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毕业季,一批批大学生离开校园,开启新的人生之路。大部分人即将奔赴新的工作岗位,有些人即将开始新一轮的深造学习,也有一部分人选择创业,“替别人打工不如为自己打工”。
毕业就当老板,这听起来很酷的事情,真正做起来又会是怎样的呢?近日,记者采访了三个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团队,他们在大学期间就已经有与创业相关的实践经验,也得到了学校创新创业政策的扶持,还有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当然,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各自的困难。不过,此刻的他们充满了激情,也做好了面对艰难挫折的准备,“无论未来如何,都会全力以赴”。
少年志,创业梦,有梦想的青春最美丽。让我们一起聆听这群“00后”的创业故事吧。
故事1
从“杨桃弟”到“荔枝哥”,他返乡创业助农增收
“罗浮山下荔枝红,这里的荔枝主打皮薄、多汁又清甜……”眼下,正是荔枝成熟、大量上市的时候,徐文祥和小伙伴们几乎每天都泡在荔枝林中,做策划、拍视频、开直播……忙得不亦乐乎。
徐文祥
徐文祥是惠州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虽然才刚开始创业,但他并非一个“农业小白”。在罗浮山林场长大的他,从小就跟着父亲满山转悠,农林不分家,热爱林业的他对农业也有天然的感情。
大二那年,徐文祥加入了同级校友谢林师的创业项目——星果燎原。该项目以“高校+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立足龙门麻榨杨桃,带动周边农产品发展和销售。徐文祥成为了团队中的“杨桃弟”,在2020年疫情的时候,整个团队帮助农户卖出了200多万斤杨桃,销售额达800多万元,保住了700多户农户的钱袋子。
大学期间的助农经历,让他深知农民的不易,他在毕业前就开始琢磨要为家乡做点什么。“罗浮山下很多荔枝,但每年都会听到果农谈起销售难题。”徐文祥说,他走访了解到,罗浮山下几个镇好些荔农年龄都在四五十岁以上,主要采用传统线下批发的渠道销售荔枝,经营效益低,丰产时甚至会出现滞销、被经销商压价等情况。
“为什么不把卖杨桃的经验运用到荔枝上呢?”徐文祥很快行动起来。今年4月,徐文祥拉了七八个师弟师妹组建了“星果燎原——借‘荔’助农”项目团队,计划通过互联网,将荔枝销往更远地方,助力果农增收。
想法很美好,但想要取得果农的信任却不容易。“我们走访了十多户农户,大多觉得我们没有网上卖荔枝的经验,存在比较大的顾虑。”徐文祥说,最终有3户果农了解他们卖杨桃的经历后答应供果,大约有四五万斤。
6月中旬荔枝开卖以来,徐文祥和团队依托罗浮山这个大IP,通过短视频宣传+直播带货+网店+线下带动的形式,推销罗浮山下的荔枝。“我们进行了10场直播,编发了十多条宣传短视频,初步统计共带动了1000多箱荔枝的销售,销售额超过25万元。”徐文祥说,同时他还积极联系组织市民游客进园采摘,带动荔枝销售。此外,徐文祥团队还联合福田镇的一家奶茶店,研发推出荔枝奶茶,尝试开发更多的荔枝产品。
目前,线上和线下的荔枝销售仍在继续。从“杨桃弟”成长为“荔枝哥”的徐文祥也没有止步,他和团队又有了新的计划:“接下来我们打算推介罗浮山的豆腐花、福田的沙葛等农特产品,助力乡村振兴。”
故事2
因“被监督学习”受益,他转而开发监督类APP
毕业前夕,当身边的同学陆续离开学校时,惠州学院大四学生董师龙却选择回到学校——他带着创业项目进驻了学校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董师龙(右)
董师龙学的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今年2月他注册成立了诺龙科技(惠州市)有限公司,并召集了5位志同道合的大学生,一起开发“诺龙监督”线上监督打卡平台。
董师龙自认“不是一个自律的人”,想要在大学期间多学点知识的他,在网上找了付费的“学习监督员”,让对方监督自己完成各种学习任务。“大一至大三,我在上课之余还学习了计算机、哲学、音乐等相关知识,收获很大。”董师龙说,这让他意识到,当一个人内生动力不足的时候,需要有外力推着走,才能更好实现目标,这就是线上打卡监督行业存在的意义。
随着对线上监督行业的深入了解,董师龙发现这个行业目前还存在一些空白和痛点,比如监督人员都是“散户”缺乏监管,用户直接对接监督人员容易泄露隐私,双方产生纠纷需要第三方调解等,于是就萌生了“为监督员和用户搭建一个平台”的想法。
有了想法,董师龙先是找了分布在不同城市的同学朋友,到10所大学进行了市场调研,发现“70%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对线上监督感兴趣”,随后又到仲恺一家软件公司实习,学习了软件开发和公司管理运营相关知识,最终在家人的支持下于今年初注册公司,并召集小伙伴一起,开发“诺龙监督”APP。
董师龙和小伙伴们都没有开发APP的经验,过程非常艰辛。“我们分别在不同的学校,白天上学,经常是晚上开视频会议讨论。”董师龙说,“研发过程中我们会有许多不同的意见,都是通过辩论的方式解决的,我们的APP也在无数次的修改中逐渐完善。”
如今“诺龙监督”APP正在进行内测,计划7月份上线。运营管理和引流的重任则落到了团队另一位核心成员——广东财经大学大三学生吕晨航的肩上。吕晨航学的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他选定的目标用户包括学生、白领、自由职业者等,计划线上线下同步推广。线下推广则以大学校园、健身室、付费自习室等场所为主,“先是免费试用,培养用户黏性后,再通过提供增值服务、监督费用抽成、广告赞助等方式获得收入。”
作为初创企业,董师龙和吕晨航坦言,大家都还没有考虑工资问题,因为团队成员都是学生,他们更看重从创业中获得的经验甚至是教训,“我们不想失败,但也不害怕失败。”董师龙说,“趁年轻,我们还有时间和机会。”
故事3
依托校企合作,他们自己创业当老板
相比于一年前决定创业时的忐忑心情,现在经过一年实战的杨淦森和黄俊凯显得更从容,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基本站稳脚跟了”。
黄俊凯(左)和杨淦森
