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组部“笔杆子”徐文秀2022最新美文8篇,都是经典力作!

发布者:落之邶尘 2023-3-4 18:17

中组部“笔杆子”徐文秀2022最新美文8篇,都是经典力作!

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中组部“笔杆子”徐文秀2022年公开发表的文章(评论、时评)。徐文秀,学思敏捷,思维辩证,才华横溢,文章因精细、精巧、精美而屡屡成为网络“爆文”。学习研究这些文章,对于我们启迪思想、提升水平大有裨益。是为荐。


徐文秀,江西上饶人。大学毕业后相继在县、市、省和中央四级机关工作。出版了《党员心理学》《走向思想丛林》《在理论与实践的交织点上》《走在学习路上》《方步集》《方步谭》《方步行》《方步云》《人生边角料》《人生正负手》《人生卷首语》和《从政守则》等12部著作,在《人民日报》《求是》《学习时报》等报刊发表文章数百篇。他的很多文章,比如《做人做事做官“四十忌与四十悟”》《年轻干部“八缺八不缺”》等,在微博微信中广为流传、深受欢迎。


1

做人做事做官“十要十不要”


(2022年6月刊)


做人做事做官,有很多边界和围栏,不可以出格、越界,一旦出格、越界,则意味着出事和岀局。在那些非对即错的选择面前,要做好选择题。选择对了,便是在做正确的事;而选择错了,停步就是进步、拐弯就是止损。以下这“十要十不要”当细思量、慎行之。


一、要讲是非 不要挑是非


人间总有是是非非,但更有公道正气。是非曲直、对错好坏,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形下都必须弄明白的首要问题。人一定要有正确的是非观,不能模棱两可,不能态度暧昧,更不能颠倒黑白。讲是非的人,公道正派、襟怀坦荡,有大原则、大方向和正义感;而搬弄是非的人则恰好相反,他们心计多、私心重、格局小,喜欢“嚼舌根”、玩伎俩,像根“搅屎棍”,经常煽风点火,搞得乌烟瘴气。


是非是个漩涡,讲是非者可以立漩涡而不动,挑是非者必定被漩涡卷走。一个地方或单位,如果讲是非的人多了,则风清气正;挑是非的人多了,“庙小也妖风大”。倡导讲是非,反对挑是非,方才心齐气顺、劲足风正且人和。


二、要做老实人 不要做老好人


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这是做人最可贵的品质。毋庸讳言,在一些地方或单位,仍然存在做老实人不吃香、不招待见的现象。在有的人眼里,老实意味着无能、无用,甚至还有可能陷入受累又受气、流汗又流泪、吃苦又吃亏的境地。但长远来看,老实人不会被辜负,终归不吃亏,也终归会有用。


而老好人就不一样了,表面上看老好人的“不说话、说好话、好说话”可能蒙蔽人,赢得一些所谓的好人缘,并且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但老好人的圆滑、世故、讨巧,特别是没原则、不担当,迟早会遭人嫌弃、厌烦并唾弃。做老好人或许会得利得势于一时一事,但做老实人必定赢得人心和口碑。


三、要靠团队 不要靠团伙


“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说的都是团队的力量和作用。干工作,特别是做一些难度大、矛盾多、情况复杂的爬坡过坎的工作,更得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充分调动和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创造性。有事商量着办,有事靠大家办,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团队靠什么来聚拢?靠事业、靠感情,但不能也不该靠江湖义气,否则就会演变成团团伙伙。团伙是靠不住的,也容易出事。团伙就是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搞山头主义,结小圈子。团伙大多是乌合之众,为一时利益而结团,讲的是哥们义气,行的是江湖之道。团队是命运共同体,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经得起严峻考验;团伙是利益结合体,彼此利害攸关,利尽则人去,树倒猢狲散。


四、要常“回头看” 不要走“回头路”


“回头看”是一种总结和复盘,就是看看自己一路是怎么走来的,都有哪些经验教训,有哪些成败得失。“回头看”的目的,既在于看清楚来时的路,更在于看明白要走的路。“吾日三省吾身”,常“回头看”,会越看越清醒、越看越自觉。


然而,可以常“回头看”,却不可以常走“回头路”。人们常说“世上最咽不下的是后悔药”,走“回头路”好比吃后悔药。世上很多东西是一去不复返的,即便有重来的机会,却已经物人皆非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走“回头路”,既没必要,也无意义。常“回头看”可以寻找新路,走“回头路”意味着没有出路。


