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悲情雄主#华夏文明#中国历史讲解

发布者:雨茶醉 2023-8-6 19:07

周朝历史故事:王权衰弱孝王登场。

网上很多都说周赞王继位在位期间懦弱无能,将他形容为昏君,仿佛西周就是因为它才一蹶不振的实际,还真有点冤枉它了。

除前一期所说的任命益公牧统辖百事僚整肃内政律法之外,它也曾坚决抵抗入侵宗周的验犹人,也曾征伐犬我,虽然军事上失败了,但也可见它并非完全懦弱,这可比后来好多的帝王都强多了。它出过的最大的昏招就是迁都。

但它在位期间未见其它任何的不良记录,反而是对内政和军事上都做出过积极的尝试,想要改变国朝颓势的,不过有点三分钟热血的感觉,遇到挫折之后就都没有坚持进行下去。

从星星点点的史料看,这期间国势日衰的根本原因还是西周的分封制的弊端,日益严重造成的。册命制度是西周时期周王任命赏赐官员诸侯的一种制度,也是周礼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青铜铭文上可见,周初文武成康昭穆时期这种赏赐任命的过程有很严格的程式,根本不像是影视剧上演的。皇上一高兴随口一说:赏爱卿什么什么的或者是封你什么什么的就成了。

当时的册命仪式有专门导引受命者礼仪的佑者和宣读册命的史官。仪式过程中有"立中庭、北向等朝觐周王的礼仪受命者在导引官佑者导引之下,得站在指定的位置按指定的礼仪觐见周王,由史官宣读王命,还有专人记录在册存档。

可见这也是彰显王权威严非常重要的一种展现仪式。但在周懿王时期相关的铭文里,既没有对整个册命的过程进行描述,导引者和宜读王命的史官也不见了踪影。文物"智蓝"的铭文里可见周赞王是自己对受封党者益公宣布王命的,而且对整个的册命过程没有只言片语的记录。

这表明,当年这种彰显王权威仪的仪式受到了王公贵族们的抵制而被取消了,连这种仪式都被废掉了。周王至高无上的光环这时已经在渐渐的消融,可见此时诸侯王公们的力量已经足以撼动到王室不得不做出妥协让步,连这种程式都抵制废除。您就别指望这些人在国王建设军队和整肃刑津等方面去全力的支持,所以周懿王时期连吃败仗也就不足为奇。因此太史公才说:"樊王之时,王室遂衰"。而且周王的运气也实在不怎么地,打仗几乎就没赢过,自他开始还遇上了气候的大变,灾害频发。

史籍记载:他即位之初就赶上了日啖在位的第七年刚刚迁都槐里,又赶上了特大的自然灾害。先是暴雨和冰雹,百姓们的损失惨重。接着寒流突至,连嘉陵江和汉水都封冻了,可见当时的天气有多冷,这又冻死了不少百姓。地处北方的王都附近,可想而知得有多惨。这可不光是天灾,古人往往将天灾和君王无道妖邪将出联系在一起,以那时人的迷信程度严重的足以摧毁一个帝王的统治威信,甚至是王朝的统治根基。

在这种对外战争接连失利,内里的改革又疲软无力的情况下,再加上对天灾的迷信恐惧,西周历史上这第七位君主周懿王姬没干几年就死了。具体多少年,史籍上的记载不一,以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考证认为周懿王在位仅仅八年,周懿王死后出现了西周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非法继承的情况。

周初就确立了严格的嫡长子传承制,起因其实就是为了长治久安,为了避免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整个的西周时期,周王室都是严格的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来确定继承人,有效地避免了王室内部因为争夺王位而自相残杀。这个制度确保了周王朝前期的稳定。

但在宗法制森严的西周,却出现了一位没有遵守嫡长子继承制而登上王位的君主,周孝王姬辟方。这是一个很异常的个例。《史记.周本纪》记载:"懿王崩,共王第辟方立,是为孝王。孝王崩,诸侯复立王太子变,是为夷王。"按礼法,继承王位的自当是是周赞王的嫡长子姬变。

但是奇怪的是继承王位的并不是他,而是他的叔祖父也就是他父亲的叔叔。周穆王的儿子姬辟方即位成为西周的第八代君,史称周孝王。西周青铜器速盘的铭文中则记载其为周亲王,姬辟方也因此成为《史记》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篡位"成功的君王。这两人属于叔租和侄孙的关系,不是平常所说的叔侄。

网上有些聊到这段时有说是叔叔夺了侄子的王位,还有西周只有十二王而不是十三王。姬昌有生之年并未称王而是称为西伯侯。文王是立国之后武王追谥的,而且还有说西周的十三王前六个都是明君,后七个都是昏君的。这也明显不符合史实,其中还不乏个别的所谓网红大v也如此的宣讲。我都不知道怎么说了。您好歹也搞清楚这些最基本的知识再来现眼吧。

历史虽然说谁都能打扮打扮,但最基础的知识都糊弄,这也太说不过去了。这不是误人子弟吗?我记得这种历史类的视频,在这种视频和公众号平台上应归入知识类的。我觉得知识类不应该像那些只博一笑的搞笑娱乐,就好歹得稍微的严谨、尊重一些。

网上这类聊历史知识的视频也不少,但好多就是漏洞百出,有些纯粹就是胡编乱造。这也是我为什么会想到在互联网上搞这个视频的初衷不敢说去纠正错误,起码传递一个态度。我虽然只能算是个历史爱好看而已,但每次好歹也都是反复的去查阅核对,尽量的避免错误误导之后才敢拿出来现眼的。万一是哪个孩子刷到了也不至于因,因为我瞎说。

而在考卷上写上俩错误答案:牢骚太盛防肠断回归正题。太史公在对这位违制治篡位的周孝王记述时只用了短短的一句话就带过去了。对于孝王违制即位的原因和过程,以及他在位期间的文治武功只字未提。对这位违背祖制之君。我感觉除了时间久远,没有太多可以考证收录的资料之外太史公好像有刻意回避的意思。

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够看到关于周孝王的史料记录,除了出土的青铜铭文之外,记录最多的还是主要来自于《竹书纪年》,这也是《竹书》一直被斥为伪书的原因之一。

因为正统史学派认为晋武帝司马炎得位就不正,所以他才给同样得位不正的周孝王,以及其他篡位的君王编造了一些记录来为自己洗白。周孝王姬辟方可以说是西周真正极具争议的帝,按儒家的正统观念来说,他的继位根本不合礼法,应该骂名千载才对。但是他在历史上还真没有什么骂名,反而是好评居多。

篇幅所限具体的缘由,我们下期再细聊。

为你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