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王莽篡汉自立,一时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作为根红苗正的汉室后裔刘秀,独树一帜,越战越勇,最终成为天下之主!可是做了东汉开国皇帝的刘秀怎样对待西汉宗室呢?据悉,十二月戊午,(光武帝刘秀)诏曰:“惟宗室列侯为王莽所废,先灵无所依归,朕甚愍之。其并复故国。若侯身已殁,属所上其子孙见名尚书,封拜。”从民间两千年流传下来的传说老百姓都是认同刘秀的皇室身份的。
刘秀怎样对待西汉宗室
在新莽政权即将退场的时候,相继粉墨登场的刘氏后人中,较有名气的是这么几位,刘玄、刘圣、刘演、刘盆子、刘秀。而刘秀,是举着汉刘余脉的招牌,笑到最后的那个人。
先看一段《后汉书.光武帝纪》中的文字,——后汉是刘秀的杰作,他是当仁不让的主角,所以您瞧瞧人家的长相:“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身材高大,浓眉大嘴漂亮的胡须,鼻梁挺拔,天庭饱满,天生当皇帝的料!——
“莽末,天下连岁灾蝗,寇盗锋起。地皇三年,诸家宾客多为小盗,光武避吏新野,因卖谷于宛。宛人李通等以图谶说光武云:‘刘氏复起,李氏为辅。’光武不敢当,然独念兄伯升素结轻客,必举大事;且王莽败亡已兆,天下方乱,遂与定谋。于是乃市兵弩,十月,与李通从弟轶等起于宛,时年二十八。”
这里有几个关键词,“连岁灾蝗”、“盗寇锋起”、“饥荒”、“图谶”和“王莽败亡已兆”,仔细品味这些词意,不难看出刘秀是很会抓时机的,是绝不早早地站到新朝的对立面去的,看准时机,他才出手。至于史书不断强调他是刘邦的九世孙子,那纯粹是为了广告宣传效用,高祖宗室子弟到西汉末年,已繁衍到十多万人,何况刘秀这一支还属于远支旁庶,刘邦根本不知道刘秀是哪根葱。
刘秀不光会抓时机,更聪明的地方在于,他很会审时度势、趋利避害。最早借农民起义趁火打劫的,是他的亲哥哥刘演。这位仁兄拉起一干人马说要反莽兴汉,刘秀提醒说时机不到,表示反对。不仅反对,刘秀当时还怕老兄聚众闹事牵连到自己,赶紧悄悄躲到了新野(今河南新野县)。等刘演和绿林军们把事情闹出了眉目,刘秀这才参与了进来。
刘演跟刘玄争帝位,被更始帝刘玄残忍杀害了,按说骨肉兄弟无辜被害,刘秀这时该提着刀找刘玄拼命才是。
首先,从民间来讲,刘秀在河北、河南等中原地区几省留下的传说很多。一般一个县内一大片村子都以刘秀的事迹命名,小时候村里庙会唱戏,有一出叫王莾赶刘秀,老人们随口就能说出几段刘秀的故事,讲刘秀是皇子,王莽是刘秀的姥爷要赶跑刘秀自己当皇上,撵的刘秀到处奔走,跑到哪里都有天人甚至动物相助。从民间两千年流传下来的传说老百姓都是认同刘秀的皇室身份的。
从文学上讲连丽如有部评书叫《东汉演义》,讲的是王莾纂位,谋害皇帝并加害皇帝刚出生的儿子,好心宫女用自己的儿子换出皇子在外抚养成人就是刘秀,刘秀长大后铲除王莽光复汉室。
说完了传说说正史,后汉书—光武帝纪: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礼》:“祖有功而宗有德”,光武中兴,故庙称世祖。《谥法》:“能绍(绍,连续,继承)前业曰光,克定祸乱曰武。”』南阳蔡阳人,高祖(汉高祖刘邦)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发生舂陵节侯买,『舂陵,乡名,本属零陵泠道县,在今永州唐兴县北,元帝时徙南阳,仍号舂陵,故城在今随州枣阳县东。事具《宗室四王传》。』买生郁林太守外,外生钜鹿都尉回,回生南顿令钦,钦生光武。
