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一高中请安徽师院的一位副教授做高考励志动员,结果翻了车,教授的话筒被学生一把夺去,当面反呛,下不了台。这件事情自有各种评论,我就不多说了。
1995年,高考前夕,我们所在的高中也组织了一次高考动员活动,我还有幸作为学生代表上台发言。发言的重点就是我们为什么而读书,简单的说就是为什么一定要考上大学?
我的演讲题目是《为穿皮鞋而读书》。
有人会觉得奇怪,难道你当时没有皮鞋穿?确实没有,我再考上大学以后,家里才在地摊上买了一双很便宜大头皮鞋送我去读大学。
那时候农村穷啊,同学里穿补丁衣服的都不少,哪有什么皮鞋穿呢?我家更穷,父亲早早去世了,我都是靠祖母拉扯大的,我整整6年没穿过新衣服,都是堂兄穿过后不要的衣服,才送给我穿。具体情况见我这篇文章《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这种情况下,考上大学,不要再当农民,当然就成了我读书的第一目的了。当然,我也爱国呀。但是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有个顺序,自己过好了,不是能更好为国家做贡献吗?
我是一边干农活,一边努力读书,最后高考成绩还真不错,真如那位教授所说,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

但是,是不是真如陈教授所说,考上了北京大学,全国的女人就供你挑呢?这个教授也过于自信了。
记得那年衡水中学的高考励志演讲,一位姓张的同学也发出豪言壮语:乡下土猪要拱城里白菜。
上大学的时候,我还确实找了个北京的女朋友,还是干部家庭的女儿。但是,城里的白菜那么好拱吗?那个年代很纯洁,两人也就是牵牵手而已。所谓的拱白菜,可也就闻闻味道,根本就没下嘴啊。双方家庭地位很悬殊,根本就不可能走在一起。结果,大学毕业后,那颗白菜还是完整的,漂洋过海去了美丽国,这土头猪呢,到南方小城去找吃的了。
那么究竟为什么而读书?
我觉得,人还是要从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做起。曾经一位家长跟我探讨一个问题:人的终极意义是什么?
我认为,人的终极意义就是三点:
首先,不停止学习,尽可能地认知世界。
其次,积极实践,实现自己最大的潜能。这个潜能既包括改变世界,也包括让自己的社会地位,生活条件变得更好。
最后,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帮助人别人。
这也许能回答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