杨淦森和黄俊凯是惠州工程职业学院数字传媒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去年5月底,面对大三即将到来的实习,两人犹豫了。“去实习,大概率是帮别人的公司拍视频做设计,那还不如我们自己开公司来做。”杨淦森说。
征得家人同意后,他俩和另外2位同学一起,注册了惠州树莓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并成为32个入驻惠州工程职业学院大学科技园的孵化项目之一。“学校帮我们注册了公司,还提供免费场地和代记账等服务,我们可以说是‘零成本’创业。”杨淦森说。
公司成立了,业务从哪来?还是学校帮的忙。惠州工程职业学院大学科技园负责人李欣璐介绍,学校依托校企合作的平台,可以帮助入驻的项目争取业务。
“树莓派”接到的第一单业务就是为一家企业拍摄一条7分钟的宣传片,杨淦森和小伙伴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撰写脚本,又到现场拍了两天,并花了一个星期制作,最终获得企业认可。尽管这单业务只有几千元的收入,但杨淦森和小伙伴们却感觉“收获很大”,因为这不仅实现了“从0到1的转变”,还提升了团队的业务能力。
有了第一单的实战经验,杨淦森和小伙伴们开始努力去拉业务,渐渐就有了第二单、第三单……黄俊凯记得,有一天深夜11时许,接到了一个第二天早上9点就要的平面设计,他们二话不说就开干,熬了一个通宵如期完成任务。
靠着这份拼劲,他们在线上线下都接到了不少的单,不过多是一些大的传媒公司“溢出”的二手单子,“没有议价的空间”。于是,他们开始搭建公司的线上宣传矩阵,希望能多拿一些“一手单”,增强议价的话语权。
随着业务的增加,4位股东也出现了一些分歧。“有两位股东更倾向于做直播带货,我们两个则想专心做视频制作和平面设计。”杨淦森说,“最终大家好聚好散。”
今年初,为了更好地洽谈业务,杨淦森、黄俊凯在惠城区水口街道成立了工作室,还邀请了一位同学加入,继续在“树莓派”奋斗。“三个人,四五个月,营收七八万元,我们认为算是初步站稳了脚跟。”
如今,即将毕业的杨淦森和黄俊凯对未来信心满满,“一步步把业务做实,把口碑做好,以后公司发展壮大了,还可以带动学弟学妹们一起干。”
相关链接
多措并举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
创业也是就业的一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实践,但也面临融资难、经验少、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创新活力,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202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第一次由国务院出台的专门针对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文件,明确提出支持在校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提升人力资源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大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去年5月3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广东省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该《措施》从创新创业资助、税费减免、担保贷款、成果转化、建设平台等10方面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创造有利条件,增强创新创业活力。
近年来,我市相关部门和各高校积极搭建平台和载体,出台实施相关政策措施,支持、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记者从惠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我市以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中职技工院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为重点对象,大力落实扶持政策,用好就业创业专项资金。2023年1~5月全市使用就业创业专项资金3609.06万元,其中发放创业资助、创业租金、创业带动就业等创业类补贴485.5万元,持续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
惠州学院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组建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开设近50门创新创业教育类专业课程;建设大学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整合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资源,全过程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积极组织团队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培养了一批批“敢闯会闯”的高素质人才。
惠州工程职业学院于2021年1月启动大学科技园建设项目,并在去年12月获批省级大学科技园。目前已建设创业实践中心、企业孵化中心、投融资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中心等,拥有创新创业导师25人、创业孵化从业人员(初级)7人,目前在孵企业32家,覆盖电子信息技术、现代农业技术等领域。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 骆国红 通讯员钟金河 王凡 林月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