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咏蝉骆宾王表达诗人悲戚的是哪一句?
咏蝉骆宾王表达诗人悲戚的是“露重飞难进”这句。
咏蝉一般指在狱咏蝉。《在狱咏蝉》是唐代诗人骆宾王的诗作。此诗作于患难之中,作者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全诗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二、咏蝉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作者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三、咏蝉体现了骆宾王什么情感?
①
体现了骆宾王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没有人相信它不食人间烟火。
这句诗人喻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地还被诬陷入狱,“无人信高洁”之语,也是对坐赃的辩白。
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来替诗人雪冤。
“卿须怜我我怜卿”,意谓:只有蝉能为我而高唱,也只有我能为蝉而长吟。
这首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②
诗人的“咏蝉”,是在狱中听到蝉在树上的鸣唱,触景生情,巧妙地用“咏蝉"抒发情怀。以蝉咏人,以人咏蝉。
给后人留下了发人深思,回味久远的深意,悠国悠民的无私无奈无畏,忘我的情怀……
四、在狱咏蝉中描写诗人悲戚的句子是?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颈联的重心则转在感慨议论的抒发上。“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说蝉因露重而难以前飞,因风大而鸣声不能远传。这既是描写深秋寒蝉的艰难处境,也是对自身遭遇的慨叹。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诗人迁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怒武后,被诬下狱,诗作于此时。诗题又作《咏蝉》。同前人咏蝉之作,如陆云的《寒蝉赋》、曹植的《蝉赋》、曹大家的《蝉赋》、虞世南的《咏蝉》诗仿佛,骆宾王的这首五律旨在以蝉之餐风饮露表示自身的高洁,求得世人的同情。
五、刘禹锡咏蝉?
《咏蝉》并非刘禹锡作品。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李商隐的《蝉》,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情的名作。
骆宾王的《咏蝉》这首诗作于高宗仪凤三年。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怒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
诗人在诗中借秋天特有的意象蝉,表达自己的哀怨悲伤之情。以蝉喻己,在对蝉的歌咏怜惜中,抒发自己满腔郁愤,欲辩无门的愁苦。
答白刑部闻新蝉
唐・刘禹锡
蝉声未发前,已自感流年。
一入凄凉耳,如闻断续弦。
晴清依露叶,晚急畏霞天。
何事秋卿咏,逢时亦悄然。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刘禹锡与白居易是诗友,二人都爱听蝉,常以蝉诗互相赠答。乐天听见新蝉,立刻写诗赠给梦得,梦得再以蝉诗酬答。《答白刑部闻新蝉》,题目说得很清楚了,白居易时任刑部侍郎,故称白刑部。
③
咏蝉是唐代李百药的诗
咏蝉
李百药 〔唐代〕
清心自饮露,哀响乍吟风。未上华冠侧,先惊翳叶中。
④
刘禹锡《答白刑部闻新蝉》
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
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
六、咏蝉骆宾王蝉的形象特点?
骆宾王的这首五律旨在以蝉之餐风饮露表示自身的高洁,求得世人的同情。
在我国古代,蝉被视为高洁的象征,因为它高居枝上,餐风饮露,与世无争.因此古代很多诗人咏蝉,有的借以歌颂高洁的品格,有的寓意感慨身世的凄凉.而在历代鳞次栉比的咏蝉诗中,最受称颂、广为流传的就数这道《在狱咏蝉》诗了。
在骆宾王《咏蝉》诗中,描绘了一只在秋天引吭高歌却又难以振翅高飞的蝉。它的薄翼黑黑的,它的声音急促而高亢,但霜厚露重,蝉振翅难飞。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篇,作者借秋天特有的意象蝉,表达自己的哀怨悲伤之情。以蝉喻己,在对蝉的歌咏怜惜中,抒发自己满腔郁愤,欲辩无门的愁苦。
诗人托物言志用秋末冬初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蝉声联想到自己多年坎坷经历怨愤。
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
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 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
七、古诗咏蝉的中心思想?
此诗先是描写蝉的'境遇,后面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来,直抒胸臆,感情强烈,最后却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蝉身上,首尾圆融,意脉连贯。
全诗以蝉起,以蝉结,章法紧密,对蝉的刻画与诗人的情意婉转表达到了浑然交融与统一,是托物咏怀的佳作。
诗人借蝉栖高饮露的个性来表现自己高洁的品格,可谓借物咏怀的典型。
八、咏蝉讲了什么内容?
想要表达对蝉栖高饮露高洁品质的赞赏,和对蝉的喜爱。
深意是表达了作者坚守高洁品质的信念。作者即使仕途坎坷,也不会随波逐流,坚守良好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