家谱这点不用怀疑了,刘邦第九代孙子,再来看中兴之主刘秀怎么做的:
八月壬子,光武祭社稷,癸丑,祠高祖(汉高祖刘邦)、太宗(汉文帝刘恒)、世宗(汉武帝刘彻)于怀宫。
六月己未,光武即皇帝位。壬子,起高庙,建社稷于洛阳。《汉礼制度》曰:光武都洛阳,乃合高祖以下至平帝为一庙,藏十一帝主于其中。元帝次当第八,光武第九,故立元帝为祖庙,后遵而不改。
十二月戊午,(光武帝刘秀)诏曰:“惟宗室列侯为王莽所废,先灵无所依归,朕甚愍之。其并复故国。若侯身已殁,属所上其子孙见名尚书,封拜。”
夏四月丙子,幸长安,始谒高庙,遂有事十一陵。有事谓祭也。《左传》曰:“有事于太庙。”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文帝霸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宣帝杜陵,元帝渭陵,成帝延陵,哀帝义陵,平帝康陵。
十年春正月,修理长安高庙。
秋八月己亥,幸长安,祠高庙,遂有事十一陵。
二月戊戌,帝(刘秀)崩于南宫前殿,年六十二。遗诏曰:“朕无益百姓,皆如孝文皇帝(汉文帝刘恒)制度,务从约省。”
十九年春正月庚子,追尊孝宣皇帝曰中宗。始祠昭帝、元帝(汉昭帝、汉元帝)于太庙,《汉官仪》曰:“光武第虽十二,于父子之次,于成帝为兄弟,于哀帝为诸父,于平帝为祖父,皆不可为之后。上至元帝,于光武为父,故上继元帝而为九代。故《河图》云‘赤九会昌’,谓光武也。”然则宣帝为祖,故追尊及祠之。成帝、哀帝、平帝于长安,舂陵节侯以下四世于章陵。
可见,刘秀就是光复的汉室,扫平了祸乱,将汉继续延续下去,然后功成身退,自己排第九。
到此为止吧,刘秀是不折不扣刘邦的后代,刘邦当初白马盟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汉武帝推恩令,让皇室子孙人人有封地,杜绝了地方刘氏子孙势力大过朝庭,保证社禝危机时刘氏可乘势而起不至于江山易主。所以才会有刘秀这样的中兴。
“护周八百姜吕望,保汉四百张子房”,周文王拉了姜子牙八百步,姜子牙保周八百年,刘邦知遇张良,张良保汉四百年。
刘秀怎样对待西汉宗室
刘秀,汉高祖刘邦九世孙。刘秀虽是刘邦直系后裔,但刘姓宗室此时已繁衍至十几万之众,他这一支被封在河南南阳的皇族早已没落,成员大都担任小宦、小吏,有些已经务农为生。刘秀早年丧父,家道中落,他和哥哥刘演是被时任萧县令的叔叔刘良拉扯大的。
史料记载,刘秀生得龙章凤姿,一表人才,除此之外似乎看不出他有任何异于常人的天赋异禀。他喜欢操持家务,有空还兼职帮人家牧牛补贴家用。刘秀性格温顺,做事不急不恼,缺乏凌厉之气,但言而有信,一副居家好男人的摸样。刘秀25岁时远赴长安跟先生学习《尚书》,他学业平平,只是“略通大义”,看来他并不是一位资质奇高、能举一反三的好学生。在长安求学期间,刘秀发出的最惊人的“豪言”是:“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执金吾是负责京师治安的中下级武官,阴丽华是河南新野城中著名美女。史载这姑娘生得花容月貌,被他爹阴太公视作待价而沽的奇货。一次,刘秀去新野办事,在街头偶遇阴丽华,立时惊为天人。无名无位、囊中羞涩的寒士刘秀自然觉得她高不可攀。做官能做个执金吾,娶老婆能娶阴丽华,年轻时的刘秀志向不过如此,最多是中人之才,毫无超拔流俗之资,更遑论心存高远的鸿鹄之志了。
