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里讽刺方鸿渐的句子,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出处?

发布者:喻青泽 2022-9-11 15:06

一、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出处?

出自钱锺书的《围城》里有一句名言:“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除非他是坏人,你要惩罚他”。

网友读了“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以为名人也会攻击别人的长相,认为天下并不只有自己一个人内心可鄙,于是心头暗爽。

但是,只要你稍微读一下《围城》,就会发现:这不过是方鸿渐的一段台词。方鸿渐说这句话,也不是为了要嘲笑某人长相,而是在展现自己为人处世中的“仁慈善良”。

后来,有一些确实因为貌丑而自卑的人们断章取义,将方鸿渐的台词改成了“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如此一来,读了就更加让人喘不过气来。

出自《围城》第五章,节选如下:

当晚临睡,辛楣道:“今天可以舒舒服服地睡了。鸿渐,你看那位女同志长得真丑,喝了酒更吓得死人,居然也有男人爱她。”鸿渐道:“我知道她难看,可是因为她是我们的恩人,我不忍细看她。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除非他是坏人,你要惩罚他。”

小说第五章是“过渡性”或“衔接性”的。在这一章中,在个人生活上分别吃了败仗的方鸿渐和赵辛楣,从“爱情”牢笼中冲了出来,他们由假想的情敌变为真正的挚友,共同到湖南平成三闾大学谋事。

二、围城典故?

《围城》作者是钱钟书,这是一本长篇讽刺小说,于1946年成书,期中主要的人物有方鸿渐、孙柔嘉、苏文纨、唐晓芙。《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而《围城》之所以被很多人誉为现代《儒林外史》,是因为钱钟书在这部小说中淋漓尽致地讽刺了知识分子。

围城故事发生于1920到1940年代。主角方鸿渐是个从中国南方乡绅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于家庭压力与同乡周家女子订亲。但在其上大学期间,周氏患病早亡。准岳父周先生被方所写的唁电感动,资助他出国求学。

方鸿渐在欧洲游学期间,不理学业。为了给家人一个交待,方于毕业前购买了虚构的“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并随海外学成的学生回国。在船上与留学生鲍小姐相识并热恋,但被鲍小姐欺骗感情。同时也遇见了大学同学苏文纨。

到达上海后,在已故未婚妻父亲周先生开办的银行任职。

此时,方获得了同学苏文纨的青睐,又与苏的表妹唐晓芙一见钟情,整日周旋于苏、唐二人之间,期间并结识了追求苏文纨的赵辛楣。

方最终与苏、唐二人感情终结,苏嫁与诗人曹元朗,而赵也明白方并非其情敌,从此与方惺惺相惜。

方鸿渐逐渐与周家不和。

抗战开始,方家逃难至上海的租界。

在赵辛楣的引荐下,与赵辛楣、孙柔嘉、顾尔谦、李梅亭几人同赴位于内地的三闾大学任教。

由于方鸿渐性格等方面的弱点,陷入了复杂的人际纠纷当中。

后与孙柔嘉订婚,并离开三闾大学回到上海。

在赵辛楣的帮助下,方鸿渐在一家报馆任职,与孙柔嘉结婚。

婚后,方鸿渐夫妇与方家、孙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并激化。方鸿渐辞职并与孙柔嘉吵翻,逐渐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三、围城的人物分析和经典句子?

1、空想家方鸿渐。方鸿渐是书中的主要人物,他的特点很出彩,出生在富贵家庭,父母对他的要求也格外的高。希望他大有作为。但是他却成为了一个不学无术的富家子弟代名词。在与孙柔嘉结婚,变得更是狼狈。

2、老谋深算的高松年,在书中的高松年精于世故、老谋深算,赵辛楣、方鸿渐等人都被他制得服服贴贴的。书中还经常表现出虚伪的笑声。是个道貌岸然,内心龌龊的可恨角色。

3、浮夸的赵辛楣,赵辛楣是美国留学生,善于用美国话演说,其次赵辛楣给人的感觉就是意气风发,万事通达,存在感极强的一个人。

经典句子:

1、爱熄灭了灯,心围一座城。

2、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钱钟书《围城》

3、流言这东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蕴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恶意,比流产更能让人心力憔悴。

4、天下就没有偶然,那不过是化了妆的、戴了面具的必然。

四、杨绛写的“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城里的人想冲出去,婚姻也罢,生活也罢,人生大抵如此。”出处是哪?

出自钱钟书的《围城》,“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这是杨绛女士写在钱钟书《围城》扉页的一句话。 婚姻是围城,学校是围城,生活也是围城。入与出映射人生哲理与境界,也成为生命的常态。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

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

《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

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按原著来解释,就是说<围城>中将婚姻(爱情)暗喻为围城,而方鸿渐在书中的表现也一直在印证着“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从一开始的鲍小姐,到唐小姐,方鸿渐便如城外的人,受着鲍小姐的勾引,追着完美的唐小姐,急着冲进婚姻的围城里。

方鸿渐与孙柔嘉结婚后,便显现出围城的围困性了,两个人相互嘲笑双方家庭,天天吵架,彼此鄙视,此时方鸿渐便如城里的人想逃出去了。

往三闾大学途中,方鸿渐对赵辛楣说过,“不过我想你真娶了苏小姐,滋味也不过尔尔。

”然而我们可以料想到方鸿渐若真娶了唐小姐,也不过尔尔,肯定也如城里的人成天想着怎样逃出去吧。

另外,说的通俗大众一点,就是因为彼此都只看到了对方生活中最美好的那一面。

同时又只看到了自己生活中不快乐的这一面。

或者说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五、围城最后一段话有何内涵?

1、为爱情送终,不过我怀疑他们是否真的有爱情。

2、是时间吧,如果时间可以倒转回到钟响的那个时间,故事就不一样了。

3、是丧钟 爱情的丧钟4.“钟”是在象征方鸿渐,“钟”的慢,表明方的过时,方的不通世故书中借孙的口说过了“你看看你生气时拉长的老脸就像那个钟”。

5、主要是引发读者的各种想象.

六、围城中哪句话最经典?

《围城》中最为人热引的话是论婚姻的那个名句“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人们把它用于自嘲自身的婚姻、生活状态。但,把《围城》当一部婚恋小说读,就有失于表面了。

《围城》看后,是冷汗嗖嗖的。我对方鸿渐产生无限的同情,感同身受。方鸿渐的悲剧,还是离不开广袤的社会背景、政治背景,不能简单的以平和世界里的婚姻、爱情、事业视之。

芸芸众生,方鸿渐自觉意识是苏醒状态的,但苏醒得懒散,苏醒得妥协、苏醒得三分迂腐。既有得过且过的糊涂,又有慨而慷之的盲目。自视甚高而又命运多舛;不肯纡就而又希望侥幸;心底有自我期待的普通人,年轻时谁没有几分这种情绪?

《围城》写的是婚姻、世事,感叹的却是“忧世伤生”,话不说直、理不说透,一切就看读者自身的阅读体悟。

无论是那架古董的时钟指向几点,也无论彼时生活的状态是如何如何,其实都不相干,偶然性不能改变命运的必然。可笑的世道、可笑的自诩、可笑的周遭,一起注定了方鸿渐的痛苦与悲伤,“深于一切的语言、一切的啼笑”。

这句话,经典之极,把痛苦与悲伤,弥漫成一张大网,掩盖了方鸿渐一切鲜活的希望和无谓的挣扎。写之至此,痛何复焉?

为你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