五、要出风采 不要出风头


人活着的意义无非为了干得出彩、过得精彩,活出尊严与体面来。现实中,靠什么出彩?一靠矢志不渝的奋斗;二靠对机会的把握。每个人都应该珍惜人生出彩的机会,把握住了,把本事发挥出来,也就崭露头角。


出彩不是出风头,越是出彩的时候,越要谦虚谨慎,越要夹着尾巴做人。出风头就是喜欢抛头露面,是一种显摆和嘚瑟,在飘飘然中忘乎所以。出风采,易成一道风景;出风头,易成众矢之的。出风采不出风头,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彰显人生意义,让人生大放异彩。


六、要过得硬 不要图过得去


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叫过得硬,一种叫过得去。过得硬就是说话办事经得起检查检验,踏实牢靠,值得信赖。凭什么过得硬?说到底,一凭过硬的本领,二凭过硬的作风。本领过硬做事才能“拿得下”,作风过硬干活才能“出得手”。追求过得硬就得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有时甚至严到跟自己过不去。


相比之下,只图“过得去”却不一样,表现总是马马虎虎、松松垮垮,凡事满足个“大概其”、知道个“差不多”就完事了。“过得去”的人,只管“差不多”,不管“差多少”。这种“交差”心理,迟早要“交学费”,总有一天会“过不去”。


七、要合群 不要合污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生在人世间,就得融入社会、感受人间烟火,尤其是要融入普通老百姓,穿平常衣、吃家常菜、说家常话,与群众其乐融融。合群,合的是健健康康、清清爽爽的“同志群”,更合的是老百姓这个“大众群”。合群才能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把支持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才能团结更多的人,把群众工作做得更好。


然而,在与人打交道时,对于那些“私我”“畏我”和“欲有求于我”者,得保持一份清醒和自律。特别是对于“围猎”者和别有用心之人,更应该保持警觉和定力,不给他们勾肩搭背的机会,活出自己的风骨和清高来。能合群考验的是智商和情商,不合污挑战的是底线和定力。


八、要做帮手 不要做帮凶


遇事搭把手、给把力,做个好帮手、好助手,这是经常会碰到的情形,也是做人的一种本分。特别是当他人面临危难之际,扶人于即倾、救人于将覆功德无量。然而,做帮手也是有原则的,并非什么人、什么事都可以不问是非就出手相帮,而且一帮到底。


现实中,当有可能善良被出卖、爱心被绑架时不可以执迷不悟;当明知帮人等于害人时不可以磨不开面。不及时止损,就会不断演绎现实版的“农夫与蛇”的故事。帮手演变成帮凶,说到底是原则的丧失和是非观的扭曲。当帮手成了帮凶时,那就是在助纣为虐、为虎作伥。


九、要有所不为 不要为所欲为


人得从实际出发,根据主客观条件及其变化,分清并确定什么事可为、什么事应暂时不为、什么事是绝对不可为。倘若分不清,要么事与愿违、遭受惩罚,要么无所作为、一事无成。


选择有所不为,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等主客观条件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可以暂时“放一放”,不可以蛮干、硬干,等条件具备或成熟了再起炉灶,这不失为一种认知清醒和行动自觉;选择为所欲为,则是不识时务的表现,是对形势与任务、事物与特点的茫然无知。事实上,任何随心所欲、逞性妄为都是要栽跟头的。


十、要“切一刀” 不要“一刀切”


切一刀就是在某件事或某个问题上做一个规定,采取一个共同的标准和尺度,大家都一视同仁,按规定办事。切一刀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体现的是一种公平公正。然而,有时候、有些事情处理起来还得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待,不可以上下一般粗,甚至不分青红皂白,无差别、无区别地对待。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时就得一人一策、一事一法,讲究精准,这样才有力有效。


一刀切容易,切一刀难;切一刀是经验,一刀切是教训。一刀切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是懒政惰政的表现,是官僚主义做派,要不得、不可取。


以上“十要十不要”,多数是一字之差,可一字之差的背后是一念之差,“一字”“一念”结果大相径庭甚至南辕北辙。坚持正确的、合理的,远离错误的、悖谬的,则做人有正气、做事有正义、做官有正途,可以始终昂首阔步行走在阳光大道上。



2

正确看待“隔路的人”


(2022年7月18日)


前不久,有段关于辽宁省营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原院长王永恒的警示视频,披露了这名落马官员的贪腐心路,他说:“你收人钱了,人家觉得你是自己人,跟他一条心。不收钱是两种,一是你防范,二是你这人隔路。我也到营口这么多年了,别做隔路的人。”这套说辞当然是落马官员的借口,不必完全听信。但对于所谓“隔路的人”,却有必要作具体辨析,以正视听,以免被错误的思想认知误导,甚至以讹传讹。


东北话里有一种说法,把那些看似“不合群”“有个性”,或行事风格与众不同、清高、特立独行的人说成“隔路的人”。现实中,到底该不该做“隔路的人”?如果可以,该做怎样“隔路的人”,又该怎么去做?


