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雄安新区设立一周年的日子。
一年前,河北省雄县、安新、容城一夜之间受到万众瞩目。一年来,雄安新区不断地迎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追梦人”,他们的人生轨迹被改写,他们的命运从此与雄安新区密切相连,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雄漂”。
这八位“雄漂”只是千百个聚集到雄安的创业者们的缩影。他们的年龄不同,目标不同,也经历着不同喜怒哀乐,但是他们有着共同特征:坚持与奋斗。
谭圣恺,38岁,江西宜春人,2017年7月1日来到雄安
为了顺利来到雄安,他曾每天工作20个小时以上,连续工作3个月。曾经,他对雄安和未来有很多憧憬,等真正踏在这片土地上又有些茫然,“比家乡的县城看上去还要旧。”在雄安新区,谭圣恺摆过地摊、卖过菜、组建过创业者协会。身边有不少朋友都离开了,而他还在租住的地下室里坚持。“去年过年没有回家,当地的朋友除夕夜叫我一起包饺子,让我很感动。” 谭圣恺说。
魏兴亮,25岁,四川内江人,2017年毕业后来到雄安
爱好旅行的他在启程前,通过网络了解当地物价,通过卫星地图观察哪儿可以野外露营,既当背包客又当沙发客,都只为节省开支。到雄安的第一天,魏兴亮按照原计划搭帐篷休息,因为天气炎热中了暑,只能选择400块钱1个月的青创之家落脚。为了能够多在雄安新区停留,魏兴亮干过装修、做过促销员、当过厨师。曾经对未来感到迷茫的他,如今正在用镜头记录来雄安的创业者们。
王文军,45岁,湖北宜昌人,2017年8月15日来到雄安
雄安新区设立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时,王文军当时就有到雄安打拼的冲动。但是考虑到儿子即将参加高考,他只能选择暂时放弃。直到儿子2017年7月顺利考上武汉的一所大学,他安顿好一切后,开着车跟着导航来到雄安新区。王文军一开始选择在雄县落脚。后来,才知道容城的外地人更多一些,最终在容城开了一家饭店,取名为“雄漂大食堂”。“现在跟几个朋友做平台,想扩大自己的朋友圈。”王文军说。
富铁军,31岁,辽宁锦州人,2017年4月3日来到雄安
目前在雄安开了家青创之家公寓。富铁军认为做事先找人,所以想通过这个公寓聚拢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如今,他已经找到了4个小伙伴,注册了一个餐饮公司,计划把餐饮做大。富铁军先是到了雄县,后来又去了容城。如今,妻子也已经追随而来,与他一起打拼。他说,最开始做公寓的时候,家里人都不赞同。如今,已经有七八百人来到他公寓的共享聊天室,十几个人在这里对接成功。富铁军说雄安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希望可以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梦想。
姜人中,58岁,湖北黄冈人,2018年3月中旬来到雄安
姜人中想在这里圆自己20年的一个梦。他怀揣着自己的项目方案,却不知道该找谁去汇报,他与当地一位官员闲聊谈起自己的项目,对方当即表示:你可以加上新区管委会领导的微信,发给他看一下。姜人中受到鼓舞,决定将项目方案转成电子版,尽快向新区管委会微信号发送过去。
王进,24岁,江西宜春人,2017年6月来到雄安
去年6月份,他辞掉深圳的工作,来雄安新区寻找机会。如今,他与两位容城朋友合伙成立了装饰设计公司。王进原本打算在雄安创业不成功的话,就先找份工作养活自己,来这儿之后发现,工作并不好找,于是只能自己找活儿干。满大街跑了2个月的业务后,他才挣到第一笔钱——1000块,“特别高兴!”虽然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王进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李从庆,31岁,陕西安康人,2017年10月20日来到雄安
原本在西安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饭店,得知雄安新区设立的消息后,便毅然决定关店,去年10月20日来到雄安后,12月20日在容城开了一家小面馆。饭店刚开张时,生意并不好,李从庆有些失落,但他还是坚持下来了。李从庆希望,将来在雄安新区可以拥有几家饭店,在这里定居,让后代有个稳定的环境。
黄新,55岁,江苏南通人,2017年6月8日来到雄安
原本已经将自己公司业务交给了孩子,退居二线,每天就是钓鱼喝茶。听到雄安新区设立的消息,黄新一开始并不在意,直到母亲劝他,“你还不老,也要像孩子们那样该奋斗就去奋斗。”黄新才决定来雄安新区闯一闯。黄新十几岁时,到上海闯荡,见证并参与了浦东新区的建设。在他看来,雄安比浦东更具竞争优势,国家的政策更开放、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助力等等。“这里遍地是黄金,看你怎么挖。”黄新目前在雄安新区做人工智能机器人,他对未来充满期待。
本文图片均为东方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