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写琵琶女调弦校音的句子,350字琵琶行文学短评?

发布者:阿露菲芈 2022-8-15 19:04

一、350字琵琶行文学短评?

《琵琶行》是白居易在遇到与自己有相似境遇的琵琶女后,有感而发。

为其而赋的词作。

其中对琵琶演奏的描写中,“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句意蕴丰富,有画龙点睛之妙,实乃描写的精华,多读之下,令人回味无穷。

曲终时琵琶女出现在了眼前。

未等诗人开口,她便描述起了自己的悲惨经历:才华遭妒,家庭破碎!

不禁引出诗人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诗人此语,不仅是对人生的感慨:感慨世事不公,同病相怜;更是对社会的质问——有才之人,真情之人都沦落到这等地步,而欺上瞒下、阴险狡诈之人倒能逍遥自在,为何?为何?

琵琶行本是一场寂寞之行,是道出诗人愤懑之行,却更影射了当时社会——“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所语的是奸佞当道,正义无处伸张的黑暗现实。

诗人就如在这黑暗中前进,身处黑暗却心向光明。

可他终归一人,无法战胜黑暗,却遇到了他的同道之人。

“江州司马青衫湿”,所哭的是自己的悲惨境遇,是琵琶女的人生不幸,更是为朝政的黑暗。

同时《琵琶行》是人类用文字描写音乐之水平的极致,其摹写声音极尽一时之妙。

声音描写的第一个特点是以声摹声,形象可感。其实对于音乐这种听觉事物来说,想要让读者感受的彻底明白是很困难的,它不是那种形象到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不能通过视觉和触觉来感受,这就大大限制了文字的表现魅力。而作者却可以独辟蹊径,以声音摹写声音,并且曲尽其妙,形象可感,生动活泼。

声音描写的第二个特点是留白,给读者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第一处留白是正式弹奏之前的“转轴拨弦”。

其实此处本可以不交代的,但是作者为了为下文蓄势,特意交代,即便是“转轴拨弦”这种调弦校音即已“先有情”, 调弦校音如何有情?此情又是何种之情?作者并未交代,但是只此一句便吊足了读者的胃口,调弦校音既已如此,那么正式弹奏该有多么的令人期待啊!

《琵琶行》是一首长篇乐府诗,叙述琵琶女的故事,诉说自己的人生遭际。足以使白居易诗名不朽的,也许不是文学史上盛称的白居易的五十首新乐府诗,而是《长恨歌》和《琵琶行》两首长篇歌行。这两篇歌行千年来脍炙人口,以至于唐宣宗在《吊白居易》诗中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那么,这两首诗究竟好在何处呢?毛泽东在《注释唐诗三百首》这样评价:“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在天涯。作者与琵琶演奏,就像拨云见日一样,我一下全明白了。”

琵琶女本是长安倡女,年老色衰,流落九江;白居易则因受到谗毁,被贬九江。尽管在我们看来,琵琶女与白居易地位悬殊、身世不同,但他们两人在感情抑或思想上,并不必然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至少在诗人与琵琶女同悲身世的一瞬间,他们的心是平等的。

琵琶声起初零散不成曲调“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这琵琶声与刚出场楚楚可怜的琵琶女的情状相一致。

继而“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出现轻快的节奏。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片刻的欢快后,琵琶声落入低沉“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弹者的心曲与听者交感相应,形成了“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空灵境界。

尤为可贵的是,全诗虽着力描写琵琶演奏,却三次闲笔逸出,描写、“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形成了寒江秋月、一曲萦空的艺术境界。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这是白居易重要的诗歌理论,也是他诗歌创作中一直贯彻的艺术原则。

《琵琶行》起笔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将秋意之浓烈、离情之凄苦渲染得淋漓尽致。

诗人用挚情把“琵琶声”与“落魄事”紧紧联结在一起,一个沧海飘零,一个宦海沉浮,二者人生际遇莫名相似。这首诗最能体现诗人情感和主旨的句子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是一篇融音乐、文学于一炉的抒情叙事诗,其音乐描写堪称一绝。

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中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句,连小孩和胡人都能吟唱,足以说明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明白晓畅,音韵和谐;也足以说明白居易的艺术成就有多高,影响力有多大。

《琵琶行》其所以有如此广泛的影响,除了主题深刻、艺术性高之外,最主要的是不同凡响的音乐描写。白居易通过对音乐绘声绘色的描写,把读者带进了一个无比美妙的音乐天地。

《琵琶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琵琶行》是描写古典诗词中描写音乐的绝唱,行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诗中描写了琵琶女悲凉的一生。琵琶女是京城长安红歌星,后来年长色衰,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使琵琶女独守空船,琵琶女的经历和诗人相近,同是天涯冷落人。

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一句写校弦试音,接着就赞叹“未成曲调先有情”,突出了一个“情”字。“弦弦掩抑声声思”以下六句,总写“初为《霓裳》后《六幺》”的弹奏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更用“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情感。

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大弦嘈嘈如急雨”,既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

“小弦切切如私语”亦然。这还不够,“嘈嘈切切错杂弹”,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

旋律继续变化,出现了先“滑”后“涩”的两种意境。“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象“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象“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

