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身残志坚艰苦创业,扶残助学为更多人圆梦

发布者:你是阳光 2023-7-29 04:18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杨璐 实习生 周凯静

“身体的残疾不算什么,如何能够更好地回馈社会、服务更多人才应是自己永远的追求。”这是“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山东麦德森集团党支部书记王勇始终如一的坚持。

曾在毕业求职中遭受过一次次拒绝,王勇告诫自己:将来一定要通过拼搏奋斗,为残疾人兄弟姐妹打造一个就业创业的平台,闯出一条属于残疾人自己的幸福之路。

拄着双拐从学士到博士后

王勇出生在一个菏泽单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8个月的时候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几经周折,命虽然保住了,但双腿失去了大部分的运动功能。每次无故摔倒受到其他人嘲讽,都成了王勇最黑暗最无助的时光,但读书却帮他打开了人生的另一扇窗。

每天的上学路,成了对王勇最大的考验。别人看着近在咫尺的路程,对王勇来说却遥遥无期。即使是走200米的距离,他每走10米左右就要休息一次。从上学开始,他每年都是班里和全校的尖子生,家里的墙壁上贴满了奖状。看着自己的双腿,他立下了学医的志愿。

1998年9月,王勇考上山东中医药大学。然而在王勇的大二下学期,他父亲因纠纷伤了人,巨额的医药费、补偿款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身为长子,王勇想放弃学业扛起家里的重担 ,但在母亲的阻拦下他还是回到了学校。

为了减轻家里负担,王勇拖着残疾的双腿,同时做着几份家教,上午还在路口卖报纸,下午就来到火车站擦皮鞋,晚上又去饭店当洗碗工,这样连轴转的日子对普通人都坚持不住,但王勇不仅没有落下学业,还还了老师同学帮家里还款凑的9000多块钱。

受经济所迫,研究生毕业没有继续读书的王勇,创业后重拾博士梦。当时王勇负责企业运营,每天事务性工作很繁重,但为了自己心中的那个梦,他努力挤出学习的时间。为了考博士,每天晚上回家都要记一个术语,学几个单词。2015年攻读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2018年成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

艰苦创业,从不足20平米的民房起步

2006年硕士毕业后,求职半年多时间,王勇不知多少次被应聘单位拒之门外。2007年元旦,王勇在老师的推荐下进入一家医学杂志社做编辑。但结婚生子之后,这份薪水微薄的工作越来越支撑不起一个家庭,他做了个大胆的决定——辞职创业。

创业期起步期间,王勇没有启动资金,于是东拼西凑借来三万块钱,租了一间不到20平米的房子,没有办公用品,就到旧货市场去淘。自己即是员工又是策划编辑,还做着市场开发。白天打电话、骑着自行车拜访客户,晚上回来学习、充电。在一次次被拒之后,公司终于赢得了第一笔业务——承接一部教材的出版印刷。

企业开始一步步成长起来,从单一的图书出版到出版印刷、中医药大数据、职业教育、医药健康、信息技术、文化旅游六大板块;从之前不足20平米的一间民房发展成为现在2000余平米的现代化办公场所;从初期的单枪匹马到了现在300余人的团队。

扶残助学,为更多人圆梦

自从创业以来,王勇体会到了残疾人打拼的苦,帮更多残疾人兄弟姐妹实现梦想,一直是王勇挂在心头的大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帮助更多残疾人兄弟姐妹,王勇专门为残疾人设立就业岗位,每年助残日都召开专场招聘会,无论是公开招聘还是福利待遇,“残疾人优先”的原则都被写进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2012年经人介绍,王勇得知柳埠山区残疾家庭小雪的情况后,立即进行资助,从小雪读初一时开始从未间断,王勇还会送去生活和学习用品,现在小姑娘已经踏上了工作岗位。

近年来,在向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资助学的许多场合上,都能够看到王勇架着双拐的坚毅身影。向特殊教育学校助学,多次向母校捐赠图书,成立“王勇扶残助学基金”,向重残儿童、慈善机构、福利院捐赠……累计为200余名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培训服务2000余名残疾人,帮助400多名农村贫困学子成长,捐款千万余元。

王勇积极倡导“文化助残,精神扶贫”的理念,积极投身于残疾人文化产业,通过建立残疾人文化艺术长廊展示残疾人艺术家的书画和工艺品,励志文化基地也在积极策划推进之中。残疾人艺术品的网络销售平台也在运营中,助力残疾人实现文化创业梦想。2015年12月,在王勇筹备下,成立了济南市残疾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为更多残疾人文艺爱好者创造机会,推动残疾人文化事业的发展。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为你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