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论场丨唐校长的“教育金句”有没有击中你?

发布者:山野北鹤 2023-5-27 02:38

□薛世君

因为教育话题关系千家万户,而全国两会是共商国是的舞台,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关于教育的观点,不出意料地迅速刷屏。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上,有记者提问“什么是教育的真谛”,唐江澎委员的回答金句频出、振聋发聩——

“学生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如果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更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教育只关注升学率,国家会没有核心竞争力。”

“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

“让幼儿园的孩子养成整理东西的习惯,远比早识字重要;让孩子多读书,远比做阅读理解题重要。一周七八个补习班,逼到最后孩子没了兴趣,也就没了学习。”

这是一位全国政协委员的真知灼见,也是一位教育家的深谋远虑。这些观点,击中了大家长久以来累积的应试教育焦虑,呼应了大家对全面素质教育的期待,所以引发了大家的强烈共鸣,很快在朋友圈刷屏。

有学者分析眼下家长面临的教育焦虑,很多都是源自一种不断对子女教育“加仓”的冲动,他们把高考作为总决战,其实高考仅仅是人生旅途的第一仗。有句话说得辛辣,却与唐江澎校长的话一样让人振聋发聩——“我们仍然在用19世纪的模式,教孩子20世纪的知识,却想让他们能够成功地应对21世纪的挑战”。

唐江澎校长的话,让人欣慰和鼓舞,这也让我想到了河南省教育厅厅长郑邦山的那段著名剖白。去年2月14日,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九场新闻发布会上,教育厅厅长郑邦山深情回忆起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缔造的教育奇迹、河南大学艰辛的办学历程、学生志愿者在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一夜长大”的故事,并动情地说了一段话——

“灾难面前,在教学条件和交流空间的变化中,我们要把疫情变成教材,共同完成好这场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在抗击疫情的战役中,培养出学生们坚韧不拔、从容不迫、爱国爱民的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用成长的足迹踩踏灾难,让不幸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

这番肺腑之言,也是因为触及了教育的本质和价值,切中了当下教育问题的痛点,迅速在网络上传播,感动和教育着无数的学生、老师和家长。

发自肺腑,自然感人至深。从唐江澎校长到郑邦山厅长,他们的观点之所以引发共鸣,就在于讲出了教育的真谛,表达了大家共同的心声。同时这也带来一种思考:到底应该怎么办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指出,“要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这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所有难题的解决,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正如唐江澎校长所说,“越是在纠结的时代,越是能够显示出我们教育者的力量,时代交给了我们教育工作者这样的难题,我们必须要用心回答好。”

答案或许就在某个校长的精心谋划中,在某个学校正在实施的改革举措中,在“在线教育”等新模式、新业态中。比如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何帆带领团队经过调研发现,中国开始出现的一些拥有崭新理念的学校,正在探索通向未来教育的路径。比如“先让周围的世界安静下来,你才能听到自己内心的鼓声”的先锋学校,比如非常强调通识教育、社群建设和终身学习的百年职校,比如有教育学者从“常青义教”到“双师教学”再到“青椒计划”的乡村教改努力……中国强调实干、基层创新的传统,或许会给我们一个答案。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