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为什么不救庞涓

发布者:情人的秋天 2022-4-11 14:49

导语:庞涓孙膑同是鬼谷子的学生,为何分别对待!庞涓废了孙膑两条腿,而孙膑至庞涓于死地!两大弟子相斗,鬼谷子为什么不救庞涓?孙膑天资聪颖,能融会贯通且悟性极高,而同为鬼谷子弟子的庞涓虽然也是一个聪明人,但对于鬼谷子传授的兵法却经常浅尝辄止,不求甚解,这也是庞涓在日后与孙膑对垒中总是处于下风的原因。庞涓出仕魏国,效力于魏惠王,是魏国的大将,因为心中忌惮孙膑的才能,于是将身在齐国的孙膑请到魏国,欲将其陷害。

鬼谷子为什么不救庞涓

有时候,明明是谎言,但是有人就是愿意相信。真相的残酷,让人宁愿相信谎言。可能是相信谎言的成本更低,虽然很多人都打着追求真理的旗帜。但对于鬼谷子的一些谎言,我们不得不戳破。

鬼谷子的骗局一:孙膑庞涓是鬼谷子的徒弟

其实并没有史料记载孙膑和庞涓是鬼谷子的学生。这个传说开始于明朝末年,著名小说家冯梦龙写的《东周列国志》里第一次把孙膑、庞涓列为鬼谷子的弟子写进小说里,自此原本是文学作品里杜撰的故事,变成了传说,然后变成了谎言,最终成为了骗局。

鬼谷子的骗局二:鬼谷子其实不能用来算命

现代网上流传了很多关于鬼谷子算命的广告,甚至还有所谓的《鬼谷子算计》,其实通读鬼谷子全书,里面主要内容是关于游说的方法和技巧。并没有什么四柱、八卦,天干、地支,聪明的算命先生掐准了人们对于鬼谷子知之甚少,以及鬼谷子给人的神秘感,所以用鬼谷子算命。其实如果真是算命的话,鬼谷子的确善于揣摩人心,但是为游说服务的。并没有唯心主义,纯粹是心理应用技巧。

鬼谷子的骗局三:张仪的年龄其实比苏秦大

司马迁的《史记》,及西汉成书的《战国策》,虽然记载了他们是鬼谷子的弟子,但其实时间线是有问题的。根据马王堆出土的文物显示,其实张仪的年龄比苏秦大,而且张仪的主要政敌不是苏秦,而是公孙衍。按照最新考古结论,张仪可能比苏秦大40多岁。

鬼谷子为什么不救庞涓

孙膑天资聪颖,能融会贯通且悟性极高,而同为鬼谷子弟子的庞涓虽然也是一个聪明人,但对于鬼谷子传授的兵法却经常浅尝辄止,不求甚解,这也是庞涓在日后与孙膑对垒中总是处于下风的原因。

庞涓出仕魏国,效力于魏惠王,是魏国的大将,因为心中忌惮孙膑的才能,于是将身在齐国的孙膑请到魏国,欲将其陷害。

魏惠王自然很赏识孙膑,更何况还是魏国大将庞涓推荐的人物,于是厚待孙膑,将其封为副将。可是背后庞涓却在魏惠王面前说孙膑怀有二心,认为其身在魏国心在齐国,并且设下圈套让全无察觉的孙膑误入其中,最后被施以膑刑,剐其膝盖骨又在脸上刺字,将他打入牢中,想让孙膑与世隔绝,彻底掩盖他的才能,为自己今后的仕途铺平道路。

孙膑

孙膑受刑后为掩人耳目装作疯了的样子,庞涓见他如此便放下了戒心,直到后来齐国使臣来到魏国,暗中窥见孙膑的惨状,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将他带回齐国。

到了齐国,齐国的大将田忌非常赏识孙膑,在与齐国众公子的赛马比赛中,孙膑让田忌加大赌注,通过对上、中、下三个等级马匹的合理分配,最后以一败两胜赢得了齐威王的重金,得到了齐威王的赏识。

自此,孙膑从受刑到被重用,人生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逆转,而庞涓除了学艺不精,心术不正之外,在战场中也过于轻敌和冒进。

小编接着给您讲,桂陵之战,孙膑用计佯装攻打魏国的平陵,庞涓将齐军打了个打败,认为齐军军力微弱不足为敌;为救赵国于水火之中,孙膑又派军攻打魏国大梁,庞涓经过平陵一役认为齐军不是魏军的对手,竟丢弃辎重,轻装简行连夜赶往魏都大梁,却在去大梁的必经之地桂陵遇到了孙膑设下的埋伏,最后被齐军擒获。