世事难料,日后刘秀果然娶到大美人阴丽华,抱得美人归,此是后话。刘秀的大哥刘演则与他完全不同。史载刘演性格刚毅、胸藏韬略、不喜务农,平时喜欢结交天下豪杰人物,为此甚至散尽家财。刘演皇族意识浓烈,对新莽政权极度不满,志向远大的他即使身处逆境也时时不忘寻机建功立业,很有取天下的野心。刘演经常自比刘邦,将弟弟刘秀比作刘邦那位只知埋头治理家业、整日蝇营狗苟的哥哥刘喜,嘲笑他胸无大志。面对哥哥的取笑揶揄,刘秀一笑置之。谁知最后取天下的是貌似才具平庸的刘秀,却不是才高八斗、胸藏百万甲兵的刘演。造化弄人,于斯可见。
彼时新莽政权经绿林赤眉大起义的凌厉打击已摇摇欲坠,新朝军队主力已被击溃,王莽已无力控制地方。各地群雄并起,除农民起义军外,更不乏众多西汉、新莽旧贵族与拥兵自重的地方实力派人物,许多刘氏子孙也加入到起义队伍中来。刘演刘秀眼瞅得时机成熟,也乘势而起,竖起反旗。地皇三年(公元22年),刘秀随兄长在南阳起事,庄稼汉洗脚上田,从此走上了一条波澜起伏的人生之路。
刘氏兄弟虽贵为前汉皇族,但地位不高,势力更是谈不上,只好先栖居人下,加入了人多势大的下江、平陵起义军。心高气傲的刘演果然是个帅才,集智、勇、力于一身,他屡立战功,很快从一群大老粗中脱颖而出。地皇四年(公元23年),刘秀兄弟所在的义军诸将拥立另一位西汉宗室刘玄为帝,建立更始政权,昏聩懦弱的刘玄被称为更始皇帝。其实这位置本该是由勇毅善谋、治军有方的刘演来坐的,只因自由散漫惯了的农军将领们觉得他在军中威望甚高,且治军严明、不讲情面,怕他上位后自己受拘束、不自在,于是私下串联将平庸听话的刘玄抬上了皇位。智勇双全的刘演被刘玄封大司马要职,刘秀也被封偏将军。此时,不显山不露水、低调内敛的刘秀被认为才具平平而且胆怯怕事,完全被哥哥刘演的强大气场所笼罩。
更始政权建立后,王莽大为惊恐,他调集新莽几乎所有的军队,集42万之众,对外号称百万,由司空王邑和司徒王寻亲自率领,几乎倾巢而出,准备一口吞掉刘玄更始军。新莽军第一个攻击目标就是刘秀驻守的昆阳。此时昆阳城守军不足万人,刘秀一面安抚惶恐不安的部下,鼓励众人坚守,一面率十三骑勇士连夜偷出南门去搬救兵,最后里应外合,一举破敌。昆阳一战,刘秀沉着冷静,以弱胜强,率几千兵卒大败王莽数十万虎贲之师。此战乃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刘秀初试啼声,可谓一鸣惊人。刘秀一战成名,其威名不径而走,众人私下啧啧称奇道:“刘秀见小敌害怕,大敌当前却很勇敢,真乃大将之才!”昆阳一战,新莽政权精锐尽失,王莽的丧钟已被敲响。刘秀威名从此广为人知,人们对这位沉默寡言、温文尔雅、虚怀若谷的青年将领开始刮目相看并心悦诚服。
事后,刘秀从不自夸昆阳之战所立大功,甚至连提都不提,军中众人从惊讶到敬服。刘秀的威望一日高似一日,更始军中“刘氏双雄”谁人不知,哪个不晓。此后,已进入新莽末期,新朝最后时局的动乱已由烽烟四起变成群雄割据的相持阶段。
昆阳大捷后,刘氏兄弟威震四方,声名远扬,却遭到更始政权内部一些庸碌之辈的嫉恨。不久战功卓著且位高权重的刘演被经不起部将撺掇的刘玄所杀。刘秀悲痛欲绝,无奈时机未到,被迫韬光养晦。他愈加小心翼翼,绝不授人以柄,蛰伏舔伤以静待转机。史料记载,刘秀在刘演遇害后,不为哥哥服丧,饮食言谈与平时无异,表现得若无其事。刘秀的淡定反而让刘玄有些愧疚,心怀鬼胎的他封刘秀为武信候,官拜破虏大将军以示安慰。史上深谙韬晦自保的人不少,但能做到刘秀这样的怕是不多。刘秀在人前装得浑然无事,人后却哭的枕头都湿了。刘秀此举好比晚清曾国藩所说“打落牙齿和血吞”。看来,世人看待成功人士,大都“只见人前显贵,哪知人后受罪”。自古欲成大事的人都忒不容易啊!
