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履的句子,二年级带有履字的古诗?

发布者:莫靖轩 2022-8-8 15:55

一、二年级带有履字的古诗?

1、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出自两汉曹植的《君子行》

2、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出自唐代刘长卿的《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3、犯刑若履虎,不畏落爪牙。

出自唐代李白的《秦女休行》

4、小头鞵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

二、心之所向素履所往全诗?

心之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心之所向何惧道阻且长,素履所往何惧没有远方。

心之所向,履之所往。情之所至,痛之所居。心怀浪漫宇宙,也珍惜人间日常。心之所向,素履而往。心之所系,心之所愿,心之所至,皆是我。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不惧孤步,不畏诽谤。

1、“心之所向,素履以往。”该句出自现代作家七堇年《尘曲》:“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2、释义:心里想去的地方,就算穿着简单的草鞋也要前往。生命就像一场逆行之旅,就算一叶扁舟也要向前起航。

3、《尘曲》全书分为游记,散文,小说,三个部分。收录了七堇年后期零散见刊的精品散文,最新创作的精彩游记,以及中篇小说《尘曲》。全书皆配以作者原创旅途摄影插图。

三、为人处世胸怀坦荡,即使无故蒙冤也会有吉祥的征兆的句子是?

履:履虎尾,不咥人,亨。彖曰:履,柔履刚也。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安民志。

初九:素履,往无咎。(素—白白的)

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妇道人家)

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 武人为于大君。(藐视)

象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咥人之凶;

位不当也。 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虎尾巴)

象曰:愬愬终吉,志行也。

九五:夬履,贞厉。(角铝)

象曰:夬履贞厉,位正当也。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烤箱)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庆也。

译文:履卦:踩到老虎尾巴,但是老虎没有咬人。吉利亨通。

初九:行为清正纯洁,如此下去,没有灾祸。

九二:为人处世胸怀坦荡,即使无故蒙冤也会有吉祥的征兆。

六三:瞎了一只眼仍然能够看东西,瘸子仍然可以走路。踩到老虎尾巴,老虎咬人,征兆凶险。军人掌握政权成为国君,也是凶兆。

九四:已经踩到老虎尾巴,让人害怕,但小心行事,结果还是吉利。

九五:行为莽撞急躁,占问得到不利之兆。

上九:回望自己的奋斗历程,从各个方面考察得失,大吉大利。

四、履的古代意义和用法?

履lǚ

古代用木屐做的鞋子,比较常听到的就是弃如敝履像鞋子一样被丢弃,现在的履历指代一个人的经历经验和学历。

履在不同诗文里,也有不同的含义!可见是文人之间的流行字了~

2、穿(鞋)。

3、踩踏。

4、行走。

5、临,至。

6、谓经历某种景况。

7、践履所及,指国家的疆界。

8、执行;实行。

9、踏勘。

10、行为;品行。

11、福禄。

12、礼。

13、敬辞。犹言起居。

14、六十四卦之一

15、鬼神名

1、鞋。

《庄子‧山木》:“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緳系履而过魏王。”

唐韩愈《喜雪献裴尚书》诗:“履弊行偏冷,门扃卧更羸。”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凤阳士人》:“女呼丽人少待,将归著复履。”

《庄子‧田子方》:“儒者冠圜冠者知天时,履句屦者知地形。”

《汉书‧匡衡传》:“衡免冠徒跣待罪,天子使谒者诏衡冠履。”

唐李贺《南园》诗之十一:“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蓴花。”

《英烈传》第一回:“[女乐]都履着绒扣锦帮三寸凤头鞋。”

《易‧坤》:“履霜坚冰,阴始凝也。”

《论语‧乡党》:“立不中门,行不履阈”。

《魏书‧太祖纪》:“商人王霸知之,履帝足於众中,帝仍驰还。”

叶圣陶《穷愁》:“阿松所识,不出里巷鄙夫,豪富阶除,平生未履。”

《易‧履》:“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

宋蘇轼《荐朱长文札子》:“昔苦足疾,今亦能履。”

沙汀《航线》:“他们可并不如传说一般,涉水如履平地。”

《易‧履》:“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

《新唐书‧吐蕃传上》:“朕未始擐甲履军,往者灭高丽、百济,比岁用师,中国骚然,朕至今悔之。”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胡四姐》:“我今名列仙籍,本不应再履尘世。”

鲁迅《集外集‧斯巴达之魂》:“惟斯巴达人有‘一履战地,不胜则死’之国法,今惟决死!”

汉焦赣《易林‧震之贲》:“四隤不安,兵革为患,掠我妻子,家履饥寒。”

宋蘇轼《与李方叔书》:“比日履兹秋暑,起居佳胜。”

《元史‧许国桢传》:“朕昔出征,同履艰难者,惟卿数人在耳。”

清李渔《比目鱼‧骇聚》:“怪无端,履祸危。”

《左传‧僖公四年》:“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杜预注:“所践履之界。”

南朝陈徐陵《陈公九锡文》:“二南崇绝,四履遐旷。”

《国语‧吴语》:“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後履之,不可以授命。”

唐柳宗元《虞鸣鹤诔》:“克恭以孝,惟礼是履。”

叶圣陶《齐天乐‧建国三十周年致祝》词:“人人问己:果所践符真,出言都履?”

