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志愿军八百炮弹砸死数百美国兵,为何却被陈赓批评?

发布者:喻青泽 2023-3-31 17:04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陈赓是我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著名战将,以其英武果断、豪爽乐观加上他特有的儒将气质被广大指战员称为“知识分子战将”。

在上甘岭战役中,我国炮兵部队面临美军步步逼近,用苏式装备“喀秋莎”接连射出两轮炮弹,使用了八百发炮弹全歼对面美军一个营的兵力。

陈赓

如此利索干脆的胜利没想到没有获得陈赓的认可,反而遭到了批评,这与往常他的性格大不相同。

众所周知,我军炮兵一直是战场火线前端主力,战功赫赫,陈赓为什么这次生气了?

火力凶猛背后的窘迫

陈赓的顾虑和担忧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当时中国还处于一种百废待兴的局面,一切还没有一个稳定的实业作为支撑。尽管苏联暂时可以援助我军,却终归不是长久之计。

两轮炮弹齐发虽说是爽利快速的打法,却也是一种坐吃山空的“败家”行为,这如何不让陈赓将军恼怒?

但纵观全局来说,这场“炮仗”其实打的挺值得的。

彼时抗美援朝进行的轰轰烈烈,美国依靠精良的装备和我军胶着在朝鲜中部。双方都在边打边谈,一边通过战争来达到双方各自的目的一方面又用谈判的方式企图早日结束战争。

上甘岭战役就是发生在边打边谈、以打促谈的战略行动中。起初谈判不并顺利,美方因为和我军在战线上胶着时间已久而感到不快。

他们急于前进而我军寸步不让,双方就这样僵持在开城至高城这一条由西至东的战线上。北部是我国志愿军,南部是美国的联合国军。

这条战线的地理位置尤为重要,一旦失守美军便可以通过平康直达后面的港口城市元山,所以绝对不能让美军威胁到元山的战略部署,事关整个战争的进退,可见守住阵地责任重大。

为了改变美军的战争形势,杜鲁门任命克拉克出任联合国军总司令。有道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位新司令便企图在朝鲜战争的陆上作战中露一手,以表示上级对自己的认可是正确的。

于是在1952年10月8日,美国宣布中止与我军的谈判,他们的气焰嚣张,扬言要让飞机大炮将我军阵地夷为平地。

这条战线的东西两侧都是山地易守难攻,于是克拉克下令从地势较为平缓的中线开始进攻。

位于中线的金化是距离美军最近的进攻地点,其中两个高地被美军确立为进攻目标,他们认为只要有足够的飞机大炮支援,五天之内就可以把这个阵地拿下。

这两个高地中间夹着一个小村庄,便就是上甘岭。

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中最艰苦激烈的一次战役,我军和美军一共拉扯了43天,共投入了10万兵力,最后我军取得了胜利。

其中炮兵部队在这次战役中的表现可圈可点。炮兵在战争中本就有“战争之神”的赞誉,它以猛烈的火力覆盖压制敌人的进攻,为战机瞬息万变的战场提供机遇和转机。

在10月4日凌晨,美军的炮火便落在了上甘岭的土地上。美军集中了300门大炮、40架飞机和120辆坦克向我军阵地猛烈进攻。

然则这时我军正在前不久刚刚准备攻击注字洞南山,将大部分兵力集中在注字洞南山,上甘岭仅仅留有十五门小炮作为支援。这对于美军的装备数量而言是远远不够的。

战斗打响之后,军长秦基伟面对着敌我差距悬殊的装备数量焦虑不已。对于敌人突如其来的攻击,秦基伟认为当务之急是迅速增加兵力,于是他从志愿军司令部到下属各种部队都作了报告,东拼西凑才凑出一支较具规模的炮兵部队。

虽说硬凑之后的炮兵部队在数量上依然不能碾压美军,好在我军士气高涨,在战争前期发射了八百枚炮弹直接全歼美军一个营的兵力。

这短暂的胜利也值得庆贺,可是当报告交到陈赓将军手上的时候,并没有换来相应的嘉奖。

“当年苏联也舍不得这样,一枚炮弹8两黄金啊!”

