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追梦,友情不负

发布者:浮尘决 2023-7-28 06:45

#暑期创作大赛#

题记:这是7月15日周六晚上写的,因为这两天事忙,且也想申请“头条首发”加委托维权,所以迟至今日才发上来。我自己文笔不好,偶尔写点生活随笔,聊以自娱,我也会抽空发上来,请大家点评。谢谢大家!


我前几天看到一篇关于《长安三万里》的短评,说是观众跟着电影低吟唐诗,人文特色浓,而且还是动画片,很适合带小孩观看。于是乎,便说服了妻子孩子,一家人今晚上往返花了四个小时,在影院冷飕飕的冷气伴随下,凉爽爽地看了这场《长安三万里》。

回家收拾停当,已是深夜,虽然接到通知明天要加班,但仍忍不住要提笔写几句,说说感想。这个片子以高适、李白友谊交往为主线,延展开众多的唐代文人武将、帝王百姓,展开广阔的历史画卷,在部分情节进行了艺术虚构和加工,更显得洒脱自然,但又含蓄深沉。

开篇是倒叙。为何程公公非要以执节之威,于敌兵压境而不顾,逼着高适节度使如实坦陈他和李白的交往和关系?这个超乎常理的行为,其实于结尾处已有点明:李白跟随永王叛乱,身陷囹圄,据说是你高适写信给郭子仪,让郭子仪搭救李白,使得李白逃脱一死。那么你高适究竟有没有救他?为何救他?你们的友谊有那么深吗?你高适之前搭救了叛臣李白,如今又不敌吐蕃,丢了松州,无法解决长安之围,你高适究竟是作何打算?

其实高适此时处境很危险。要是回答不真实,或者不全面,很可能触怒程公公行驶监军职权而被拿下,乃至诛杀;要是回答拖泥带水,东拉西扯,耽误时辰,那么吐蕃大军很可能就攻上门来,照样是有战败乃至覆没之虞。

所以影片巧妙让高适不得不缓缓回忆,如实坦白他和李白从相识、相知、相互努力博取功名、结伴游玩、相对痛饮,到相离相别,渐行渐远的过程。而且时间恰好差不多一个半时辰,也就是3个小时左右,既是高适讲完故事而出奇兵夺回松州的时长,也是影片的时长,巧吧?而且这里还穿插着他假装受伤而让逃兵报信,从而麻痹敌人的情节,从而显示他的高超谋略。

高适后续的回忆,是电影的主体,的确展开得有点长,情节内容极为丰富,大致可以分为他和李白,初相识,求功名,度人生,交朋友等情节,我想看过电影的朋友肯定印象深刻,我在此也不再赘述。只想说几点感想:

两人友谊具有广泛的现实基础。李白是商人之子,不具备正常科考博取功名的资格;高适是没落官宦后代,无钱无势,又不读书,同样缺乏科考中榜的几率。李白剑术不错,高适枪法精湛,不打不相识,自然惺惺相惜;高适和李白那时正是年富力强,弱冠之年,年少潇洒,尤其李白帅气多金,双方都很豪爽,没有家室拖累,自然有大把时间相处,加深友谊。四是现实的残酷,比如江夏郡守不见李白,李白黄鹤楼自愧不如崔颢而不敢题诗,玉真公主只爱音乐不爱武装,都让这两位年轻人栽了大跟头,让他们在痛饮发泄之后,更加坚持追求出入高堂、光宗耀祖的人生梦想,这些共同情感自然更加紧密地将二人联系在一起。

还有二人之间的信守承诺的侠义和诚信。在那个车马不便,信息闭塞的古代,李白邀请高适的扬州之约,长安之约,济南之约,高适都义无反顾、长途跋涉而去,虽然每次赴约的结果不那么尽如人意,但也体现了彼此一诺千金、千里单骑的侠义之气,让人感动。

这其中穿插了二人设法救郭子仪,其实是郭子仪先救他俩,他俩,尤其是高适,去求哥舒翰放过郭子仪,这也为后续高适去哥舒翰帐下当差,郭子仪应高适之求搭救李白,埋下了逻辑情感伏笔。

