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最害怕两个人,一个是孝庄,一个是陈天一。这两个人到底有什么奇特之处呢?

只有孝庄才明白康熙内心最深处的胆怯与害怕,也只有陈天一不惧怕康熙任何的威严和怒火。孝庄一旦驾崩,康熙成了脱缰失控的野马,放肆惩治大大小小的臣子,包括抓捕治理黄河的陈天一和靳辅,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是孝庄临死时,特意给康熙留下了最后的秘籍。

康熙从小就缺少父爱母爱,内心很孤独,时时又受到宫廷大臣的挤压和嘲笑。8岁就开始上朝的康熙,一路战战兢兢,老臣们时时拿捏康熙,康熙自己哪里有主张,从小在这种环境中长大,康熙必然是惶恐、胆怯、自卑的,但是他又是君王,所以必须以极其自负的方式来掩盖自己的恐惧和胆怯。
在所有的人里面,孝庄是扶持着康熙长大的人,是帮着康熙慢慢走路的人,也可以说是康熙最后的精神依靠和救命稻草。

每天,康熙就去给孝庄请安,看看自己的精神依靠之人是否还安康,看看自己的救命稻草是否还完好无损。孝庄也很懂康熙,拿出很多的精力来辅助康熙,比如对八旗子弟的安抚,比如拿出自己的私房钱50万两白银帮助康熙,比如召集大臣们聚餐,比如遇到紧急情况时对康熙精神上的安抚。
所以,不管是从那个层面来说,康熙在精神依靠、物质财富、谋略技巧、用人用物等方面,都依赖于孝庄,孝庄也担心康熙心智上长大不。

有一天,康熙去给孝庄请安,本来是要说一件重要的事,想请孝庄给个建议,但是话到嘴边,康熙又说没什么事。从这里可以看出,康熙已经连孝庄都不信任了,孝庄也说康熙终于长大了,可是,孝庄不知道的是,这三十多年的陪伴,已经让康熙养成了疑神疑鬼、摇摆不定、自卑自负的心理,而康熙却极力掩盖自己的这些特点。
在生日宴会上,康熙把高士奇叫上,唱了一出戏,逗得大臣们哈哈大笑,逗得孝庄欣慰不已,可是孝庄所不知道的是,此时的康熙自己也想脱离孝庄的帮助,成为能自己拿主意的康熙。

康熙能做到自己拿主意吗?我看未必。康熙正在床上睡觉,突然传来消息,说孝庄病重,康熙急得不得了,一下子就从床上跳了起来,然后急匆匆地跑到孝庄那里,孝庄躺在床上,有气无力,康熙此时才觉得天底下没有人给自己兜底了,他开始心慌和不知所措了。
康熙自己也知道这一天迟早会到来,可是自卑且自负的康熙不愿意面对。比如过年的时候,万家团圆,康熙自己带着太监梁九功在门口放了一晚上的鞭炮。等到孝庄病重,康熙哭着恳求孝庄快快好起来,哭着说自己要带着一家人回老家,好好团圆一次。自卑自负的康熙此时是如此的可怜。孤家寡人的康熙,从来就没有真正感受过家庭的团圆,也没有真正体会过父母的关爱。

从根本上来说,孝庄是关心过康熙,可是康熙其实是恨过孝庄的,因为孝庄一直没有让康熙的父母团圆在一起,孝庄也一直不肯把康熙父母的消息告诉父母。根据传闻,当年康熙的母亲离开人世,康熙的父亲伤痛欲绝,看破红尘,居然想着剃发为僧,小小的康熙亲眼看到孝庄端着一碗药,想要灭绝康熙父亲的命,以免天下人笑话康熙的父亲的荒唐之举。
康熙其实知道,孝庄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自己家庭的圆满,但是从实力上来说,自己又离不开孝庄。康熙的处境很可怕:自己的潜意识里知道孝庄的所作所为,但是现实里却又摆不脱孝庄,还要时时依赖孝庄。

孝庄即将离开人世时,告诉康熙三个秘籍:一是应当把一批老臣换下去;二是太子不行的话就换掉算了,没必要用偏心来欺骗现实,太子确实不太行;三是要有血性,不然没办法守住自己的位置。
孝庄真的把康熙看得透透的,她知道康熙身边的大臣们,一个个图谋不轨。明相想着扶持皇长子抢位置,索额图想着靠太子夺位置,高相到处拉拢人,治理黄河的陈天一和靳辅干了很多实事,可是功劳都被朝廷里的大臣占去了,卖了很多淤田,朝廷大臣纷纷嚷嚷抢夺治理黄河的成果,这样即使把黄河治理好了,对于康熙又有什么价值呢?