更始元年(23年)破虏将军刘秀奉刘玄之命去扫平北方群雄。刘秀此时虽身份地位很高,但仍被刘玄等人猜忌,他持节北渡时身边仅仅带着几千疲弱士兵。此时占据河北的王朗,称霸西北的窦融、隗嚣,割据巴蜀的公孙述等军阀都拥兵数万。这些割据势力兵强马壮、虎视眈眈,而铜马、绿林、赤眉、新市等农民军更是声势浩大,各拥众数十万,兵锋所指,气焰熏天,哪个又是好惹的?刘秀一行此去,端的是以卵击石,羊入虎口,凶多吉少。
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好坏。刘秀北上貌似有去无回,但也避开了更始政权内部日益激烈的权斗,离开了斗争激烈的漩涡,有了自由施展才干的良机,为日后徐图壮大积累了基础。面对远强于自己的对手,刘秀并不气馁,他重用并提拔了一批有勇有谋的少壮军人,比如邓禹、吴汉、耿弇、寇恂,还有那位被军士们尊称为“大树将军”的冯异。他倚重他们,信任他们,不久就有了一支完全忠实于他、敢打硬仗的精悍勇锐之师。经过一系列艰苦卓绝的征战,刘秀击败了实力雄厚的河北军阀王朗,平定河北,有了喘息之地。平王朗期间的惊心动魄、跌宕起伏、起死回生难于言表,刘秀更是数次被王朗部骑兵追杀,差点丧命。“王莽(朗?)撵刘秀”的民间传说故事似乎就发生在这段时间内。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六月,在河北站稳脚跟的刘秀在手下将领的拥戴下,于鄗城以南千秋亭宣告称皇帝位。国号沿用汉,史称东汉,又叫后汉。改元建武,亦称光武。刘秀是为彪炳青史的光武帝。随后,刘秀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软硬兼施,又打又拉,击败并收编了铜马、高湖、新市等农民军,实力大增,手下兵多将广,令人不敢小视。
建武元年十月,刘秀下令迁都洛阳。随后开展了一系列东征西讨,目的是削平四方,击灭拥兵自重的各股割据势力。他采取先强后弱的策略,首先击溃盘踞在长安附近的三十余万赤眉军,尽收其众。然后用四年时间平定关东。在关东他获得了西汉旧贵族残余势力的鼎力支持并一路所向披靡。随后,刘秀恩威并施迫降陕甘土豪武装窦融、隗嚣。最后大军挥师入蜀,擒杀独霸四川的军阀公孙述,重新统一中国,此时为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
看似柔弱不堪、才能并不出众的刘秀干出了一件惊天大事,把不可能变为事实,靠的是宽、仁、忍、勇、谋。刘秀貌似胸无大志,浑浑噩噩,实则内里暗藏机锋,明里收敛锋芒,积聚实力,待机徐图大业。青年时代的刘秀虽无宏图大志,似也无天纵之才,但却有做大事必须具备的素质:他待人宽厚,律己甚严,深藏不露,这为他日后实现“光武中兴”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史载刘秀从不恣意放纵,不喜奢侈,谦恭下士,能忍人所不能忍,不论失意还是得志都是如此。做人行事,他常显露出一种恢宏大度,平实谦和的气度。正是如此,才能在平凡处见奇巧,细微处见广博,实乃大智若愚的典范。史料对刘秀大加赞美,说他“效法明君,律己责人,从不自辩、自夸,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在平定四方的多年征战中,他注重安抚,不事屠戮,因此深得人心。刘秀尊重知识分子,重用范升、陈元、杜林等一批著名学者。一时间,麾下谋臣如云,将士如雨,如此众多的文武贤才投奔他、拥戴他,何愁大事不成!
