时间飞逝,给时间一点时间让时间说真话,为什么我们总是感觉时间变短了
我们对不起时间
忘了是哪位作家曾讲过:时间是我的恋人。与时间恋爱,有爱有恨。
小时候的冬夜,晚饭前便可以把作业写完。晚饭后,七点到八点的时间段,我们一边等待着中央电视台的电视剧,一边爬在床上和兄弟姐妹们玩耍。那种期待,如同长大后要出去旅游一样,一个小时的时间段,很长很长。看完仅有一集的电视剧后,睡意朦胧,于是美美的睡去了。小时候的冬夜,似乎我们能做很多事情,并未觉得时间短暂。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竟然感慨:时间过得太快了。
我们人生的轨迹变长了,而时间却变短了。在拥挤的城市里,平均每天要花费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赶路上班;在休探亲家的几天里,按小时倒计时;在晚饭后,一部电影看过或者玩弄一阵手机,就该睡觉了。墙上的钟表旧了,再没换过电池。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变得不再淡定。有时候,等待成了一件摧残我们意志的事情。被爽约后,极度烦躁不安;错过班车后,把脏话丢给了空气;明明还有一个小时才举行的会议,却提前两个小时停下了手头的工作,坐等开会。我们心里面装的,不再是享受而仅仅是度过。
仔细想来,谁又不曾自我暗示“度过”是“充实”的代名词呢?当网络喧嚣让人的胆变“肥”了以后,平日里想都不敢想的话,被丢到了一群陌生人中。这种无需担心劈头盖脸的痛骂,而且还可以理直气壮或者歇斯底里予以反击的形式,肥了一个人的胆量,却孤僻了一个人的真实。久而久之,这种人在网络世界里越来越真实,而在现实社会中却越来越虚假。一个本没有劣根性的“良民”自然会发现自己的变化,突然有天问自己“我怎么成了现在这种样子?”问罢,却又自我安慰“好在别人还不知道”,我改过就是了。
可是,“主要看气质”的当下,那内涵早就被吞噬了。为了找寻本真的自我,想每天早起看看书,拉开窗帘让清晨的阳光照进屋子,想让时光缓缓如最初般美好。可这种刻意的堆砌,如同在下午四点钟给晚上的时间安排好了一部电影,堆砌完了,空虚又会踏入心坎。打发时间的度过,再也不会让人充实。
钟表的指针走过无数个轮回,累了会停下来歇歇,但再次启程需要有人帮她。而人所走过的轨迹,必然是不同的。即使有人说他每天重复着三点一线,可人的心、人的容颜无时不刻在变化着。如果人累了,可以停下来歇歇。最怕的是,这一停,再也不会给自己动力。一个年轻时曾十分有激情的朋友告诉我说,“我现在再也不想离开家了,平平淡淡的日子其实挺好的,但这不应该是我的终点,或许只我是停下来休息不,知不觉中休息的时间有点长了而已”。在我看来,平淡与否全在自己内心,最不应该做的事情是在我们人生的空档期形成一些不良的嗜好,让空虚加罪于时间,让虚度惩罚于时间。沦落,有时候就在一瞬间;恶习,或许就源于一刹那。
之所以感觉时间变短了,是因为我们不再像小时候那样“相信我可以在今晚做些事情”。我们看得太远了,往往会很累;我们功利的用效率和产出来对待自己仅有的自由时间,往往一事无成,虚度光阴。
最初,我们是爱时间的,因为她的分量很足;后来,我们会恨她,而且有一万个恨她的理由。遥望着小时候,我们与时间并不知情、并没被定义的恋爱,方才发觉,现在我们在强迫着恋人与自己未婚先育,如此,我们真的会快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