对于“隔路的人”,要两面说、得具体看。“隔路的人”,说直白点指的是那些不同类的人、不是一路人,总是“隔”着一层、“防”着一点,有一种距离感。党的干部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与群众保持最密切联系,走到并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天经地义、理所当然,与人民群众不能、不该也无法“隔路”,必须经常走近更得走进群众中去,与他们广交朋友,融为一体。人民作家柳青扎根农村14年,与家乡农民融为一体,穿农民的衣服,剃农民的光头,看起来“比农民还农民”,以至于他站在一群农民老汉中人们都分辨不出来。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与人民群众“端端地”坐在一起、打成一片,同行同向、同心同德,成贴心人、暖心人、知心人,做同路的人。然而,对于那些搞歪风邪气、歪门邪道的人,特别是那些有贪腐行为的人,不但要“隔路”,而且还要隔得远远的,就是要永远搞不到一块去。


与各种搞歪门邪道和贪腐行为的人“隔路”,是一种原则和立场。在是非、对错及好坏面前,人要有自己的原则,香的就是香的,臭的就是臭的,不能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现实中,有的人被私心杂念裹挟,被各种欲望诱惑,结果“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成了“酒杯一端,政策放宽”,原则丢了一地,立场荡然无存,成了沆瀣一气、狼狈为奸的一伙人。是非对错面前有态度、讲原则,取决于对客观事物有正确的认知,各种歪门邪道、歪风邪气和贪腐行为是错误的,是与党和人民利益背道而驰的,与他们决绝是大原则、硬立场,不可暧昧、不能混淆。


与各种歪门邪道和贪腐行为的人“隔路”,是一种清醒和自觉。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都得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难免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共同的目标”是维系彼此的纽带,本应该清清爽爽、干干净净、明明白白,无需走得太近、打得火热,甚至拉拉扯扯,结成小圈。在与人相处时保持一定距离,不但产生“距离美”,更重要的是少了些是是非非,少了些“瓜田李下”。无论为官还是做人,就是要有这种自觉、这种意识。


与各种搞歪门邪道和贪腐行为的人“隔路”,是一种风骨和清高。对于手中握有这样那样“公权力”的领导干部来说,“围猎”的风险时刻存在,对于“私我者”“畏我者”或“欲有求于我者”,就是要保持警觉。“公权”在手意味着不是谁都可以勾肩搭背、称兄道弟的,应该活出自己的清高和风骨来,不怕人家说自己太“清高”,不怕人家说自己不近人情,尤其是面对那些“污泥浊水”,得出污泥而不染。人可以合群但不可以合污,要合健健康康、清清爽爽的“同志群”,合老百姓“大众群”,让清高和风骨成为一道防火墙,成为一道屏障。


“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与各种歪门邪道和贪腐行为的人“隔路”,是需要点勇毅、果敢和笃定的,也是可以任性的,有时就是要特立独行、我行我素。不为“七情六欲”所惑,不惧闲言碎语所迫,方可行稳致远、不断前行。


3

年轻干部“八争八不争”


(2022年6月13日)


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正确的竞争成就事业、成就价值和成就人生。然而,有的东西是可以积极争取、努力争取的,有的却是不可以争,也争不到的,如果一味去争那些“不该争、不能争和争不到”的东西,既自寻烦恼、枉费心机,又徒劳无功、事与愿违。所以,想清楚、弄明白都有哪些“争与不争”尤为必要。


一是争贡献,不争回报。人的价值集中体现在贡献上,大到为党、国家和人民,小到为集体、他人和家庭,贡献青春、贡献才智、贡献力量,及至贡献生命,贡献越大、价值越大。当然,人的能力有大小,贡献也有大小,只要努力去做一个有贡献的人,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了不起的人。一个真正作贡献的人,心里不在意有没有回报和有多少回报。那些为了党和人民利益无私奉献的人,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大义隐姓埋名默默付出的人,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求得回报而工作的。争贡献是一种无私的价值追求,不求回报是一种无我的胸怀境界。