刘秀作为东汉王朝的缔造者,结束了王莽篡汉后的乱局,恢复刘汉社稷江山,以“柔道”治国,善待功臣,轻徭薄赋,与民生息,实现了“光武中兴”。在那个遍地兵燹、人心思安的时代,无疑是符合历史潮流与人民意愿的。由于刘秀的“光武中兴”,大汉国运又延续了195年,以426年的寿龄创造了中国封建王朝存在时间的最高纪录。劲气内敛、低调沉稳、喜怒不形于色、起初并不起眼的刘秀能于新莽末期群雄逐鹿的乱局中笑到最后,完成了历史赋予他的使命,成为一代明君和史上颇具影响力的不凡人物,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光武帝刘秀其人其事,值得后人深思。
一代光武帝已经远去,但是他的事迹依然让人回味不穷,读史明心,如今的我们只要从他的身上学到一些东西,又何愁愿望不成呢?此外,最近《秀丽江山》正在热播,小编给大家发福利啦,刘秀娶阴丽华是在昆阳之战结束后。
刘秀怎样对待西汉宗室
作为光武帝刘秀如假包换的同乡,我觉得我是比较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
从小我就听说了大量刘秀的传说,长大后我又查阅了非常多的相关资料,窃以为我对刘秀还算是有所研究。
刘秀的父亲叫做刘钦。刘秀出生的时候,刘钦时任济阳县令(今河南兰考)。但是刘秀却是在南阳郡蔡阳县舂陵村(今湖北省枣阳市吴店镇)出生的。而且在二十岁之前,刘秀都是在舂陵村度过的。在此期间,刘秀的父亲去世。同村的祖叔刘良承担了刘秀的部分抚养义务。
至于刘秀为何会在舂陵村度过自己的童年乃至青少年。这得追溯到汉景帝。
其实刘秀是根红苗正、如假包换的汉高祖刘邦九世孙。只是他不是嫡系子孙,乃是旁系子孙。
事情是这样的。汉景帝有一晚去自己宠妃那里过夜。结果当天宠妃可能处于生理周期,但是又不想弄得皇帝不高兴,就派了一个年轻美貌的贴身婢姬唐笑儿冒充自己伺候皇上。黑灯瞎火的,汉景帝不明所以,加上喝了点酒,就和唐笑儿翻云覆雨了一番。
结果唐笑儿一炮打响,珠胎暗结,生下来后来的长沙定王刘发。
再后来,汉武帝听从主父偃的建议,推行推恩令。刘发的子孙刘回得到了舂陵侯的爵位,封地最开始在舂陵侯国(在现在的湖南省内)。后来,舂陵侯觉得封地太过偏僻,就申请迁徙。
当时的皇帝批准了申请,舂陵侯国就迁徙到了南阳郡蔡阳县舂陵村(现在的湖北省枣阳市吴店镇)。
舂陵侯的子孙当中就有济阳县令刘钦。作为刘钦的二儿子刘秀必定是如假包换的高祖子孙。
王莽篡位,得位不正。刘秀的起义军本来打的就是“兴复汉室”的旗号。而且广大群众在经过王莽那么一折腾,对汉政权还是有很深的感情的。刘秀有这个金字招牌,怎么不可能好好利用呢?
只是西汉的都城经过赤眉军大肆劫掠,破坏严重。所以刘秀将都城设在了洛阳。这里离自己的家乡也比较近。刘秀称帝之后,根据记载,一共回家省亲达九次之多。可见,他对故乡舂陵村的感情至深。
由于刘秀的国都在刘邦大汉国都长安东边,所以后世就将刘秀的“汉”称为东汉,以示区分。
不管怎么说,两汉其实是可以称为一个朝代的。这从刘秀死后的谥号“汉世祖光武帝”可以得到佐证:称“祖”是因为开创;称为“光”是因为他延续了大汉国祚;称为“武”则是因为他英明神武,平定了天下。
刘秀和刘邦有没有血缘关系,为何要承继“汉“国号?
