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韩陵山脚下有一户人家——张氏和儿子刘小儿。张氏早年守寡,生活靠娘家接济,日子倒也过得去。张氏对儿子过分溺爱,使刘小儿越长越骄横。有一次,因饭菜稍不合口,刘小儿竟把娘推了一跤。张氏痛苦了一场,便回娘家了。
到了后晌,张氏才回来。刘小儿又急又怕,急的是娘走后把他饿了一顿,怕的是舅舅来整他。谁知,张氏只对儿子说:“到你姥姥家瞧羊去了,一只母羊下了羊羔,到六月天草肥了,舅舅就把羊送来”。刘小儿这才放了心。
到了六月,舅舅果然送来五只羊,刘小儿每日赶着羊群到野外放。一天,他在树荫下,发现两只小样拱到母羊的奶穗下,先跪下两条前腿,而后才吸奶。刘小儿觉得很有意思,便问一过路的老农。老农语重心长的说:“这羊羔知道它娘生养它的艰难,所以吃奶时要先下跪,谢老母生养之恩哪……”刘小儿听着,突然对老人说了声谢谢,扭头就跑。
他一口气跑回家,扑通一下跪在母亲面前,哭着说:“娘啊,往日孩儿不孝,真是连羊羔都不如啊……”
从此,刘小儿一改旧习,孝敬母亲,帮助邻里,学农活,持家务,和母亲过起了美满如意的日子。后来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人们便纷纷学刘小儿的舅舅给外甥送羊,从此教育孩子要孝敬老人。
时间久了,每年农历五月间,凡出嫁后当了母亲的女儿,都要带上礼品回娘家去“瞧羊”,到了六月,姥姥家再把用面捏成“羊”形并蒸熟它,送给外孙和外孙女,叫做“送羊”。
这个风俗一直流传到了今天,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习俗也开始花样翻新。以前制作的“面羊”,个头大,样子憨,一个重达10余公斤。现在人们的生活好了,不再注重面羊的重量,但开始加入新元素:味道更加可口,色彩与外观也更加丰富,如新型的“糖羊”、“面包羊”、“蛋糕羊”等,就很受孩子们的喜爱。
到“瞧羊”和“送羊”的时候,一定要将这个故事讲给孩子听,告诉他们“送羊”的意义。让他效仿羔羊跪乳,去孝敬母亲,报答母亲含辛茹苦养育之恩,羊羔为了表示对母羊的孝敬,就用跪着的方式去吃奶,这就是“羔羊跪乳”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