二是争先进,不争荣誉。争上进是人的一种本能。在本职岗位上“争先创优”、争先恐后,当先进、做标兵是上进心的生动体现,谁都不想也不愿当落伍者落后生。当先进,是光荣的,它本身便是一种荣誉,但当先进也是很累的,要时刻面临后面追兵的追赶。所以,对于荣誉顺其自然,不给不要、不图不争,这是先进者的一种境界和胸襟。见先进则见贤思齐、奋勇争先,是一种向上向善的精神状态;见荣誉却谦让、礼让和退让,是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品德和修养。


三是争作为,不争地位。人得有所作为,这样才有成就感和幸福感。能否有作为,既要有本事,也要有平台,更要去奋斗,三者不可或缺,这都离不开努力。所有事业都是干出来的,所有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得积极主动地去争取。争谁对国家和社会有更大的作为,谁发挥出了更大的作用,谁的人生才有更大的价值,有为自然有位。职位当然重要,但不可强求,影响力、被需要也是“位”,这些“位”都不是争来的,而是干出来的。争来的位置,别人看不上、看不起;干出来的位置,别人心服口服。


四是争气,不争斗。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活着就是为了争一口气。问题在于,人靠什么争气?当然不是靠嘴巴吹出来,也不是靠斗气、堵气和撒气得来,而是既靠实力,又靠实干,才能争来。对歪风邪气、不良倾向要斗争,但斗争不是争斗,这是善于斗争的应有之义。争斗更多只是图一时的口舌之快,解一时的心头之气。争斗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使问题变得更加尖锐复杂。争气打开海阔天空之路,争斗逼得自己走入死胡同;争气是强者的阶梯,争斗是弱者的拐杖。


五是争得人心,不争得票数。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应该把得人心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作为毕生学习的大功课。这奖那奖不如群众的夸奖,金碑银碑不如群众的口碑。要让群众满意,得先让群众受益;要让群众说好,得先干部干好。要想赢得人心,说到底就是领着群众一起干,让群众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这是硬道理,也是最简单朴素的道理。千方百计争得票数,势必为了票而充当老好人,笼络人心;势必不敢担当,偷奸耍滑。


六是争本领高强,不好胜争强。谁本领高强,谁干事和干成事的几率则更多更高。本领就是本事和本钱,是人的“硬核”。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经常在本领上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形成“比学赶超”的竞赛氛围,多赛出些“政策通”“活字典”“一口清”,练就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人强我特的绝活和看家本领,就能“叫干啥便干啥、干啥便能干出色”。争强好胜就是时时显厉害,事事都逞强,有时甚至是处处打肿脸充胖子。


七是争里子,不争面子。人活在世上,有的活成了面子,有的活成了里子,而只有里子,才能赢得真正的面子。所以,重点在于要去争里子,不断壮大自己、做强自己,真正让你活得有尊严、有体面的不是面子,而是里子。争里子,不去争面子,面子自然有;争面子,不顾里子,面子不可持续、不长久。


八是争平时,不争“评时”。把争先赶超的功夫和精力用在日常、放在平常,才是一种合理的状态。然而,有些人却似乎不是这样,平日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可到了年终岁尾总结时、评先评优关键点、提拔使用紧要处等便跳出来,与人争得脸红脖子粗。优秀的人心思放在平时而不是“评时”,优秀不优秀平时表现得出来,也看得出来,到了“评时”自然众望所归、水到渠成。而“评时”靠拉关系、找门子、用手段、耍心计,搞临时抱佛脚那一套,可能会一时起点作用,但总归糊弄不了多少人,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评时”是平时的反映,平时影响乃至决定“评时”,把比拼的心思和精力多用在平时而不是“评时”,才是正道。


4

年轻干部“十比十不比”


(2022年5月16日)



比是一种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通过正确的对比,可以看到差距、找出问题、明确方向。但是,如果比得不得当,“跟谁比、比什么、怎么比”,没想清楚,比的结果就会大相径庭。对于那些不该比、不能比和无法比的非得去比,只会自寻烦恼,甚至会越比越泄气、越生气和越不服气,还会比出失落、沮丧和痛苦来;对于那些必须比、应该比和可以比的积极主动去比,则会越比越长志气、增底气、提硬气,比出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来,比出干事业的动力来。所以,正确的比,才是我们提倡和需要的。