小编接着给您讲,在后来的马陵之战中,庞涓不改往日轻敌的作风,加之欲将孙膑这个心头大患除之而后快,在追击齐军的路途中发现设灶的数量逐渐减少,认为齐军逃兵过半,便乘“胜”追击,在马陵的险隘处遇到刻着“庞涓死于此处”的大树,果然四周万箭齐发,魏军大败,庞涓临死前说道“遂成竖子之名!”便拔剑刎颈自尽。

钱德苍说“庞涓暴虐早身亡,孙子忍之无恙”

孙膑能够长期压制庞涓不仅在于他能忍,更在于他非同一般的军事才能,为何同受鬼谷子的秘诀却有如此巨大的区别,自然是庞涓心术不正和冒进轻敌的作风决定的。

【看累了,开心一刻】

制瓷大师在把烧好的瓷器挑一些出来一一打碎,一人不解,问:大师,瓷器烧好了为什么要打碎了,怪可惜的。

大师答:我们生产的瓷器是世界上最好的瓷器,这些被打碎的瓷器都是在烧制过程中有瑕疵的,因为我们做事严谨,对自己的产品百般挑剔,不好的产品一定要打碎。不仅制瓷如此,做其它事也要如此,做人更要如此。

此人说:大师你说的在理,但是做起来就不一定做得到了。有些事做不好也只算了,不能像你这样打碎。

大师说:小伙子,你还年轻,以后你会明白的。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他答:我是搞美容美发的。

自古评论出人才,如果您是人才,请说上一句?若回复1祝您身体健康.回复2祝您事事顺利,谢谢参与!

鬼谷子为什么不救庞涓

为什么同样是鬼谷子的关门弟子,这四个人的结局却大不相同?鬼谷子,在小说中,被描绘成神一样的人物,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在史实中,他也是充满了传奇色彩,著书立说,博闻强识,道家、兵家、纵横家均尊奉他为祖师。

实际上,鬼谷子不仅有经天纬地之才,还胸怀悲天悯人的救世之心,为了终结战国乱局,不再战火连绵,拯救天下苍生,百姓不再流离失所,他收了四个弟子,分别是苏秦、张仪、孙膑和庞涓,想让他们出山,代自己完成这一功德无量的丰功伟业。

四位弟子出山后,他们或者纵横捭阖、运筹帷幄,或者攻城拔寨,冲锋陷阵,在战国历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一页,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苏秦,首倡合纵之术,游说列国,阻止秦国出函谷关十五年;

张仪,两度为秦相,西取巴蜀,东得河西,开创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基业;

孙膑,围魏救赵,增兵减灶,留下了很多教科书般的经典战役;

庞涓,临危受命,以3万疲惫之师,6日内双线作战,破齐宋连军,活捉一代名将田忌,后又重建大魏武卒,威震列国。

春秋战国是个群雄并起、人才辈出的时代,这四人却能功勋卓著,声名显赫,确实非常难得。但是,与他们取得的成绩相比,他们曲折,坎坷的命运更让我们触目惊心。他们有的身败名裂,死于非命;有的遭人陷害,差点冤死狱中;有的被处以极刑,只能装疯卖傻才能逃生;有的穷兵黩武,最后兵败自杀。

历史纷繁复杂,历史人物的命运更是难以评说。但是笔者认为,这几个人的命运,似乎在他们还没有出山之前,就已经注定,而造成他们不同结局的,既不是他们的学识,也不是他们的成就,而是他们的家庭,他们的性情,他们的道德和品行。为什么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苏秦,世代农家,出身卑微,但是他心气甚高,整日幻想着成为王公贵族,出则高头大马,入则锦衣玉食。学业有成之后,便开始追名逐利,如饥似渴,位极人臣之后,仍然不思进退,在列国游走。为了购置赴秦的车马,他居然卖掉了父亲经营了一辈子的百亩良田;功成名就之后,先是抛弃糟糠之妻,后与燕国太后私通;他身为六国共相,却有亲有疏,通风报信,厚此薄彼;纵观苏秦一生,他虽然功勋卓著,但是为子不孝,为夫不义,为臣不忠,为官不懂进退,终于在齐国被指为间谍,临死都不知道被谁陷害,还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而张仪呢,自小家境优越,丰衣足食,虽然性情顽劣,但是品性善良,父亲早逝,母亲极为重视教育,遍请名师,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出山后,先是帮助楚国夺得三千里越国江山,后不为奸臣所容,便尽弃前嫌投奔秦国,终获大秦相国之位。后来,在秦王强行许嫁公主时,张仪宁愿舍弃高官厚禄归隐山林,也要与结发妻子香女长相厮守;在名利面前,他淡定从容,在危险面前,头脑冷静,自小便知道伴君如伴虎,最后急流勇退,适时归隐,得以善终。