其实,以当时的情况另用一个国号不是不可以,主要是继续用汉国号有好处。第一,刘秀确实是西汉第四位皇帝汉景帝刘启的子孙,不用说用这个名号显然号召力要强得多,因为人们对西汉还是很有亲近感的;第二,王莽的改革主要是用人不当,加上他本人过早实施篡权谋位,这大大超出封建时代人们传统的思想品德观念,引起多数人的反感,如能借用恢复汉朝名义,必然受到欢迎; 第三,汉国号不仅国内受到欢迎,在当时国际上有相当影响,如另起国号则需要时间磨合。第四,西汉立国倡导无为而治,后到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而光武帝刘秀则与时俱进,根据当时佛教已经输入的实际,提倡佛道融合,到明帝刘庄时,中国有了第一次前往印度取经的故事。3评论
根据家谱显示肯定有血脉联系。
刘秀的祖上的分支从长沙王刘发开始的,刘发的父亲,就是刘邦的孙子汉景帝刘启,(刘发的哥哥就是三国中刘备说的中山靖王)具体的如下图所示
东汉建立之前出现的更始政权也是与刘秀是同一支中分离出来的,后来刘秀建立了东汉,被成为光武帝。如下图
至于为什么要承袭“汉”的国号。我想原因是:有把汉室发扬光大之意,重归汉室之目的。这样做顺民心,顺民意,顺水行舟,以便好统治罢了!4评论
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是汉景帝庶子长沙王刘发的后人,也算是皇室血脉,能够承袭汉也是情理之中。西汉末年外戚掌权,王莽篡权,弄得天下民不聊生,各地起义是生灵涂炭,百姓思汉心切。刘秀深知百姓处于水深火热当中,为了挽救汉朝,他力往狂澜,扶大汉于将倾,建立了东汉王朝,为了笼络民心,赢得百姓的拥戴,定国号为汉。
据史料记载,刘秀在位期间,重视国家建设,关心民间疾苦。他先后9次发布命令释放奴婢,禁止残害奴婢,并多次下诏书,免罪徒为庶民。他减轻租税徭役,发放赈济,兴修水利;裁并400多个县,精简官吏。
在统一天下后,刘秀就基本上不再用兵,对于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也以安抚为主,化干戈为玉帛。这些措施都是深得人心的。
刘秀出生时西汉还没灭亡,皇家家谱这玩意不可能作假的,宗正会将各宗支的所有家族成员的名字登记上去的,很容易查实。而且王莽是从汉朝皇帝手中禅让的皇位,也不可能破坏汉朝的文章典籍。
按照汉朝的制度,即使是刘邦的后代,也不一定就是皇室成员。一般都是每代降一个等级爵位,四五代之后基本上就是平民了。所以刘秀肯定是刘邦的后代,但从他一开始是个种田的农民来看,他这一支离西汉皇家的血统已经比较远了。
没爵位的刘氏子孙就是平民一个,没有任何特权,并不会因为你是刘氏子孙人家就会高看你两眼,满天下的刘氏子孙多去了。
既然刘秀是刘邦的子孙,那他承袭汉朝国号当然是天经地义的事。历史上的史书也都承认这一点,光武朝的盛世史称“光武中兴”,只有一个王朝半道上再次兴盛才能叫“中兴”,所以刘秀的东汉就是西汉的延续是历代史家认可的事。
在中国的历代帝王中,汉光武帝刘秀是唯一一个同时拥有“中兴之君”与“定鼎帝王”两项头衔的皇帝。一代伟人毛泽东称他是“历史上最会用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的皇帝”。刘秀是怎样从一介布衣变成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的呢?
