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矮大紧”的朋友圈,才真正明白什么是友情

发布者:风也说忙 2023-3-21 22:19

“ 50岁,想做的事都一一实现了,心里的洞也一一补上了。那些心里的积郁了多年的水,也逐渐被阳光蒸发。可以这样讲,无论在什么时候去设想我的50岁,都没有料想到会有今天这么好,它远超我自己的预期。我想,我是一个非常非常幸运的人……” ——高晓松

今天就想说说“非常非常幸运”的人,他比我们多了什么?

当然很多人会说,丰厚的物质基础、高知的家庭背景、光辉璀璨的时代赋予等等等等。

是的,这些都是不可选择和改变的出生,让他一出生,就比我们普通人离终点,离人生巅峰近了一些。

同样,在他自己有能力选择时,我彻底明白了,我们的差距……

常言道:“家庭是赋予的,朋友是选择的”

毫无疑问,顶级友情,都像高晓松那般至简至真。他选对了。

1990年,高晓松听到海南唱歌能赚钱,顺手带着老狼一起南下挣钱。在当时所有人都觉得他“疯了”,但是老狼义无反顾的跟随并相信他。所谓的能赚大钱。

后果可想而知,当时的海南一片流行音乐的天下,喜欢粤语甚至闽南语歌曲,完全接受不了普通话版的摇滚加民谣,而他俩哼哼唧唧也唱不出一曲完整的,符合大众审美的音乐。

到了最后,两个人一分钱没有赚到,身上也只有400多块钱了,高晓松觉得再这样下去非得饿死在海南不可,所以就把大部分的钱都给了老狼让他先回去。

这就是真正的朋友——你出征,我陪伴。

最好的友情大概就是这样吧:

你的提议,我愿意帮衬,

你的失败,我无怨无悔。

两个人也不是没有闹过矛盾,在高晓松一门心思放在民谣歌曲之上时,老狼却还是坚持要回去坚持摇滚事业。

当时喝醉了的高晓松对老狼放下了狠话,道:“有本事以后都别唱我的歌!”

老狼听到这话头也不回就走了,许多年里两个人都没有再说过一句话,直到有一次两人在一家酒吧偶然遇见,高晓松当时正在接待一只来自国外的乐队,他主动对别人说道:“我以前也组过一支乐队,我身后那哥们就是我们乐队的主唱!他棒极了!”

老狼听到这话,再也绷不住,主动过来敬酒,两个人的关系又恢复了如初。

这就是真正的朋友——会有矛盾,但都记得彼此的好。

我非常欣赏高晓松这一点:无所求,而有所补。

他虽然经常当面批评你,却总是在背后说你好话。

我从不当面阿谀奉承,却总是在关键时候雪中送炭。

2006年,文学圈发生了最最著名的“韩白之争”。

作家陆天明站出来为白桦说话,结果遭到韩寒粉丝的一顿痛骂。陆天明的儿子陆川见父亲被骂,理所当然的站出来炮轰韩寒粉丝。

就这样舆论战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拾。

就在大家纷纷选择回避和含糊其辞的时候,高晓松得知了朋友被骂,而且连同老爷子一起时立马站出来,主动找韩寒麻烦: “你在《三重门》里,全文引用了我的《青春无悔》,但并未获我同意,现在依法依情依理明白告诉你:我不同意!请把你与此有关的各种单行本、选集、文集从书架上拿下来,把我写的文字全部删掉。”

紧接着他在微博里一点都不遮掩:“我没权利和资格教育你什么,也不关心什么‘文坛之争’,你买过我唱片也算我的衣食父母,引用我的文字按说我也高兴。但你和你的追随者们,疯狂骂了我哥们和他父亲,你的追随者们,更是连别人的亲娘祖奶奶也一并捎上了。” “我就是看不过去了,找你的茬,大不了陪哥们父子一起挨骂呗。”

结果韩粉潮水般涌过来,骂得高晓松难以招架,最后高晓松只好关了微博。

“川儿,虽然没帮上你多大忙,哥们尽力了。”

我欣赏高晓松这一点:

别看他平时油腔滑调、嘻嘻哈哈,

从来不把哥们义气挂嘴上,

好像不把朋友当回事似的,

但关键时候他懂得什么叫仗义。

高晓松与马伯庸的友谊,被网友称为“神仙友谊”。高晓松的微博只关注了三个好友,其中一个就是马伯庸。

高晓松开了一间杂书馆,藏书百万,古籍甚多。旁人想去阅书,都得预约。但高晓松给了马伯庸一张黑卡,“凭此卡可以随时来读书。”两人友情,由此可见一斑。

但是,高晓松却在《晓说》上,直接批评马伯庸的文章:“马亲王这个长文里,阴谋论过多过深,尤其是他把阴谋论又套了一环……”

我特别欣赏高晓松这一点,他并不会因为“咱俩是朋友”,就附和或袒护你的所有言行。

高晓松在《奇葩说》上说过一段话:“什么叫真正的友情?说哥们走,砸店去。哗哗哗,站起来抄家伙的,不是那最好的朋友。

真正的好朋友,是唯一敢说‘你丫坐下’的。”

这就是高晓松的友谊观:

真正的朋友,

不仅仅体现在“哥们义气”,

更重要的是能够允许对方持有不同意见。

一个敢于发出不同声音,

一个允许发出不同声音,

这样的友谊,才应该是让人羡慕的友谊吧!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