这其中还穿插了杜甫这位伟大诗人,有点点好笑,但也有历史基础。——史料记载和他们各自的诗里,都有他们三人当年的梁宋游玩之过程,三人当时都是3、40岁左右,求功名不得,同为天涯沦落人,自然情谊深厚。杜甫作为李白的迷弟,影片里和李白一起到梁园找高适,这种情节在历史上是很可能发生的;后来杜甫寓居成都,作为蜀州刺史的高适,给了他不少帮助。

如果说这段友谊里,谁对谁影响更大,相对而言,李白诗歌才华更佳,成名更早,对早起口吃略显笨拙的高适肯定影响较大。高适何尝不想跟著李白天天吃香喝辣、纵情游玩?可是他内心的梦想,武人的纪律,让他更为自律,也让他努力向李白看齐,勤奋读书学习,终于也成为一名小有名气的诗人,后来更成为扶大厦于将倾的大将军。

而从李白负气离京,心灰意冷而再求仙学道之时,高适也开始启程,再度投军,只不过他直接做了哥舒翰大将军的参谋,虽未上阵杀敌,但他也逐渐懂得了部队管理以及官场规则。

而后一场谁也无法预料的安史之乱,使得高适火箭般晋升,从八品小官升为节度使,去江东讨伐永王叛乱。李白更为潦倒,求仙不顺,二次婚姻想来也不够幸福,拴不住他放荡不羁的心,他也没看出永王之野心,竟然跟随永王用兵,想来李白也是想趁还未年迈,赌上一把,在乱世中跟随永王建功立业,了却心愿。只可惜军事和政治斗争是无情的!——两位多年老友,终究在战场上相见,这是多么的残忍!

影片中,高适说他自济南送李白学道一别,只在宣城出差,远远看见李白的舟楫远去,这与当年他和李白狂追孟浩然的远舟一样,可望而不可即,何等相似!——而今李白作为叛乱之臣,在房间带镣忧叹,高适在隔壁闭目回味,想来高适内心必定心如刀割,他肯定没接见李白,何尝不令人扼腕!

史料记载李白因叛乱被捕之后,曾写信给高适求放过。但处于高适的位置,想来也是极为难办,作为立场坚定的军人,作为政坛老人,高适比李白政治正确多了,即便他要搭救,手段也会很高明。史书上的确没有记载高适有搭救李白的事情,但是影片里合理想像,通过程公公之口,复述了高适托郭子仪搭救李白之事,证明了他们之间牢固的友谊,也算是给心疼两位的观众,两位诗人的诗迷朋友们,写上了一个相对合理的圆满的解释,让人心安吧。——至于两人后来是否再见面,再续友情,影片嘎然而止,没有交代,包括他们各自的感情,各自的后代,影片也少有着墨,留给广大观众们去想像吧。

总而言之,他们的友谊,在前半段恰如我们学生时代,青年时代,意气相投,豪气干云,和好友称兄道弟,共沐风雨毫不畏惧,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在后半段又恰如我们的职场人生,认清现实,放低身段,为了养家糊口,几两碎银,逐渐疏远了朋友,在不同的轨道上似乎更为遥远。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翻开手机,打开微信,联系人一大堆,知心朋友,又有几人?或许这就是梦想和现实的差距吧。“长安三万里”,“长安”,隐喻的是心中的家国,心中的梦想所在,“三万里”,或许更多就是梦想和现实的差距吧,我们对友谊的把握,对事业的追求,对生活的渴望,似乎在人生长途里,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伟大如李白高适杜甫,他们无法避免,我们普通人就更无法避免;浪漫如李白高适杜甫,他们无法修饰,我们普通人就更无法修饰。

或许,李白的纯真、洒脱,放荡不羁,万里挑一,应该是我们普通人的高层次理想追求,毕竟只有极少数人才能达到他们的境界;而高适的踏实,勤奋,恰如身边默默努力的小强,从现在努力,尚不算迟,也许更应该是我们普通人的生活追求吧。——在人到中年的现实中,我们努力把自己活成高适,哪怕是大器晚成,晚点发达也可以;我们同样期待有一位如李白般闲适飘逸,偶尔可以抚慰我们疲惫心灵的老友,哪怕只喝二两也可以啊!

好了,就说到这儿吧。明天周日,还得加班。——在这个复杂的现实社会里,拥有高适一样的生活,是需要付出很多的。——让我洗洗睡,进入梦乡,在梦中将进酒,乘大鹏,展翅三万里,直到长安。


7月15日子夜于津门

为你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