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弹奏至此,满以为已经结束了。

谁知那“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

才到高潮,即收拨一画,戛然而止。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如此绘声绘色地再现千变万化的音乐形象,已不能不使我们惊佩作者的艺术才华。但作者的才华还不仅表现在再现音乐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为下面的诉说身世作了音乐性的渲染。

正象在“邀相见”之后,省掉了请弹琵琶的细节一样;在曲终之后,也略去了关于身世的'询问,而用两个描写肖像的句子向“自言”过渡:“沉吟”的神态,显然与询问有关,这反映了她欲说还休的内心矛盾。

“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等一系列动作和表情,则表现了她克服矛盾、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自言”以下,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抒情笔调,为琵琶女的半生遭遇谱写了一曲扣人心弦的悲歌,与“说尽心中无限事”的乐曲互相补充,完成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

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异常生动真实,并具有高度的典型性。通过这个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艺人们的悲惨命运。面对这个形象,怎能不一洒同情之泪!

这首诗以情动人,叙述事件,描写人物全都充满抒情色彩。送客一节即以“秋瑟瑟”“惨将别”“茫茫江浸月”,给环境制造了伤感的气氛。琵琶女第一次演奏,诗人在描写琵琶女演奏的手法和曲调时,让情思幽恨贯穿始终。

自叙身世一段,是“幽愁暗恨”的根源,更是充满了人物因昔盛今衰而产生的种种哀伤。诗人自叹经历,处处以环境衬托自身的感慨,充分描写了漂沦流落的悲切之情。

末段,凄凄的弦声与哭泣声相互照映,更是写尽了诗人的悲痛之情。全诗使用的典故很少,语言精练明畅。诗人逝世不久,唐宣宗李忱写诗吊念他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本诗的诗眼(主旨)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

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

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

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

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

1、聚焦一个角度,写出新意,写出深度。

先审好题。最好只选取一个自己熟悉或者特别有心得的角度,这样评论不会泛泛而谈,空洞松散。

2、用好标题,突出文章重点。

用主标题写出中心观点,副标题写出评论角度,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3、让结构精巧,条理清晰

借用总分总结构,明晰的分段展示层次和条理。

(1)总说(用一段50字左右)

先总括作品或作者特点,引入短评;

再用简短精炼的语句,提出短评的中心观点。

(2)分说(切记用两到三段,250-300字)

从不同角度,分别对照作品,举例解说上文的中心观点。

(3)总结(用一段50字左右)

对上文归纳总结,回扣第一段和标题。

《琵琶行》表现出诗人通过亲身见闻,叙写了琵琶女的沦落命运,并由此关合到自己的被贬遭际,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沉感慨。因为有切身体验,所以感情特别真诚深挚;因为是在贬所深秋月夜的江面巧遇琵琶女,所以诗情特别哀婉苍凉。

《琵琶行》一出,不仅当即风靡宫廷里巷,而且千百年来一直传颂不衰,显示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这首长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可分为四部分。

从开头到“犹抱琵琶半遮面”为第一部分,通过秋夜浔阳江头景色与送客场面的描写,烘托出凄凉冷落的氛围。

第二部分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正面描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感人至深的音乐效果,并为她自叙身世作了有力的铺垫。这一部分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序奏,饱含深情,低缓哀婉;第二层是弹奏的第一个高潮;第三层是转折,琴音由疾速强劲转入舒缓。

第三部分从“沉吟放拨插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介绍琵琶女由少年欢乐到老年伤悲的不同寻常的经历。第四部分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结束,把琵琶女和诗人自身的命运联系起来,抒发了诗人政治失意的抑郁之情。l

琵琶行文学短评:

作者是通过虚构的情节,抒发他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这是抓住了要害的。诗的客观意义也抒发了“长安故倡”的“天涯沦落之恨”。

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只七个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时间(夜晚)一一作概括的介绍;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环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已曲曲传出。

惟其萧瑟落寞,因而反跌出“举酒欲饮无管弦”。“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

因“无管弦”而“醉不成欢惨将别”,铺垫已十分有力,再用“别时茫茫江浸月”作进一层的环境烘染,就使得“忽闻水上琵琶声”具有浓烈的空谷足音之感,无怪乎“主人忘归客不发”,要“寻声暗问弹者谁”“移船相近邀相见”了。

从“夜送客”之时的“秋萧瑟”“无管弦”“惨将别”一转而为“忽闻”“寻声”“暗问”“移船”,直到“邀相见”,这对于琵琶女的出场来说,已可以说是“千呼万唤”了。

但“邀相见”还不那么容易,又要经历一个“千呼万唤”的过程,她才肯“出来”。这并不是她在意身份。正象“我”渴望听仙乐一般的琵琶声,是“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一样。

她“千呼万唤始出来”,也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点,用“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写来表现她的难言之痛的。

二、琵琶行留白手法使音乐丰富的句子?