一是比奋斗,不比享乐。从本能上讲,人都是愿意过清闲日子的,喜欢优越的条件和舒适的环境。但是,天上不会掉馅饼。幸福生活不可能从天而降,也不可能坐享其成,得靠艰苦奋斗。人生离开了奋斗一钱不值,离开了奋斗一事无成,唯有今日的奋斗,才有来日的成就。比谁更努力奋斗,才能比出一股子劲和气,比出广阔的天地;享乐是黑洞,也是无底洞,贪图享乐、安于享乐,则奢靡颓废、意志衰退。奋斗是成功者的通行证,享乐是失败者的墓志铭。


二是比奉献,不比索取。奉献是一种付出和给予,背后折射出来的是一种无私精神。奉献的人生,才更有价值、有意义。人的价值与奉献是成正比的,奉献越大,价值越高,意义越大。然而,有的人似乎只想“得”不想“舍”,只管索取不愿付出,遇事学着偷懒,有责任风险的事更是避之、躲之。愿意奉献的人都有一种境界、格局、胸怀和担当,从大处讲是对国家和民族、对党和人民尽“匹夫”之责的体现,从小处讲是对集体、对他人和家庭爱的表达。只想着给别人碗里夹菜添饭的人,是愿奉献能奉献的人,受人尊敬;只顾着往自己碗里夹肉扒饭的人,是自私自利的人,被人唾弃。比奉献大,实现的是“大我”,比索取多,追求的是“小我”。


三是比本事,不比运气。面对他人事业有成或提拔进步,有些人往往习惯于把它归结为是“运气好”或“机遇好”,有意无意地淡化和忽视他人的才干与努力,于是有的会感叹自己时运不济、生不逢时,或抱怨自己“点背”运气差,却不知道反思自己技不如人。决定一个人事业有成的,说到底还是实力和本事。即便是表面看似“运气”或“机遇”,那也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所以,要进步就得把心思和精力放在提升本领上,把苦功夫下在长本事上。本事大了、本领强了,“好运气”自然水到渠成。比本事,功到自然成;比运气,蹉跎一岁月。


四是比务实,不比虚名。人贵莫过实,切忌虚。年轻干部处于爬坡上升期,容易沉不住气,耐不住性子,容易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点点滴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这才是应该有的务实态度。假的真不了,虚的长不了。不要去羡慕那些“假大空”的东西,搞虚浮、虚夸、虚假,终归会像五彩斑斓的“肥皂泡”,随风而去。比务实,心里踏实;比虚名,虚无缥缈。


五是比恒心,不比决心。年轻人遇事容易冲动、来激情,在亢奋之下口号喊得震天响,胸脯拍得啪啪响,决心表得慷慨激昂、铿锵有力。表决心、下决心是要的,但光有决心是不够的。“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毅力与定力、耐心与恒心、执著与坚持,才是年轻干部最可宝贵的意志品质,有了这种精神品质就没有干不成的事,也没有成不了的大器。


六是比老实,不比投机。做人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一句话,还是老老实实、勤勤恳恳,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然而现实中,有的人总觉得老实人吃亏,他们看到有些人靠投机钻营、讨巧卖乖上位,靠会来事、能抹事得势,靠左右逢源、见风使舵得利等等,于是也学着搞这一套。老实人最终不吃亏,即使吃亏也吃得心安理得,吃得踏实有底气,而搞投机钻营那一套或许能得利得势于一时,不可能得利得势于一世。比老实,活得潇洒明白;比投机,过得苟且偷生。


七是比简朴,不比奢华。简朴既是一种可贵的生活美德,更是一种高贵的生活方式。简朴意味着去浮华、远喧嚣,意味着淡泊宁静,还意味着无惧清贫,比谁甘愿简朴、享受简朴,实际上比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比的是一种心境。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朝。能在心浮气躁、追求奢华的环境里,始终保持简朴的生活是一种彻悟。简朴是回归,也是升华。所谓大道至简,就是如此而已。


八是比思想提升,不比职务提拔。一个人最好最大的进步是什么?在常人眼里或世俗眼中,职务上的提拔重用似乎是最重要的价值标准。然而,一个人进步与否,职务提拔是重要参数,但职务提拔绝不是唯一标准,从一定意义上讲,思想提升更为重要。事实上,有的人职务上去了,思想道德水准却没跟上,不但工作很吃力,也难以服众,最后也因为德不配位摔得很重。思想上的提升是无限的,可以活到老提升到老,永远在路上,它带来的愉悦却是永恒的。比思想提升,永无止境、其乐无穷;比职务提拔,永不知足、失落常随。


