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补法的句子,文言文增补法的例子?

发布者:双子絃綵蓝少 2022-8-6 20:33

一、文言文增补法的例子?

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包括:

①单音实词对译成双音实词

例: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译文: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

②数词后面增加量词

例: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向脊轩志》

译文:向脊轩总共四次遭到火灾,能够不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原因吧。

③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

例: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庄暴见孟子》

译文:(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齐宣王)回答说:“不如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④补充行文省略的内容,如关联词语等。

例: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译文:然而体力足以达到(却没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悔恨的。

二、表示增补的符号怎么写?

增补号:表明增补,文字少时加圈,文字多时可用线画清增补的范围

常用修改符号使用方法及画法

1、改正号:表明需要改,把错误之处圈起来,再用引线引到空白处改正。

2、删除号:表示删除掉,文字少时加圈,文字多时可加框打叉。

3、增补号:表明增补,文字少时加圈,文字多时可用线画清增补的范围。

表示增的符号为+,补的符号为-

1.删除号:用来删除字、标点符号、词、短语及长句或段落。

2、恢复号:又称保留号,用于恢复被删除的文字或符号。如果恢复多个文字,最好每个要恢复的字下面标上恢复号。

3、对调号:用于相临的字、词或短句调换位置。

4、改正号:把错误的文字或符号更正为正确的。

5、增添号:在文字或句、段间增添新的文字或符号。

6、重点号:专用于赞美写得好的词、句。

7、提示号:专用于有问题的字、词、句、段,提示作者自行分析错误并改正。

8、调遣号:用于远距离调移字、标点符号、词、句、段。

9、起段号:把一段文字分成两段,表示另起一段。

10、并段号:把下段文字接在上文后,表示不应该分段。

11、缩位号:把一行的顶格文字缩两格,表示另起段,文字顺延后移。

常用的修改符号:

增补号:∧或∨,表示增补某些词语、句子或标点。如果字数太多,可用←表示。

删除号: 或

表示删除某些词语、句子或标点。

换位号: 表示互换前后部分的位置。

复原号:△△△△ 表示删除的文字还需保留。

连接号: 表示两行连成一行或两段连成一段。

另起号: 表示需要另起行或把原来的一段分成两段。

后移号: 表示顶格的文字向后移几格。

离空号:###或YYY 表示文内需要空格,前者使用于汉字之间,后者使用于汉语拼音或外文字母之间。离空几个字符,用几个这种符号。

改正号: 表示需要在符号内改正错别字。

病句号: 表示词或句子有问题,在相关的词、句下画一条直线。

嘉赞号: 表示该句段写得很精彩。

三、二年级增补法的含义?

增补法

增补法就是把汉字的笔划或结构,通过谜面文字的增补,另外拼成谜底

四、一年级移多补少口诀?

移多补少

把两组或几组数量不同的事物变得同样多,我们把这类问题称为移多补少问题。解决移多补少问题主要有三种方法:移动、增补和删减。

1、移动:将两组数量不同的事物变得数量相同,可以把多出来的部分平均分成两份,一份移给较少的那组,一份留给较多的那组。

2、增补:给较少的那组事物补添上适当的数量。

3、删减:将较多的那组事物减去适当的数量。

移多补少问题还有一些延伸出来的问题,如:让两组或几组数量相同的事物相差几个。这类延伸出来的问题同样可以通过移动、增补和删减的方法进行解决。

不管是移多补少问题还是它的延伸问题,我们在解决它们时一定要仔细分析,根据实际情况挑选合适的方法灵活运用,这样才能又快又好地把问题解决。

五、古文译文怎么写?