宋蘇舜钦《先公墓志铭》:“公按籍收判质,悉履邑田书而揭之。”参见“履亩”。

《晋书‧温峤传论》:“性履纯深,誉流邦族。”

《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庆元二年》:“因世变有所摧折失其素履者,固不足言;因世变而意气有所加者,亦私心也。”参见“履行”。

《诗‧周南‧樛木》:“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毛传:“履,禄。”

汉焦赣《易林‧需之大畜》:“封圻英六,履禄绥厚。”

《易‧序卦》:“物畜然後有礼,故受之以履。”

王弼注:“履者,礼也。”

《诗‧商颂‧长发》:“受大国是达,率履不越。”

毛传:“履,礼也。”

13、敬辞。犹言起居。多用於书信。

宋蘇轼《与朱康叔书》之四:“比日伏想尊履佳胜。”

14、六十四卦之一。兑下乾上。

《易‧履》:“彖曰:履,柔履刚也。”

15、鬼神名。

《庄子‧达生》:“桓公曰:‘然则有鬼乎?’曰:‘有。沈有履,灶有髻。’”陈鼓应注:“履:神名。

司马彪本作‘漏’。”---汉语大辞典

五、轻履者行远什么意思?

轻履者行远就是说穿着轻巧鞋子的人更容易走更远,喻意就是希望人们能拋弃思想包袱,将烦恼抛掉,只有这样,才能更快乐更轻松的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所谓"轻履者",就是指那些具有独特人格魁力,在任何环境下都能轻装上阵,能淡定地对待一切,能从容前行的人。正因为他们从容淡定、遇事宠辱不惊,所以才能走的更长远更轻松。

轻履者行远的意思如下:

脚下穿着轻便的鞋子的人,走路就会走得更远。原句是“深思者虑远,登高者望远,轻履者行远。”意思是深思熟虑的人,考虑事情就会更加长远;

登到高处的人,就会眺望到更远的景色;

脚下穿着轻便的鞋子的人,走路就会走得更远。

轻履者行远“是”鞋子轻那个人走得远“的意思,这是告诉人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捶有利于远行。

六、履造句子?

每一个干部都应该严肃履行自己的职责。

如果你答应了,人家就应该履行自己的诺言。

天渐渐阴了下来,路上的行人都步履匆匆的往家赶。

七、什么履蹒什么造句?

步履蹒跚

造句

这位受伤的军人满脸痛苦,拖着受伤的腿,步履蹒跚,艰难地往前走着。

东东扭到腿了,一拐一瘸步履蹒跚地走进教室,脸上还做着古怪的表情,嘴里哎哟哎哟叫着,惹得我们又好气又好笑。

他刚才被撞了一下,正一步一挪,步履蹒跚的走在路上。

爷爷腿脚不灵,走起路来步履蹒跚。

(2) 老人拄着拐杖走在山路上,背上的柴火使她步履蹒跚。

(3) 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在马路上。

八、轻履者远行,是什么意思?

履,鞋子。轻履,即适脚轻快的鞋子。整个句子是说,穿着步履轻快的鞋子的人能够到达很远的地方。

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出门走路,选择一双适合自己的双脚,分量不是太重的鞋子非常重要。因为要走很长的路,如果鞋子不称脚,分量又很沉重,往往会使人感到步履维艰,进退两难。所以要在出门时选择又轻又快的鞋子,方便出行,有助于到达远方。

九、履霜坚冰至相对应的语录?

履霜坚冰(lǚshuāngjiānbīng)相对应的语录为《周易·坤》。

解释履:踩,踏。

踩着霜,就想到结冰的日子就要到来。

比喻事态逐渐发展,将有严重后果。

出处《周易·坤》:“初六,履霜坚冰至。

像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用法复句式;作谓语、定语;比喻看到事物苗头就对其发展有所警戒示例清·梁启超《亚洲地理大势论》:“而示以~之渐,教以前车覆辙之鉴也。

十、赐我先君履中履指的是?

是践踏范围的意思,赐我先君履这句话出自《左转僖公年》。

是管仲对楚成王使者说的。

先君指的是齐国的先君姜子牙。

履本意是动词,践踏。

在这里是指可以践踏的地方,也就是可以征讨的地方。

合起来就是赐给我的是先君姜子牙征讨过的地方。

东至于海,西至于河。

简单说就是当时齐国要争霸天下,凡是先君姜子牙征讨过的地方我们都可以去。

我先君”指的是齐国的先君姜子牙。“履”本义为动词,践踏,此处用作名词,可以践踏的地方,也就是可以征讨的地方。

2、这一句的意思是,赐给我们的先君姜子牙可以征讨的范围是(东至于海,西至于河……) 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履” 应该是“范围”的意思(这是我们老师给的答案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