第一处留白是正式弹奏之前的“转轴拨弦”。其实此处本可以不交代的,但是作者为了为下文蓄势,特意交代,即便是“转轴拨弦”这种调弦校音即已“先有情”,调弦校音如何有情?此情又是何种之情?作者并未交代,但是只此一句便吊足了读者的胃口,调弦校音既已如此,那么正式弹奏该有多么的令人期待啊!

第二处留白是关于描绘琵琶弦的留白。作者写到“大弦”如何,“小弦”怎样,却并未交代另外两根弦有什么样的音乐效果,这样写得好处,一是避免做的太实,沉闷死板,二是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从小文的声音摹写中发挥想象吧!

第三处留白是音乐暂歇处的留白。

摹写音乐这一听觉感受本就难为,摹写音乐暂停更是不易。

但作者依然用他的生花妙笔写出了曲中暂停的妙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诚然,有声的音乐固然美丽动听,但处在美妙音乐间隙的无声更能打动人心!

并且“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句成为千古绝唱,真不知是白居易成就了《琵琶行》还是《琵琶行》成就了白居易!

第四处留白是音乐结束后的留白。作者一反那种写听众沉醉其中,如迷如痴音乐效果的俗套,而是用了一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来表达音乐结束之后的效果。事实上诗中在摹写声音方面已经详尽完备,此处再写无非陈言赘语,倒不如琵琶声停,悄无声息,江水不荡,秋月色白的静谧空灵的境界来的美妙。

三、琵琶女的演奏过程分几个层次?从中能体会到琵琶女怎样的情感变化?

琵琶女演奏琵琶曲分三个部分:序曲、曲中、曲终.先调弦校音随声出情,接着三

个乐段以声传情,曲终收拨戛然而止,余韵无穷.

旋律的变化暗示了琵琶女情绪由舒缓流畅在经短暂间歇后转为雄壮激越,琵琶女将蕴藉已久的悲情,借乐曲弹奏出来.

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

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第二部分“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

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

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

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

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

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又进入第三部分“沉思曲”:“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

”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最后一部分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

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

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

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

四、琵琶行中采用留白手法是什么?

留白,指的是诗歌中字面上没有直接写出,需要读者根据各种经验加以思考、想象、联想和体味,经过填补才能领会的内容及思想。

第一处留白是正式弹奏之前的“转轴拨弦”。其实此处本可以不交代的,但是作者为了为下文蓄势,特意交代,即便是“转轴拨弦”这种调弦校音即已“先有情”, 调弦校音如何有情?此情又是何种之情?作者并未交代,但是只此一句便吊足了读者的胃口,调弦校音既已如此,那么正式弹奏该有多么的令人期待啊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当所有人还沉浸在美妙的音乐的时候,音乐却戛然而止,观众显然还没走出音乐的影响,因此就形成了突然的空白,这种手法就叫“留白艺术”, 诗人用江水和秋月去填补人们心中的空白

五、古筝调弦方法口诀?

古筝调弦的方法技巧

1、首先把四根有色的弦(三、八、十三、十八弦)根据音叉或校音器调准,也就是D调的 四个音,第八弦跟标准音a1相同。依据第八弦的音准,再根据上下八度关系调准a、a1、a2三个音。

2、然后,再按照五声音阶先调好低音5 低音6 1 2 3 5这个音区内的各音,再以这个音区为标准,根据八度关系调好5—1音区内的各音。

按照此法,再从高到低调好5—1这个音区,最后从最低音到最高音,往返检 查一遍。

另外,也可用三度、五度、四度和音调法,先以“5”为标准调上行五度“2”,再从2下行四度调好6,紧接着从6上行五度调3,依此法类推。

六、我想买一个小天使吉他节拍-校音器买哪个型号?

民乐三合一校音器调音器/乐器配件/吉它配件/二胡琵琶大小提琴调音器校音器/夹式多功能节拍调音器/数字节拍器/吉它配件/节拍校音器/吉他校音器/吉它调音器/电子调音器/电子校音器/古筝调音器校音器/深圳佳豪乐器公司专业生产吉他调音器/贝司校音器/小提琴调音器校音器节拍器定音器/吉它校音器/吉他校音器/吉他配件/数字调音器/智能夹式校音器,tuner

七、吉他怎么用校音器调音啊?

1到6音是 E B D G A E 如果准的话,调音器亮绿灯,如果不准调节旋钮就可以了。在调弦的时候不要着急,要让弦的震动稳定了才可以。用自己弹琴时候常用的力度拨弦,另外电子校音器调低音六弦的时候,灵敏度很低,建议电子校音器配合自己的耳朵调音。

当调到一个音的时候,指示灯在这个音的上方和下方来回跳的时候,就证明这个音已经非常接近标准的音高了,只要等到音的震动稳定下来才能看到实际的音准。

八、长笛校音器怎么用?

答:

一般来说,调音器能发出A(C调6)音就可以使用,主要通过插、拔笛头的深度,对好音准。

现在用的比较多的是多功能电子调音器,使用电子调音器,调音前以一个标准的音阶频率,一般采用中央C,以这个音阶的频率做标准,对照乐器发出的同样音阶频率,比如管乐器,每个的固定音高是规定好的,依照标准数值调音,直到与标准吻合,其他音也以此类推。

为你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