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半夏》火爆全网!老一辈的创业故事,为什么让年轻人上瘾?

发布者:谁的歌声 2023-3-23 22:46

文/ 金错刀频道

世界杯期间,有什么能让年轻人放弃看球?

答案是追《风吹半夏》。

颜控们被赵丽颖的港风装扮,迷得神魂颠倒。

细节控被九十年代的桑塔纳、翻盖手机征服,勾起了青春的记忆。

还有不少剧情迷,拿出算微积分的劲头,计算主角赚了多少钱。

不仅如此,这部剧还在青年群体中掀起了一波“钢铁潮”,他们时刻关注许半夏的创业进度,每日分析行业环境,甘愿成为半夏有限公司的“精神股东”。

观众的观剧热情,让《风吹半夏》开播仅两周,在爱奇艺上的热度就突破了1万,豆瓣开分更是高达8.4。

《风吹半夏》的爆火,本身源自商业社会的蓬勃发展,建国改革开放以来,以钢铁行业为代表的各行各业,都迸发出无与伦比的生命力。

年轻人对创业剧的热情,也折射出我们这个时代,对商业的关注。

中国民营企业家,十年激荡奋斗史

《风吹半夏》呈现的故事,既是90-00年代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史,也是现实中我国民营企业家十年奋斗的缩影。

剧中,以许半夏为首的“钢三角”最初以收废钢为主要业务,他们的第一桶金是转卖钢厂里的下脚料,一车废钢让三人赚两千六百多,是真正白手起家的草根创业群体。

而在剧外,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企业家,大多也是为了生存开始创业的普通人。

1993年,同为外贸公司工人的聂腾飞和詹际盛,创立了申通快递,聂腾飞每日凌晨坐火车从杭州去上海,詹际盛在火车站接货后送往市区各地,“人肉运货”每单可以赚70元。

同年,王卫在深圳和香港创办顺丰,6个人的公司早出晚归用拉杆箱和背包运货,被称为“水货佬”。

那个年代的创业者,都是走过艰苦卓绝的创业路,拼得就是眼光和胆识。

在钢铁行业的商会上,许半夏在得知去北方倒钢铁可以赚大钱,手里只有一百万元,就敢吞下四百万的订单,剩下的全靠借。

以现在很多创业者的角度看,她大胆的有些冒失。现实中,那个年代的创业者能杀出一条血路,要的就是这种‘狠劲’。

健力宝创始人当初所在的三水酒厂,一年利润不过几万元,敢把目光直接盯向奥运会。

当时亚洲足联要在广州开一个会议,李经纬想把饮料带到这个会上去,而这时,连饮料的品牌叫什么,商标是怎样的,到底采用何种包装都还没影儿。

李经纬就靠着一股冲劲,用写在宣纸上的“健力宝”三个字以及深圳可口可乐代工的易拉罐,成为了中国奥运代表团的首选饮料,第二年的销售额就飞蹿到1650万元。

九十年代创业者的冲劲,就像陈宇宙对着滩涂说的那句“越大,发展空间越大!”

伍老大带着一众兄弟和半夏,到北边进口废钢铁被骗,半夏在境外倾尽所有拿到黑海废钢的独家渠道,置之死地而后生,同样也映照千千万万企业家的心路历程。

《风吹半夏》真实呈现了开拓事业的坎坷,刻画出的创业者们没有金手指,周遭的尔虞我诈,行业的动荡不安都能影响他们的命运。

这种艰难,够接地气也更容易共情,让经历过和没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能对中国民营企业家,以及那十年激荡的奋斗史感同身受。

拿“放大镜”看细节的商战,让年轻人上瘾

《风吹半夏》播出后,很多人被疯狂科普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大家还接龙式的讨论剧情与现实发展的碰撞。

一部年代创业剧,能掀起这样的讨论热度,很大的原因是其经得起推敲的真实细节。

剧情中,一切故事的开始是1996年,在钢铁大会上许半夏和钢老板们,寻找去北边“掘金”的机会。

现实中,1996年是我国钢铁产量第一次超过1亿吨,也是我国钢铁行业蓬勃发展的开端。

从这一年开始的1亿吨,到2020年钢铁产量突破10亿吨,中国连续25年稳居全球钢铁生产和消费第一位。

这几十年的钢铁发展背景,也串起了那些钢老板的发家史。

历史上,中国也是从1996开始和中亚地区合作进口废钢,这与剧中老板们从国外进口废钢相呼应。

也是从那个时代开始,从个体户被忽视,逐渐发展成民营企业百花齐放。

创业初期“钢三角”想要租下滩涂,和村民们几番商讨都没有结果,就是因为他们是私营而非国企,没有信誉度,担心随时跑路,许半夏甚至要拿出公司的营业执照,向村民证明自己是有限责任公司。