1调换法

文言文中许多句子结构和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经常出现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句式(在文言文中统称倒装句),如果原封不动地按照原句顺序翻译出来,意思就含糊不清。

如“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琵琶行并序》)译成了“曾经学习弹琵琶向穆、曹两位乐师”,让人不知所云,调换成正确的语序“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后就译为“曾经向穆、曹两位乐师学习弹琵琶”。

2

文言文言简意赅,故省略成分现象较突出。

文言文翻译的增补法,就是要把语句中省略的重要成分补全,使句子意思完整。

文言文中大量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兼语和介词、中心词等,如“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中就省略了主语“异蛇”,翻译时如果不增补齐全,意义就不太明确。

特别是一些句子成分省略较多的文言文句子,如“召入,使拜夫人”(《左忠毅公逸事》)一句就省略了主语和兼语,不增补全句子成分就译成“叫进来,让拜见夫人”,直接译出来,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可是增补后的句子应该是“(左光斗)召(史可法)入(家),使(史可法)拜夫人”,翻译成“左光斗叫史可法来自己家里,让他拜见自己的夫人”,大家一看就明白。

3

互联法

文言文中有时把几件事情(或几条线索)中相关的词语并列在一起,或相互呼应、相互补充,或起强调作用,这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叫互文并提修辞手法,如“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并不是说“秦朝的明月汉朝的边关”,而是说“秦汉时期的明月啊秦汉时期的边关”。

翻译这类文言文句子,要先找出相互呼应、补充或并列的部分——即“互”,再一层意思一层意思进行翻译——即“联”。

像“主人下马客在船”(《琵琶行并序》)、“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到影。

”(《三峡》)之类的句子翻译都要注意到这一点。

4

留借法

“留”即保留原文不用翻译。

翻译文言文时,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朝代国号、帝号年号、典章制度和度、量、衡等专有名称直接留用,不用翻译。

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一句中,“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毋须翻译照用即可。

“借”即借用相关的词语代替现有的词语,这主要是针对文言文中的“通假”而言。

文言文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新的物象,而没有现成的字词,只得借用相关的字词来寄托所要表达的意义(即许慎在《说文》中称之为“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在文言文翻译中,如果不懂通假借用,有的句子是无法翻译的。

如“操吴戈兮被犀甲”(《国殇》)和“颜渊蚤死”(《论衡》)两句,“被”通“披”,“蚤”同“早”,如果不会“借”,你将无法翻译通这些句子.

5

删减法

文言文虽以言简意赅见长,但有时为了表情达意,会增加一些字词,删减法就是把多余的文言词语删除。

有两种情况较常见:一是偏义复词或同义连用中,要删除这些词中陪衬的词素。

像“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中的“异同”就是偏义复词,意义偏重在“异”字上,翻译时要把“同”字删去,译为“不应当有所不同”。

类似的有“死生,昼夜事也!

”(《《指南录》后序》)、“我有亲父兄”(《孔雀东南飞》)等,都偏重在加点的词上。

二是有些文言文中有无实义的句首发语词或句中助词,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可删去不译。

如“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中加点的“盖”字就不用翻译。

首先你得懂古文,如果不懂古文,可以买一部字典 ,慢慢翻译 ,并且注意一下古文的意思,有的好多一个字代表很多意思,还有的代表相反的意思 。说实话,翻译古也没有很厚的文学功底是翻不好的。

六、梗概的基本方法是哪三步?

答:梗概事件时就必须紧扣中心,简洁概括所述中的事例。梗概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如下三步:

1.剪裁舍弃法 (对修改前的材料进行了删减。引述事例一般要用几句话,内容要围绕论点)交代人物的基本状况+行动+行动的结果。(Who+What+How)(强调:须围绕观点/扣题)

2.挖掘增补法 :对原材料进行增补。引述事例一般要几句话,内容要围绕分论点,交代人物的基本状况、行动和行动的结果。(Who+What+How)(强调:须围绕观点/扣题)

3.概括排比法:就是将一组同类事实论据进行高度概括,一个事例简练至一句话,以排比形式出现。这种梗括排比“叙例”,不仅使语言气势磅礴,更能让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为你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