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1年春秋战国史,一文就懂,看完仅需5分钟

发布者:太阳下的小落花 2023-3-31 11:17

春秋战国的由来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明史上的大变革时期。从周王室衰微,周平王将都城东迁至洛邑开始,到秦灭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为止,共有481年时间。

周幽王不仅烽火戏诸侯,还废长立幼,立了宠爱的褒姒之子为太子,导致原太子的外祖父勾结犬戎攻破都城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而后,诸侯拥立了周平王,在郑、秦、晋等诸侯的护卫下,才得以东迁至洛邑,东周开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

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相传为孔子所修订。战国因西汉刘向所著的《战国策》而得名。春秋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周元王元年),战国从公元前476年到公元前221年。由于东周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掉,所以战国并不完全属于东周时期。

春秋战国形势

春秋时期,诸侯国有上百个,由余周王室失去了对诸侯的控制能力,各国相互征伐。大国兼并小国,强国吞并弱国,天下一派混乱。

也就是在这动荡中,中华文明不断孕育。各诸侯国人才辈出,相继变法图强,有识之士们纵横捭阖,探寻治国救民之道。老子、孔子、鬼谷子等都是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的杰出人物,这是中国思想学术的黄金时期,被称为“百家争鸣”,诸子百家学说得以形成和发展传播。

春秋五霸

第一霸主齐桓公

周平王东迁后,秦国不断吞并周围戎族部落,成为了西方强国。齐国是姜子牙的封地,本就是个大诸侯国。

首先建立霸业的是齐桓公,他任用管仲进行改革,使国力增强,又高举“尊王攘夷”的大旗,联合中原各国打败戎人,阻止敌人侵扰。此后又多次召开诸侯大会,周王也派人参加会盟,并犒劳齐桓公,齐桓公成为了春秋第一位霸主。在齐桓公晚年,宠信易牙等小人,齐国内部发生了权力争夺战,内政混乱。

争夺霸主的宋襄公

齐桓公死后,宋襄公协助齐孝公继位。由于这层关系,宋襄公也想当霸主。可宋国是小国,宋襄公既没实力又没能力。宋襄公仅举着一面“仁义”的大旗,就四处会盟,引起齐楚等大国不满。结果在与蛮楚较量中,宋襄公白白丢了性命。

年逾六十仍壮心不已的晋文公

原来依附于齐国的一些诸侯国不断转依附楚国,正当楚国积极准备称霸时,年逾60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他整顿内政,增强军队。又趁周王室内乱,王子带篡权,他抓住机遇约会诸侯,打垮王子带,并送出逃的周襄公回王都,成功夺得了“尊王”的旗帜。后经晋楚城濮大战,打败楚军,回师途中在践土会盟,晋国由此确立了盟主地位。

秦穆公称霸西戎

在晋楚争霸中,秦穆公也想称霸中原,但在与晋国交战中屡次受挫,他后来采纳了百里奚的建议,向西发展,最终拓土千里,称霸西戎。

楚庄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晋文公去世后,晋国大权逐渐下移,到了大夫家族手中,晋国大夫们明争暗斗,晋国上下不满,给楚国提供了可乘之机。

此时楚庄王一改往日沉溺酒色的作风,重用伍举、苏从和孙叔敖等人,改革内政、发展国力。趁晋国权臣赵盾逝世,晋国大夫们忙于重新分配权力,楚庄王再次攻打夹在楚和晋两国之间的郑国,兵锋直指晋国,最终晋楚之间爆发邲之战,晋国部队如同一盘散沙,楚国如愿称霸。

吴越崛起,勾践卧薪尝胆

在晋楚忙于争霸中原时,吴越两国在长江下游快速崛起,晋国为对付楚国就联合吴国,楚国于是联合越国,晋吴和楚越之间多次征战,吴王吴王阖闾战死,他的儿子夫差立志为父报仇,成功打败越王勾践,与晋国争做中原霸主。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趁吴王夫差北上争霸,发兵攻入吴国都城,不久就灭掉了吴国,越王勾践也北上会盟诸侯,成为了春秋霸主。

春秋小结

历史上的春秋五霸是有争议的,其中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这三位是无可争议的霸主,争议主要在在宋襄公、秦穆公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这四人之间。

在春秋初期,有上百个诸侯国,到春秋末期,只有七个大国和十几个附属国。在大国争霸中,小国就在拉锯链上不断受到攻击,随时有被兼并的可能,在夹缝中求生存。最典型的是夹在晋楚之间的郑国,从公元前608年,到公元前598年的11年中,晋国四次伐郑,楚国七次伐郑,没有安宁的时候。

战国七雄

经过春秋争霸,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推翻智氏,瓜分晋国,有学者也将“三家分晋”作为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三家分晋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战国七雄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