再看孙膑,乃孙武子之后,世代为官,祖父孙姬带在身边,对其言传身教,孙膑从小便深谙官场之道,再加上他性情敦厚,为人和善,大魏进攻小卫国,身为平阳守将,誓死守城,报效国家,后来与魏国公主瑞莲的爱情更是感天动地、令人动容。虽然遭人暗算,但是他能忍辱负重,终能大仇得雪,名达诸侯,围魏救赵、增兵减灶的经典战例传为佳话,著有孙斌兵法,作为兵家经典之作流传后世。

最后看庞涓,他出身市井,在街头成长,嗜武成性,逞强斗狠,为人心狠手辣,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虽然,出山之后因为用兵有方,能征惯战,很快得到魏惠王的赏识,被封为武安君,但是因为穷兵黩武,四处用兵,导致生灵涂炭,怨声载道,后来担心孙膑抢其风头,便设计陷害,最后马陵道之战,因为急于建功,单兵冒进,自刎而死。

无论是从这四个人的跌宕起伏、大起大落来看,还是笔者的所见、所感来说,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似乎不是他的学识,不是他的悟性,也不是他的成就,而是,一、出身,二、教育,三、性格,四、道德品行。

出身,我们无法选择,教育,我们也只能被动接受,性格,是潜移默化形成的,我们只能慢慢修正,恐怕,我们自己真正能够选择的,只有自己的道德品行了。

笔者相信,冥冥中自有天意,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坏人欺负好人,好人依赖上天,上天惩罚坏人。从人的一生的来看,还是好人终有好报,好人真的会一生平安。做好人,行善事,才是人间正道。

鬼谷子为什么不救庞涓

鬼谷子,叫王栩,东周战国时代卫国人,人称王禅老祖。著有《鬼谷子》及《本经阴符七术》传世。

鬼谷子之所以利害,就是教出了四个徒弟,各个都是栋梁之材,孙膑和庞涓二人学的兵法战阵,二人学成下山,庞涓得到魏国重用,被任用为元帅,庞涓很利害。训练军队,魏国一时兵强马壮。庞涓和孙膑交好,孙膑就投奔庞涓,庞涓妒忌孙膑,恐孙膑威胁自身地位,就设计陷害孙膑,把孙膑两条腿给废了。

孙膑逃到齐国,被齐国任用,齐魏两国交兵,庞涓兵败自杀。本来将士死与疆场,无可厚非,但庞涓与孙膑二人为了权力与地位,不惜兄弟相残。缺乏磊落与光明,实在令人惋惜。

苏秦和张仪学二人学的纵横之术,学业完成后,苏秦分析天下大势,先是跑到秦国,想在秦国一展抱负,但是不被秦王采纳。又跑回家,又研究了姜太公的阴符一阵子,周游列国,被燕王重用,以六国连纵对秦之策打动了六国,合力对秦,一时把六国给团结起来了。

秦国而很震动,后来与燕国后宫有染,害怕败露就向燕王献计,去做齐国卧底,就到了齐国担任齐相国。此时六国也是貌和神离,加上张仪事秦败坏六国合纵,利用六国间的矛盾说服六国横向讨好秦国,六国合纵基本上瓦解了。苏秦在齐国专权得罪了不少人,被人刺杀。死之后,齐国才知道苏秦是燕国卧底。

张仪运用巧舌鼓动六国事秦,的确为秦国争了不少地,秦武王上台后,不喜张仪为人,张仪自知在秦国待不住了,向秦国献计,去到魏国,齐王憎恶张仪必伐魏,秦可趁机图韩。果然张仪到了魏,被任为相国,齐王果然要伐齐,但张仪又说服齐国未伐魏。自此张仪在魏一直到病死。苏秦张仪二人虽巧舌如簧,虽然在政治上达成了一些成效,但心性狡诈,贪图权力与地位,为人所不齿。四个弟子,除了孙膑之外,其它三个都是贪图权力,缺乏仁义忠勇精神,完全有悖道家精神。

为你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