九是比行稳致远,不比快跑高飞。这些年,“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人和事屡见不鲜、时有所闻。事实一再说明,健康平安、行稳致远,才是人生最大赢家。关注你的人往往看你跑得快、飞得高,关心你的人则更加在乎你行得稳、走得远。现实中,有的人在所谓“成功的赛道”上一路狂奔,但把控不了节奏和“车速”,陶醉在鲜花和掌声中飘飘然、昏昏然,结果飞得高摔得惨,竹篮打水一场空,成了绚烂的烟花,昙花一现、匆匆收场。在成功的道路上,少比快慢、多比稳健,少比高低、多比好坏,真正的高质量成长是行稳致远。比行稳致远,才能笑到最后;比快跑高飞,图的是瞬间灿烂。


十是比努力背影,不比家庭背景。一个人的成功,个人努力是内因,起决定性作用。然而,有的人并不这么认为,他们总是顾影自怜、自怨自艾,抱怨没有家庭背景、关系后台。家庭背景不是可以自主选择的,它与生俱来,不可造就,但愿不愿努力,是自己可以说了算的。“背景”是靠不长、靠不住和靠不牢的,背影是相伴而生、与生俱在的。家庭“背景”,比不了,也不可比;努力“背影”,却可以大试身手,比个高低。


常言道:人比人气死人,那是因为在“跟谁比、比什么、怎么比”上出了问题。只有经常把那些先进模范、无名英雄、普通劳动者作镜子和尺子,多照照、多比比,才会有更正确的方向,心里才会有更多的平衡,才会保持健康心态,升腾起奋进的力量。


5

谨防和远离“政治骗子”




(2022年5月2日)



最近,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的傅政华、刘新云等贪腐案件中,披露了他们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长期结交多名‘政治骗子’,造成恶劣影响”。这一用词触目惊心、耐人寻味,既让人警醒,更促人深思。


顾名思义,“政治骗子”就是打着政治上的幌子,假借政治上的伪装,通过五花八门的骗子手法、伎俩、话术和套路,攫取政治、经济利益。从现实中看,他们中有的装模作样,把自己所谓的“背景”“来头”和“后台”搞得很大很硬,把“水”搞得很深,常常自称有特殊社会身份,要么“认识首长”,要么是“领导亲属”,掌握“稀缺政治资源”,让人觉得手眼通天、能帮大忙,可以“接天线”“攀高枝”;有的装腔作势,把自己“派头”搞得很大,把“关系”搞得很广,身边服务保障人员一大堆,说话口大气粗,举止颐指气使,动辄“摆平”,把什么都不当回事,有时还把不知什么场合、什么特定情景下的“被合影”,或“题词”“手谕”之类的若明若暗地拿出来显摆和嘚瑟,把假的或半真半假的搞得像真的,营造出一种无所不能的假相;还有的装神弄鬼,专门揣摩心思、察人眼色,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巧舌如簧、舌灿莲花,说话故意“说半句留半句”,搞得神秘兮兮;等等。“政治骗子”都是戏精,他们往往利用一些人的私心杂念或各种见不得人的贪欲,极尽忽悠之能事,让人深信不疑、愿者上钩。


“政治骗子”是一剂毒药、一颗毒瘤,结交“政治骗子”意味着陷入政治泥潭,跌入政治深渊。“政治骗子”既骗钱骗财,更骗取信任,并借此插手人事,拉山头、结圈子,搞结党营私、拉帮结派。这骗子那骗子,“政治骗子”最可怕,它是“危禁品”,是“定时炸弹”。一旦被捆绑,轻者自己上当受骗、万劫不复,重者毁坏政治生态、损害党的事业。这些人不但身败名裂,葬送了自己的政治生命,更带坏了一批干部,污染了一方风气,危害甚烈,教训深刻。


结交“政治骗子”,说到底是一种政治幼稚病,是政治上的不清醒和不成熟,是典型的不讲政治。坚定理想信念,方能震慑“政治骗子”。“政治骗子”往往盯着那些理想信念脆弱的人下手,拿“三观”不正者开刀,但凡有真正信仰的人是有立场、有原则和有定力的,是不吃故弄玄虚那一套,不为花言巧语所蒙骗、所蛊惑的。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保持一身正气,“政治骗子”就会望而生畏,就近不了身,就给自己系上了政治上的“安全带”。祛除私心杂念,方能排斥“政治骗子”。常言道:无欲则刚,无私无畏。心中不可有贼,私欲便是贼,一旦有贼,“骗子”就很容易与“贼”一拍即合、结伴而行。“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心中贼”最招惹“政治骗子”。少些私欲、多些纯粹,少些杂念、多些执念,“政治骗子”就望而却步,就进不了门,就给自己装上了政治上的“安全阀”。保持良好心态,方能屏蔽“政治骗子”。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心理消极、阴暗、颓废是“政治骗子”滋生的心理温床,远离那些“水”很深、“路”很野的人,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积极乐观、阳光坦荡的精神状态,“政治骗子”就望洋兴叹,就入不了心,就给自己装了政治上的“避雷针”。