孝庄其实已经告诉了康熙,如果再继续让陈天一治理黄河,肯定会出更大的乱子。因为陈天一治理黄河,捞不到任何的好处,而在朝廷里面的那些人,什么事情都还不干,还都可以得到大量的好处,这不是颠倒事情了吗?
康熙一手治理黄河,亲自打下三藩,接连做了一系列的事情,但是最终落得一个这样的下场,陈天一和靳辅不能再用,这不是打自己的脸吗?自己心里既怨恨又依赖的孝庄,此时却再也不能帮自己了,康熙在内心深处,感觉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孝庄撒手而去,康熙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十天半个月不出门,因为他累了,他累心也是害怕的,他就像一个刚刚失去主人的强壮绵羊,有力量却没有底气。
眼看着索额图、高相、明相等一批人不断从陈天一治理黄河的事情中捞取好处,眼看着自己的太子也被卷入其中,眼看着靳辅顶着冲撞自己的封面也要支持,眼看着陈天一不服从自己的旨意,康熙怒从心中起。
此时的康熙一定是这样想的:即使把黄河治理好了,但是朝廷上下的大臣们,已经通过治理黄河把自己给掏空了,把自己给架空了,那这样的治理黄河还有什么意义?

陈天一治理黄河的功效,老百姓都知道了,大臣们也知道了,康熙自己也知道,按照陈天一这个性子,肯必定不会同意康熙停下治理黄河的决定。
果然,靳辅抗旨了,陈天一对于康熙的胡搅蛮缠和自负公然顶撞,并且还让大臣送给康熙一句话:治理黄河,康熙不懂。
康熙当时就火冒三丈,但是又不能发脾气,因为一旦发脾气,就显得自己虚弱没底气,一旦自己也反对治理黄河,就等于公开告诉所有的大臣:我康熙现在要处理为我办大事的能人,我康熙以前治理黄河的主张是错误的。

想办法让朝廷的大臣不能再从治理黄河上捞取好处,同时又不停止修理黄河维护好康熙自身的名誉,同时还把抗旨的靳辅和顶撞自己的陈天一抓捕,那该怎么办呢?
那就让铁面无私的于振甲接着去治理黄河。

什么,于振甲不会治理黄河,那有什么关系,不会治理就乱治理也可以,只要能把不听话的陈天一扳倒,只要能把掏空我的高士奇、索额图、明相等人扳倒,就是最要紧的事。
于振甲不会治理黄河不重要,于振甲给我争取扳倒这些人的时间才是最重要的。
康熙把孝庄临死前说的话听进去了,而且听得有点过分了,孝庄只是让康熙把朝廷里面的大臣换掉,没有说要把陈天一等治理黄河的大臣抓捕。
康熙为什么要这么做,原因很简单。
没有父母关爱的康熙,一辈子战战兢兢,童年不完美的康熙,谁都信不过,谁也不相信。
康熙这样心机的人,连天真无邪、毫无算计之心的陈天一也不放过,只能说康熙真的疑心病太重。

为什么康熙的心机如此之重?因为康熙的童年缺爱,缺少完整的家庭的关爱。
关爱儿童,关爱孩子,真的很重要。
靳辅说:康熙是逃不脱历史的铁笔记载的,不怕的话,那就尽管乱来。
康熙当时是害怕的,等康熙看到黄河两岸的人,自发为靳辅和陈天一建了河伯庙,康熙就知道自己终究会在历史上留下恶名。
他害怕没有孝庄的指引,后来害怕陈天一的功绩,其实康熙更害怕历史的骂名。
可怜而可惜、自卑而自负的康熙,你悔改吧。

#天下长河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