陈赓实在心疼这些来之不易的炮弹。就连指挥战役的秦基伟也表示懊恼,他本来是让209部队发射一轮炮弹的,谁知他们一改往日的节俭打法竟然发射了两轮。

八百枚炮弹在战争中虽说是一组不值一提的数字,可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好不容易才从积贫积弱的旧社会走脱出了,实在是浪费不起这种宝贵的武器。

就连对面的美军也没有想到,一向“抠门”的中国志愿军这次居然这么大方,直接轰了两轮“喀秋莎”。

“喀秋莎”是在机动车上发射的火炮,以其射程远、持续性强为特点,是一战中的“明星武器”。

它们来源于苏联的资助,一颗就价值8两黄金,如此珍贵的炮弹也有弱点,它们在机动车上发射,在发射之时火药炸开一片红光,很容易发射一发之后便暴露所在位置。

因此在战场上,战士们对火炮十分重视,生怕暴露和丢失,在作战时战士们悄悄将火炮运输至阵地,停车就点火发射,发射完就撤换阵地。

这次连发两轮“喀秋莎”的部队就是209部队,他们带领着全团24门火炮进入战场,打完就撤换位置,一场战斗下来毫发无伤还解决了美军一个营的兵力。

后来美军光拉尸体就用了15辆卡车。陈赓将军尽管恼怒他们两轮齐射过于浪费炮弹,但是毕竟打了胜仗,还是给了209部队一面锦旗。

炮弹是一定要节省着用的,虽然这些武器在当时来说,属于二战后的淘汰产品,但对我军来说却是高科技的武器了。当时的窘迫可见一斑。

可没有火力压制的话,我军是怎么应对武器优良的美军的?

另辟蹊径的坑道战

虽说我军在先头战役中取得阶段性胜利,但是由于敌人海陆空三军一齐出动,经常是我军晚上夺回阵地,美军白天又将阵地占领的循环。

这样的拉锯战对我军战力实在是一种无谓的消耗,于是在20日,我军不再重新夺回阵地而是转入地下坑道。

坑道式防御体系是经过多次实验验证过的最合适防御手段,在坑道内安排步兵和火炮,为战时火力支援创造了条件。

美军占领上甘岭上站之后,一直企图破坏我军上甘岭下坑道,我军局部火力是优于美军的,在美军的破坏行动下,我军可以集中局部火力来对美军的进攻进行阻挠和破坏。

战争就这样持续到19日,坑道战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美军的力量,当天傍晚我军两个营的火箭炮齐发,对高地上的敌军进行火力打击,先后收服了几个阵地之后将目标转为攻击高地主峰。

战事再次陷入胶着,连续两天我军参战部队开始在炮火的掩护下冲入敌军阵地,歼敌两个排,被痛打的美军率领一个师和韩军三个营的兵力向我军反扑,拉扯了40余次,两个高地还是失守。