“政治骗子”额头上没有贴标签,一眼看不出来,但他手头上拿着诱饵,可以识别得出来。谨防和远离形形色色的“政治骗子”,是政治成熟与否的试金石。


6

年轻干部成长得“温和放量”


(2022年3月28日)



这次地方领导班子换届,一批批年轻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看到别人的成长进步,有些年轻干部变得按捺不住起来,有的心理似乎开始不平静、不平衡和不安分了,各种“活”思想逐渐“跑”了出来、冒了出来,有的甚至出现某些动作上的走形变样。这一苗头和倾向值得提提醒、敲敲钟。


股市上有一种说法,叫温和放量,说的是慢慢地渐大式、渐进式放量,表现在图形上,是成交量的柱状线一个阶梯比一个阶梯提高的放量形式。它形容虽然涨幅不大,但在慢慢地向上走,总的趋势是不断向上盘升,呈现出量增价升态势。年轻干部是“绩优股”“成长股”,应该也必须像“温和放量”一样,一步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踏踏实实往上走,不慌不忙、不急不躁往前进。然而,从现实来看,有些年轻干部并非这样。他们中有的起步就想起飞,“登台”就想“登天”,指望着坐“直升机”甚至坐“火箭”,实现跳跃式、跨越式地突飞猛进;有的“两年没提拔、心里有想法,三年没挪动、到处去活动”,总是想着法子“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变得急不可耐、坐立不安起来;有的想着“马无夜草不肥”的歪理,四处找关系、攀高枝、寻背景,搞歪门邪道,恨不得“一夜暴富”;等等。年轻干部的成长进步是有规律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以拔苗助长。比如,得多“墩墩苗”,在“吃劲”的岗位上多历练;又比如,得像小树苗一样,多注意“田间管理”、修枝剪叶;再比如,得像扣扣子一样,扣好从政的第一粒扣子;还比如,得一靠个人努力,二靠组织培养,相信组织、相信群众,不搞个人自我设计那一套;等等。其中,懂得并且学会“温和放量”,是一个重要的特点和规律,按“温和放量”的规律办,年轻干部才能健康成长,才能行稳致远。


年轻干部是事业发展的“接棒人”,是中国梦的追梦、筑梦和圆梦人,披荆斩棘、任重道远。他们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该有大起大落、暴涨暴跌的段落,而是一个“温和放量”的过程。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并实现“温和放量”呢?重要在于去焦虑去浮躁、有耐心有定力。“温和放量”考验的是耐心,挑战的是沉静。“无论何人,若是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年轻干部对自己的成长要有足够的耐心,这是一种高尚的秉性,也是一种修养和修炼。好的人生需要文火慢炖,年轻干部成长需要细水长流,少一点焦虑、多一份淡定,少一点浮躁、多一份沉静,让耐心成就过程之美、成功之美和意志之美;关键在于去功利去贪欲、有目标有追求。“温和放量”贵在持续向上,难在不停步不停留。虽然每天放出来的成交量并不大、每个交易日的涨幅也都不大,但不知不觉中,已经呈现出阶梯状增量图,慢慢地向上走。年轻干部就是要稳扎稳打、脚踏实地,切忌突然间“飙升”“爆红”,只要私心杂念少一些,大公无私和公而忘私多一些,就不会被喧嚣所干扰。一个有大目标、大方向和大追求的人,一个有格局、有担当和有情怀的人,绝不在于一时一事、一城一池的得失进退,而是“风物长宜放眼量”,从长计议、志存高远。


股市上“温和放量”的真谛在于量增价升、稳步向上,年轻干部成长保持“温和放量”的意义在于不急不躁、不慌不忙,在于脚踏实地、行稳致远。


7

“赶时髦”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2年3月28日)



在前不久的全国两会上,一位人大代表谈到,“赶时髦”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种体现,应该加以鼓励。此言引起不少听者的响应,也让大家感慨系之、感触良多。


改革开放初,整个社会兴起过一波又一波的“赶时髦”,在“赶时髦”的过程中,不断带来生活上的新变化新气象。“赶时髦”也成了全社会追求创新创造、奋发向上的风向标。


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赶时髦”又突然成了一个被诟病并多少带点贬义的词,似乎“赶时髦”就是出格、出风头,被贴上了不太好的标签。