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宋国、卫国、中山国等,最终被七雄兼并。

李斯入秦后,为秦王嬴政提供了“远交近攻”的战略思想,即“赵举则韩亡,韩亡则荆魏不能独立,荆魏不能独立则是一举而坏韩、蠹魏、拔荆,东以弱齐燕。”

韩国最弱,最先被灭

韩国在申不害变法时期达到鼎盛,十数年间,诸侯不侵。

由于韩国地势被魏秦所围,无法发展,成为列强围欺的地带。韩国最弱,又临近秦国,成为秦王一统天下路上的第一个眼中钉。公元前230年,韩国被秦灭。

赵国

赵国在赵惠文王时期达到鼎盛,他任用廉颇、蔺相如等能臣,数败秦军,在关东声名大振。直至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年轻气盛的赵孝成王中秦计临阵换将,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赵军被秦军合围,生困46天后赵括在突围时被杀,赵军全体投降,40万降卒全部被秦军杀害,血流成河。后又经邯郸之战,赵国实力迅速下滑,再无法与秦国抗衡。

韩国被灭后,秦国就将目标锁定在了赵国。在韩国被灭两年后,秦国趁赵国遭受旱灾,兵分两路合围赵国都城邯郸,赵王被迫投降,赵国被灭。

魏国

魏国地处四战之地,然而魏文侯虽居于危地又有称王称霸的野心,他是战国最早推行变法的君主。他用翟璜为相,乐羊为将,用李悝变法,用法治国,魏国蒸蒸日上,首先称雄七国。在以后的战争中,魏国“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魏国称霸中原长达百年。直到马陵之战,魏军大败,齐秦接连向魏国发起进攻。

在秦国相继灭掉韩国和赵国后,七雄中再也没有能与秦国抗衡的国家了。公元前225年,秦兵在攻击楚国的过程中,突出奇兵包围了魏国的都城大梁,秦将王贲(ben)以水淹之计攻破大梁城,魏国灭亡。

楚国

楚国从楚成王时期开始崛起,到楚庄王时期称霸中原。战国时期,楚悼王任用吴起改革变法,楚国兵强马壮。至楚威王时期励精图治,积极拓展,使楚国成为雄距大江南北的大国,楚国到达最鼎盛时期,在楚威王死后。楚怀王即位,他一开始用屈原变法遭到贵族阻挠,后来又遭遇张仪“诈楚”事件,在与秦争夺战中,楚怀王客死秦国,楚国迅速衰弱。

秦灭魏国后,秦将王翦率领60万大军开始了灭楚之战,公元前223年,在与秦军相持1年后,楚将项燕兵败身亡,楚国被灭。

燕国

周武王伐纣灭商后封其弟召公于燕,因此燕国以七雄中血统最为高贵自居。公元前316年,燕国内乱,齐宣王趁机灭燕国,公元前312年,赵武灵王又扶持公子职归国即位,即燕昭王。燕昭王纳贤良,改革内政,发展国力,任用乐毅合纵攻齐盛,极一时,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燕昭王去世后,燕国迅速衰落,沦为弱国。

与秦国接壤的4个国家相继被秦灭亡,剩下的只有燕国和齐国了。燕国的实力在六国之中仅强于韩国,早在秦国灭赵时,秦兵就已经攻取了燕国都城,只是燕王等人逃到了辽东,到公元前222年彻底被秦灭国。

齐国

齐桓公死后,齐国内乱,齐国霸业告终。后来齐国大权逐渐由大夫们把持,国家、高家、 鲍家等,在晏婴向齐期间,齐国再次名扬诸侯,晏婴去世后,齐国大权渐渐被田氏把持,直到公元前391年,田和自立为国君,即齐太公,并被周安王册封为侯,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齐太公三传至齐威王时,他任用田忌、孙膑为将,齐国再次变强。齐威王死后,齐宣王即位,他趁燕国内乱灭了燕国,同时秦赵重兵攻齐。公元前288年,秦王称西帝,齐湣王称东帝。又过两年,齐湣王灭宋国、南侵略楚国、西侵韩赵魏,想要吞并二周(后来分化出的东周和西周两个小国),成为天子。前284年,燕国乐毅伐齐,齐湣王出逃,后来田单虽然复国,但齐国国力大伤,已经无法与秦抗衡。

齐国由于离秦国稍远,自觉很安全。又被秦国的诺言蒙蔽,既不援助其他国家抗秦,也不积极自卫。秦国灭五国之后,势如破竹,公元前221,秦王命王贲伐齐,齐王建不战而降,齐国灭亡。

至此,秦国用时十年灭掉东方六国,结束了长达四百多年的诸侯国各自为政、互相攻伐的时代,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帝国。

为你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