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2022年“力行计划”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浙江杭州桐庐团的成员们直播销售葡萄。徐军勇摄/光明图片
来自清华大学、苏州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理工学院等高校的31支队伍参加全国大学生智能精密装配大赛总决赛。夏晨希摄/光明图片
【沿着党的二十大指引的方向·教育笔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二十大报告首次用“六个必须坚持”来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六个必须坚持”为党的二十大后各行各业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本思想方法。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单列出来作为第五部分,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对教育、科技和人才工作内在联系的新认识,对它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的高度重视,是党对于教育、科技和人才工作地位作用认识的重大发展。在该部分第一小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指明方向,也是对“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再明确、再部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同样应该以“六个必须坚持”为思想指引。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努力满足群众美好教育新期盼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在这个理念指导下,衡量一个教育体系是不是高质量的,首先要看它在价值立场上是否真正为人民服务,是否坚持了教育的人民性,是否把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教育问题作为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立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的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但是,毋庸讳言,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正在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对各级各类教育质量和公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深入研究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美好教育的新期盼,把握好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时代内涵和要求,健全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我们要建立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一个有着十四亿人口国家的教育体系,是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优秀文化和教育传统底蕴的教育体系,是一个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体系。建设这样的教育体系,我们不可能从别的国家移植或克隆过来,更不应该脱离我们自己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和文化底蕴。
20世纪以来,中国教育现代化曲折历程已经表明,高质量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必须坚持自信自立的根本道路,机械地搞拿来主义那一套是行不通的。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八一学校考察时就明确提出,我们的教育改革要坚持文化自信,好的经验要坚持,不足的要补齐。坚持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自信自立,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从中国基本国情、教情和学情出发,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走出教育强国建设的中国新路
我们要建立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高级形态。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些规律性认识,并且得到了实践的充分检验,最集中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九个坚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
“九个坚持”,科学总结了教育领域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也是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现代教育体系的实践遵循。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毫不动摇地做到“九个坚持”,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避免世界教育改革中经常出现的“钟摆现象”,走出一条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的中国新路。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不断破除教育领域顽瘴痼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给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过程中,强化问题意识,深入教育一线,努力把握那些抑制教育活力、影响教育质量和公平、降低师生和广大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的基本问题、重大问题和前沿问题,尤其是那些长期以来影响教育活力、质量和公平的顽瘴痼疾,然后对这些问题做深入系统的研究,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在不断解决关键问题的过程中持续优化我们的教育体系,不断巩固教育领域改革发展的累积效应和制度成果,建设科学合理、优质均衡、充满活力、富有韧性的现代教育新体系。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合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教育是一个多层级巨型系统工程,包含了各级各类的教育,涉及从政策、管理、师资、课程、教材一直到教育评价、资源配置、社会支持等各种复杂因素。虽然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系统改进和教育质量提升方面有专业责任,但是,教育系统的改进和教育质量的好坏不能完全依靠各级各类学校自身来完成。比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就不是哪一所学校、哪一个学段所能完成的任务,必须有系统的分析、科学的设计和整体的实施。如果整个教育系统没有形成共识、没有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没有得到社会各个部门的鼎力支持,单靠几所学校单打独斗,那么是很难成功的,即便成功,也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旺盛需求。
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处在从要素改革走向系统变革、从局部改革走向整体变革、从封闭式改革走向协同性变革的关键阶段。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就是要强化系统思维,处理好要素与系统、内部与外部、局部与整体、当前和长远、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方面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能力,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通过教育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胸怀天下”既是中国传统儒家仁爱思想的表达,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了全球视角。
坚持胸怀天下,要求在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过程中,不能故步自封,始终要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要高瞻远瞩,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行深刻分析和精准把握,通过教育弘扬和践行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要培育青少年新的文明观和文明价值观,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涵育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的中国智慧;要加强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中国教育对世界教育的影响力,为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新贡献。
(作者:石中英,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