双方为此都做了战略调整,我军开始利用火炮和坑道对敌人的有生力量和物资储备实施杀伤和破坏。

在坑道作战不比在陆地上,我军本就在之前的战斗中面临规模不小的减员,因此在大规模坑道战过程中,我军先是对后续补给上来的兵员进行“抢训”,为后续作战做准备。

接着是坚守坑道,在坑道内准备好二十天所需的水,一般接水的地点实在坑道口所以盛水的器皿也在坑道口。

这样做虽说一时方便,但是当敌人炮火袭来的时候,飞溅起来的泥土和火药残余会迸射到水缸里,更有可能被震坏造成漏水等损失。

所以顽强的志愿军战士们强忍着缺水少粮,在充溢这血腥气、火药味和排泄物气体的坑道中坚守阵地,为日后战略反击做好准备。

他们完全是依靠自己的意志力坚持下去,在恶劣的环境中坚守,不放过一切骚扰和打击敌人的机会,对表面作战任务的执行丝毫没有松懈。

终于在十月末,我军战士迎来了上甘岭战役的最后阶段——反击阶段。

为了形成一个圈套一口吞下敌人的有生力量,我军战士没有一股脑儿扑上去打击敌人,而是急事缓办有意延迟了反击进程。

原本一天内可以拿下两个高地的所有权的计划被放缓,使用25个连队分成三个梯队来吸引敌人的火力。

三个梯队分别用于恢复阵地和巩固坚守夺占的阵地,在反击前两日我军炮兵就已经对两个高地的美军阵地实施有力地炮火攻击。

在连续20分钟的炮击下,美军阵地大部分已经丧失战斗力。而后我军也没有急于反击,过了一会又发动7分钟的炮火袭击。

炮火覆盖期间,我军反击部队已经快速集结部署到达指定位置,在炮火支援下进行长达五个小时的战斗,将美军有生力量吸引过来了予以打击。

美军多次反攻失败,上甘岭的两个高地最终牢牢掌握在我军的手里。

在整个上甘岭战役中,我军在弹少炮少的情况下依然镇定应敌,与装备远远优于我军的美军展开拉锯战。利用坑道对美军部队有生力量实施骚扰和打击,消耗了他们一部分兵力。

接着利用炮火和坑道作为掩护步兵的支援力量,对美军发动突然袭击,这样一来上甘岭战役就在我军坚定意志力和强悍战斗力的支持下取得了胜利。

上甘岭战役中,炮兵发挥了巨大作用,打出了人民志愿军的威风。根据战斗后统计,此次战役我军消耗了弹药40万发,我就从未在任何战役中使用炮弹数量如此之多。

如此取得的战果自然也是可喜,炮兵歼敌人数达到了战役总歼敌人数的半数以上,击毁美军坦克、汽车、火炮众多,连美军都不得已承认:

“中国军队的炮火像下雨一样,每秒钟一发,我们根本没有藏身之处。”

在结合坑道战,与步兵作战相协调的过程中,炮兵实实在在完成了保障、掩护和支援作用。

其实,人民炮兵的发家史十分艰辛,也不怪陈赓将军和秦基伟对炮兵连射两轮“喀秋莎”的行为表示生气,当时工业化还尚在建设的中国,武器制造实在是跟不上前线的消耗,技术还得寻求苏联帮助。

喀秋莎火箭炮

炮军发家历程

之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火炮都是依靠缴获日军或国民党军队的为主,他们自己人都是以步枪作为战斗主要武器。

随着战争形势的转变,解放战争的发展,毛主席远见卓识,提出必须大力加强炮兵建设,有了炮兵,解放军才有进攻大堡垒的能力。

果然,在之后的城市解放战争时,火炮成为主要的攻坚武器,著名的“三大战役”,炮兵是起到了主要作用的。

也就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人民炮兵已发展成为除了步兵之外最强大的一支力量,为后续炮兵部队的成立和初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建国后,炮兵建设成为军队发展改革任务的重中之重。终于在1950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宣告成立,这成为中国炮兵走上现代化正规化的标志。

可就在炮兵发展建设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朝鲜战争爆发了,抽调大批指战员前往战场,尚在成长摇篮中的炮兵部队在此时就要面对装备精良先进的美军。

值得庆幸的是,人民炮兵不如众望,在朝鲜战争中屡建奇功,成长中学习、学习中成长,为炮兵部队建设取得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这段经历成为后来炮兵现代化建设最有建设性的参考意见。

其实刚刚奔赴战场的炮兵部队对于美军整齐划一且精良顽强的武器十分羡慕,作为对手自然要勇敢严肃对待这个强大的敌人。

他们在实践中摸索,利用战场上各种“伪工事”隐蔽少有的火炮。

除此之外他们还充分利用地形,抓住敌人离开飞机大炮便攻不能攻守不能守的弱点精准实施打击。在战场上不断改进步兵与炮兵协同作战的方案,形成一种默契的步炮协同作战模式。

不得不说,抗美援朝是一场残酷而又收获颇丰的演习。

我军在与美军如此巨大差异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及时改进应对,从敌人那里学习了如何应对火力覆盖和特种作战,为后续回国建设国防力量提供了强大的实践支撑。

而今,中国炮兵已经不再向当时那样珍稀得打两轮就心疼不已。我国的国防军事力量已经较先前有了极大进步,中国终于不用在世界战场上面临武器装备的敌人而瞻前顾后了。

对此,各位读者有什么想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为你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