皇室后裔沦为一介布衣
《周易·系辞》中有一句话:“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汉朝中兴之主光武帝刘秀,可谓是这句话的最佳践行者。
刘秀,字文叔,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他这一脉来自于西汉景帝刘启。史书上有个典故叫“唐姬误会”,讲的就是刘秀先祖刘发阴错阳差的诞生史。传说,当时汉景帝刘启原本准备临幸妃子程姬,只因程姬身体不适,便临时找了一个唐姓侍女顶替,不想就有了刘发,是为景帝刘启的第六子,因此,史上有“一场误会延续刘汉王朝二百年”之说。
尽管刘秀的身世是正统的皇室血脉,但毕竟是比较偏远的一支,延续到了他父亲刘钦这一辈,早已无爵可袭;再加上王莽篡汉,刘姓宗室的荣耀也消失殆尽。
公元3年,刘钦去世,留下三子三女弱小无依。其中,刘秀是最小的儿子,时年才9岁,只好一起寄养在叔叔刘良家。寄人篱下,刘秀只能老老实实种地,规规矩矩放牛。史载,刘秀勤于农事,谨小慎微,这让兄长刘演(音yǎn读演)相当瞧不起。刘演的性格非常豪爽,一直“好侠养士”,喜交朋友。为此,刘演经常取笑刘秀胸无大志。
但是,机遇这个事很难说。公元4年,正在辅政的王莽为了最终称帝,拼命拉拢读书人,其中重要的一手就是太学扩招,这使刘秀有了到国家最高学府深造的机会。
为求学,公元14年,已经20岁的刘秀远赴长安,师从中大夫许子威学习《今文尚书》,而且一学就是三年。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今文尚书”是与“古文尚书”相对的。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有儒生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下一些儒家书籍,被称为“古文经书”。而由幸存的经师口授,则被称为“今文经书”。古文经学注重考证,经书上没有的东西不能乱说;而今文经学则讲究微言大义,要求的就是把握精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所以,史家说刘秀“略通大义”意思就是说他很好地掌握了《今文尚书》的内涵,并能够活学活用。
正是长安求学的三年,改变了“农夫”刘秀的眼界。从长安归来之后,刘秀便有了不一样的追求,只是欠一个时机。
骑黄牛、提砍刀,带全家上阵
公元22年前后,刘秀的机会终于来了!此时,西汉早已灭亡。王莽也已于公元8年废掉汉帝,正式登基,建立了新朝。然而,才十余年,全国水、旱天灾不断,广袤中原赤地千里、哀鸿遍野。赤眉、绿林等数十股大小农民军纷纷揭竿而起,天下大乱。
眼见群雄四起,刘秀在兄长刘演的带领下,也在家乡南阳舂陵起兵,向王莽发难。刘演将这支部队称为“柱天都部”。这支部队与其他起义部队还有一个极大的不一样,整个部队是以舂陵周边的刘家宗室子弟为核心组建的,一家老小、兄弟姐妹、远亲近亲都一起上战场。部队里,不仅有刘秀的大哥、二哥,甚至还有大姐、二姐、二姐夫,纯粹就是一个“兄弟连”加“亲友团”,合计多达八千人之众。
行进的队列中,刘秀骑着大黄牛,手提大砍刀,冲锋在前。虽然装备简陋,但刘家的宗室子弟们都很争气,接连在南阳打了几场胜仗。刘秀骑牛斩杀新野尉屠天刚的故事,更一时传为佳话。
然而,在攻占了棘阳县城后,刘演决定下一站攻打南阳郡的首府宛城,这却犯了军事上冒进的错误。在一个叫小长安聚的的小城镇,起义军遇到王莽的主力部队,被打得落花流水。刘秀的二姐刘元和三个外甥女都被敌人杀死,他的二哥刘仲及族中刘氏兄弟几十人,也死于乱军之中,其中就包括叔叔刘良的妻子和两个儿子。