其实,“赶时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赶时髦”原本意义就是追赶一种时尚,而时尚往往是最能贴近潮流、代表潮流和反映潮流的,是时代的晴雨表。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时集中体现在对时尚潮流的敏感度和热情度上。“赶时髦”赶的是时代前进的步伐,赶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赶时髦”反映了社会对创新创造的宽容和包容。应该说,时髦的东西往往都是不够成熟和不太完美的。一般来讲,时髦的东西大都是过去没有而现在才有,或现在尚未普遍普及而未来可能会普遍普及,它的出现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不足和瑕疵,难免会不被普遍认可、理解和接受。正因为如此,特别需要人们去正确看待、理性认知。一个社会的成熟度,常常体现在它对时髦事物的宽容度和包容度上。鼓励“赶时髦”,便是倡导人们对事物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缺点乃至错误多一份理解、信任与支持,多一份包容。


“赶时髦”折射出人们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和兴趣。时髦的东西大都是新生事物,它刚“出炉”、很新鲜,而且香喷喷,人们因为对它不太了解,所以总是充满好奇,饶有兴趣,想知道个究竟、打探个明白。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事物抱有浓厚的兴趣,便会充满热情、充满激情。人的兴趣从何而来?从好奇中来。好奇则会激发内心一种探求的冲动和欲望。推崇并鼓励人们一如既往地去“赶时髦”,就是鼓励人们保持内心深处那份最可宝贵的兴趣和好奇心。


当然,“赶时髦”不是“赶怪异”,创新不是一味地“花样翻新”,不能囫囵吞枣、良莠不齐。鼓励“赶时髦”,不是鼓励搞那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脱离时代的标新立异,而是鼓励和推崇去追赶那些引领时代潮流、符合大众意愿、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生事物。


8

年轻干部要常破“心中贼”


(2022年3月21日)


“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最紧要的是守住内心,从小事小节上守起,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年轻干部提出明确要求,语重心长的一席话,饱含殷殷期待,促人深入思考。


“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心,思也。“心中贼”就是对事物认识的各种思想偏差,各种各样的私心杂念、贪欲。一个人心中想什么、怎么想,往往影响和决定着做什么、怎么做。


“心中贼”是个可怕的东西,它会到处捣乱。有一种说法,叫做“有贼心没贼胆”,其实有很大的欺骗性和误导性。事实证明,倘若心中有“贼”,则容易灵魂被“俘”、思想被“腐”、气节被“劫”、情怀被“盗”;倘若“贼心”不死,轻则变得偷偷摸摸,干些见不得人的事,重则发展到自毁前程、害人害己。一些“东窗事发”的腐败分子不约而同地自我解剖:在与形形色色老板的接触中,内心逐渐失衡。“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却过得清苦?”“凭什么老板们赚钱那么容易?”类似问题堆积久了就会变成心魔,进而不断侵蚀着思想防线。欲望太强,会让人心烦意乱,直至扭曲变形、堕落变节。应当清醒认识到,年轻干部相对涉世不深,欠缺经历和经验,更容易被“贼”惦记、被“贼”光顾。因此,防“心中贼”、破“心中贼”更加紧要。


破“心中贼”,重要的是勇于跟“贼”搏斗,直至将其从心中赶出去。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难免有“心门”没关严关实的时候,都或多或少溜进过“贼”。心中有“贼”不可怕,可怕的是麻木不仁、熟视无睹,更可怕的是任其潜滋暗长、恣意妄为。应当保持警觉,经常注意“捉贼”,勤掸“思想尘”,及时进行思想“大扫除”。内心干净、透亮,“贼”便无立足之地。如此,“歪点子”“坏办法”“馊主意”就没有藏身之地,私心杂念、贪欲就没有滋生蔓延的条件。


破“心中贼”,根本在于心正、守正。“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有大目标、大追求,笃定前行、矢志不渝,关好自己的“门窗”,才能不给各种“贼”任何可乘之机。心正、守正,也就没有破不了的“心贼”。古人言:“寡欲以清心。”少一点私心杂念,则多一份公而忘私;少一点个人欲望,则多一份超然洒脱。要让心灵成为清静自在的乐园,而非欲念深重的泥潭。从某种意义上说,少私寡欲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修为,更是破“心中贼”的重要法宝。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中贼”是每名年轻干部必须时刻警觉并努力驱赶的“魔”。广大年轻干部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增强本领,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方能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