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潜台词句子,与人谈话有趣的谦词?

发布者:潇凔湦 2022-9-24 17:13

一、与人谈话有趣的谦词?

1、与人初次见面时可说“久仰”;很久未见可用“久违”;

2、等侯客人用“恭侯”;请人勿送说“留步”;

3、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用“失陪”;

4、请人批评用“指教”;求人原谅用“包涵”;

5、请给方便用“借光”;求人指教用“赐教”;

6、向人道贺用“恭喜”;看望别人用“拜访”;

7、宾客来访用“光临”;赞赏见解用“高见”;

8、欢迎消费用“光顾”;老人年岁用“高寿”;

9、小姐年龄用“芳龄”;他人来信称“惠书”;

古代敬语谦辞 中国自古以来就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古人大多比较谦虚, 所以古人在言谈和文字当中就有很多谦词,现在很多人知其名而不知 其意,其实,知道谦词的含义也是蛮有趣的。

向别人提起自己的妻子,有一个传统的谦称叫“拙荆”。

“荆”本 为一种落叶灌木的名称,这里指用荆枝做的髻钗。

据《列女传》记载, 东汉隐士梁鸿的妻子孟光居家生活俭朴,以荆枝作钗,粗布为裙。

后 人因以“荆妻”或者“拙荆”谦称自己的妻子。

僧人、道士以“贫僧”“贫道”自称,不是出家人自叹贫穷。

晋、 南北朝时,僧人自称“贫道”;唐以后僧人改称“贫僧”,道士谦称“贫 道”。

这里的“贫”不是指生活的贫穷,而是指学识、道行的不足, 是修为不够、功德未满的谦辞。

人们常称自己的文章或书画作品为“涂鸦之作”。

唐代诗人卢仝 有一子,孩提时喜欢以蘸了墨水的笔在纸上或书本上恣意涂抹。

卢仝 作诗叹曰:(这孩子)“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后来人 们便以“涂鸦”一词戏称随意的创作,或用来比喻书法的稚拙,而更 多的则是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水平不高。

在文章的标题中,常用到“刍议”一词,如胡适的文章《文学改 良刍议》。

“刍”音ch,本义为割草,也指喂牲口的草料,又引申指 割草之人。

古时割草打柴者地位低贱,故“刍议”常用作谦辞,指自 己的言论浅陋、不成熟。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谓之刍议,犹云未 定草也,伏惟国人同志有以匡纠是正之。

” “鄙人”常用作自称,“鄙”本义指都邑四周的土地,后引申指 郊野、边远的地方。

边远地区远离文化中心,往往消息闭塞。

自称“鄙 人”是谦称自己的识见、修养均不如人。

书画家将自己的作品赠送给他人时,常会谦虚地说一句“聊供补 壁”。

“补壁”的字面意义就是修补墙壁,书画家说的那句话,潜台词 就是自己的作品价值不高,至多用作修补墙壁的材料。

需要提请注意 的是,“补壁”只能用于赠送方,不能用于受赠方。

在表示谦虚的时候,做学生的,常会说“忝列门墙”,做朋友的 常会说“忝在相知之列”,做作者的常会说“忝为著者之一”。

“忝”, 从心,天声,本义为羞辱。

“忝列门墙”指自己不是够格的学生,辱 没了老师。

“忝在相知之列”有谬托知己之意,辱没了朋友。

“忝为著 者之一”,指自己的水平不高,辱没了其他作者。

不知道芹菜的人很少,可知道“芹献”一词的不多。

人们在送礼 的时候,常把自己的礼品谦称为“芹献”。

《列子杨朱》里有个故事: 从前有个人认为大豆是美味,卷耳茎、芹菜等味道十分香甜,还向乡 豪夸赞。

乡豪拿来一尝,嘴巴里像被蜇了一样难受,还闹了肚子。

乡 里人都嘲笑、怪罪这个人,这个人很惭愧。

后来人们就以“芹献”作 为菲薄的礼品的代称。

古代君王自称“寡人”不是“单独一人”的意思,而是“寡德之 人”的简称,即谦称自己的德行还有所欠缺。

人们常把自己的文章称为“急就章”,意谓自己匆忙完成,难免 粗疏。

“急就章”和《急就篇》有关。

《急就篇》又名《急就》,是汉 代学童的教科书,全书无一字重复。

传为汉代史游作,魏晋时期颇为 盛行。

该书按姓名、衣服、饮食、器用等分类,成三言、四言、七言 韵语。

因首句有“急就”二字,后因以为名。

另有一说是遇到难字, 缓急可就而求。

后来人们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缺乏深思熟虑。

在谦辞中,“窃”也常用于自称。

如:“窃闻”“窃思”“窃以为”。

“窃”显然不是盗窃义,该怎样正确理解呢?“窃”本义为盗贼。

引 申为偷盗,又引申为私下和私自。

《辞海》对“窃”这一义项的解释 是“犹言私,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窃闻”即“我私下里听 说”,“窃思”也即“我私自忖度”,而“窃以为”则可以理解为“我 个人认为”。

与“盗窃”的“窃”没有关系。

为你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