为了保存实力,他们决定和当地的两支绿林军分支新市军、平林军结成联盟。由于人心所向,起义军迅速发展到十余万人。起义军将领们都主张拥立一个刘姓的皇帝,以此统一号令,顺应人心。
在一番博弈之后,另一位皇室宗亲、懦弱的刘玄却意外地被绿林军立为皇帝,年号更始,复用“汉”的旗号。而本来有机会当皇帝的刘演,因为治军严明,让这些绿林中人忌惮,最终被刘玄封为大司徒,刘秀则被封为太常偏将军。
非常之功,却遇杀兄之痛
可是,新皇帝刘玄并不满意刘演和刘秀的存在,特别是在他们昆阳之战大败王莽之后。
公元23年,王莽因南阳叛军突飞猛进,急调43万大军(号称百万),由司空王邑和司徒王寻联合率领前往镇压,并首先在昆阳城北与守城的刘秀相遇。
当时,昆阳城中只有八九千人,不少守城的部将因人数悬殊开始动摇,但刘秀身先士卒,冲到最前线,以一敌百,杀敌千人,士气不觉一振。之后,刘秀又数度组织敢死队,竟冲出一条血路,战场局势开始逆转。王邑被杀,最终,王莽的剿逆大军被击溃,伏尸百里,只有几千人逃回了洛阳。
可以说,昆阳一战正式敲响了王莽政权的丧钟。但刘氏兄弟声名的壮大,也引起了更始帝刘玄,尤其是其身后的绿林军将领的忌惮。不到一年,这位惴惴不安的皇帝便迫不及待地找了个罪名,杀了刘秀的大哥兼主心骨刘演,把刘秀推向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面对这种非常之痛,一般人难免会拍案而起。但出人意料的是,饱读诗书的刘秀,却没有愤怒,他几乎平静地接受了现实,甚至赶紧跑到宛城请罪。刘玄的部下去迎他,安慰他,他竟表示过错在自己,不讲昆阳的战功,不为哥哥服丧,相反若无其事,饮食言笑与平常一样。
刘秀的表现,反倒让刘玄感到惭愧。之后,刘玄没有听从部下的建议继续绞杀刘秀,反而拜他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刘秀躲过一劫。
但是刘玄不知道,刘秀并不是心中无恨。每当独居,他总是不喝酒、不吃肉,以此寄托对兄长的哀伤。
终为一代帝王
更始元年(23年)九月,刘玄麾下的军队势不可挡,相继拿下长安与洛阳,王莽死于混战,新朝灭亡。
刘玄决定将都城迁往长安。同时,为了防备刘秀做大,他先是命刘秀前往洛阳修整宫府,后派他代表朝廷,到河北一带宣示朝廷旨意。之后,为夺刘秀手中的兵权,还派使节到河北封刘秀为萧王,并命令刘秀停止一切军事行动,与有功将领一起应诏去长安。刘秀对这种削势夺权的意图自然明了,自此,两人的裂痕开始明朗。
值得一提的是,起义军的共同目标王莽死后,天下依然四分五裂,“帝王满天下”。不仅农民起义军有绿林、赤眉之分,皇帝更是形形色色。除更始皇帝刘玄,还有东方皇帝刘永、蜀中皇帝公孙述、舒城皇帝李宪、匈奴立的皇帝卢芳,等等。这些人各据一方,自立为王,互不想让。
更始二年(24年)秋天,一支赤眉军突然进兵长安,剑指更始帝刘玄。刘秀从中看到渔翁得利的机会。就在赤眉军迅猛进军之时,刘秀急速布置重兵,伺机夺取关中,窥视洛阳。
建武元年(25年)六月,刘秀在众将拥戴下,于河北鄗城(今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固城店镇)的千秋亭即皇帝位。为表重兴汉室之意,刘秀建国仍然使用“汉”的国号,史称东汉或后汉。当年十月,定都洛阳。
几乎就在刘秀称帝的同时,攻向长安的赤眉军拥立另一个傀儡刘盆子为帝,与刘玄开战。更始皇帝刘玄,本是没落贵族,并无本事。很快,长安城破,刘玄被绞死。荣登大宝的刘秀正式登上了大汉朝的历史舞台。
此后12年,刘秀领兵南征北战,扫平大大小小的“土皇帝”,终于在建武十二年11月,即公元36年,结束了豪强割据的局面,使中国再次走向了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