到了后期,许半夏的钢铁公司逐渐走向正轨,她也成了大众眼中的成功企业家,民营不再拿不出手。

从《风吹半夏》中,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国营、外资和民营企业的碰撞,刻画了不同阵营的企业家群像。

除了拼搏的创业者,剧中还描写了伍建设、裘毕正等“钢铁老炮”,他们是一些起家比较早的民营企业,也掌握更多的话语权。

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铁矿煤矿资源布局的变化,在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东南沿海,一些民营钢铁企业开始悄悄萌发。

江苏省张家港市锦丰镇的沙钢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在国家工业用钢发展非常紧缺的背景下,自筹资金建起的工厂,并从德国购买了一套设备,几百万个零件被标记打包,途经9000公里到达中国张家港,让沙钢的产能一下跃升到1000万吨级。

除此之外,《风吹半夏》描绘出了无比真实的商战,引发网友拿“放大镜”反复推敲微小细节。其中精彩的谈判、经商过程中的小心思,在现实中,很多都能得到映照。

剧中,许半夏历经艰辛获得钢源,却得知国内钢价跳水后,即将面临破产危机,苦等几个月,等到钢价回暖,昔日的竞争伙伴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化。

中国钢市曾经历多次价格剧烈波动的时期,抓住行情的一波人可能赚的盆满钵满,赶上市场低谷,更多人则赔得倾家荡产。

无论是真实的时代背景下,还是残酷的商战,都能够让观众感受到,那个时代真实的民营企业发展时筚路蓝缕、一波三折的境遇。

《风吹半夏》是一个时代行业的缩影,能够引起观众对那个时代的共振。

好好搞事业,是创业爆款剧的杀手锏

按照以往的经验,有年代感的创业剧,并不是最受年轻人追捧的类型。

但无论从讨论热度、还是超高评分,无一不在说明,《风吹半夏》燃起了年轻人内心昂扬向上的劲头。

上世纪90年代的商人生猛凌厉,钢铁行业也经过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发展过程。

从创业者的角度看,雄心和能量,是那个年代民营企业家们的一种共性特征,让他们敢“破釜沉舟式创业”,这是能激发现代年轻人干劲的一股精神力量。

其实,不是年轻人不爱看创业剧,而是不爱看敷衍的创业剧;不是不喜欢年代剧,而是不愿意看悬浮的年代剧。

《风吹半夏》在剧情层面上,无论是时代变迁,还是创业过程,都主要突出人物在认认真真搞事业。写明不同视野、立场的商人如何立在潮头,推动钢铁行业腾飞发展。

而作为一个年代剧,剧中满墙喷漆的废品站、街边的室外桌球、玻璃瓶的水果汽水等等,都还原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分分钟引起回忆杀。

商战大环境不悬浮,也是《风吹半夏》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原因。

《风吹半夏》主创团队曾走访中国不同地域的钢铁厂实景选址,对钢铁行业进行了大量资料调研。并对剧中涉及到的中国钢铁业的政策和结构变化,进行了脉络梳理。

举个例子,苏联解体经历冷战这两个关键事件都发生在九十年代,因此女主的堆场里,从北边收来的废铁都是坦克、车载式迫击炮。

剧中类似这样的关联还有很多,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不仅可以感受到时代的蓬勃发展,一览商业的飞速进步,而且在人物艰难创业的过程中,感受到跨越时代的精神共鸣。

好的影视剧,具有天然的正能量。

结语:

过往的年代总有它的意义。

回望过去那些企业家的创业路,在松下等外资在国内风生水起时,李东生在捡漏的农机仓库里开工厂,建立了TCL;小学四年级毕业的潘宁,打造了第一个双开门冰箱,创立了容声,他们的经历,拿出来都是年轻人的精神解药。

《风吹半夏》热播背后,也有对现实和时代的真实关照和凝练,以此回望那个年代企业家拼搏的十年。

爱奇艺的这部剧,让更多人看到了那个拼搏的岁月,回望过去的同时,对提振企业家信心具有积极作用,这也是新时代影视创作的价值所在。

影视行业内容为王,真诚的爆款作品,不空喊口号也足以抚慰人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篇作者 | 云摇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