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鸡汤”都有营养,有种虚无缥缈式的“鸡汤”是有毒的

发布者:斯文教父 2023-7-8 11:13

鸡汤,大家都知道,是用鸡熬的汤,很多人当作营养品来喝。

而我们这里所说的“鸡汤”,不是现实中的鸡汤,而是一种时下流行的“心灵鸡汤”。

“心灵鸡汤”,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安慰、抚慰你受伤的心灵,或者说是缓解你的心理压力,给人以激励与鼓励。

“心灵鸡汤”的种类很多,有激励类的,有分享类的,还有虚无缥缈类的,等等。

不可否认,激励类的“心灵鸡汤”是有一定“营养”的,也就是说,说给人听时,能激励、鼓励一个人奋勇向前。

但前提是不要说的太多,偶尔一两句确实能激发人,如果经常挂到嘴上,不但起不到激励,反而会令人反感。

毕竟“心灵鸡汤”属于精神类的东西,与实际差距太大,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分享类的“心灵鸡汤”,偶尔讲,也是有鼓舞作用的,比如某人是如何逆袭的,某人是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等。

在一些人失落或失败的时候,给他们讲一些这样的“鸡汤”,或许能帮他们走出困境,至少可以起到安慰、鼓舞的作用。

但要是天天拿来讲,可能就适得其反了。毕竟,个例不能当普遍来讲。

大家都知道,任何矛盾都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只强调特殊性而不管普遍性,这是片面的、表面的做法。

人人都能通过励志故事获得成功,这是一个伪命题,成功是需要前提条件的,失去条件的激励,就是一种不切实际。

有人将“心灵鸡汤”说成是哲学,其实可能只是一种“诡辩术”。

辩证唯物论是立足客于观逻辑或抽象概念来推演具有实际意义的价值观和人生哲理,而“鸡汤”只强调个例与片面。

偶尔的“鸡汤”还是很提神的,但治标不治本。

如果经常沉浸在“鸡汤”中不能自拔,那么其“毒性”可能就会逐渐显现。

一些人因此会变得更加“天真”,心中想着,只要努力,没有办不到的事,如果没办到,那肯定是因为不努力。

这种想法的问题在于,不能接受失败的现实,经受不了挫折,一味怪罪自己,把“鸡汤”当至理名言,最终“营养不良”。

很多人在生活的重压之下,是很愿意听“鸡汤”的,而且是天天听、时时听,他们想通过“鸡汤”获得些许心灵安慰。

但讲“鸡汤”的人要明白,你的偶尔的“鸡汤”虽有“营养”,但却是不顶饿的,吃不饱人的,与其给“鸡汤”,倒不如给个馒头。

还有一类“鸡汤”是有毒的,这就是虚无缥缈且毫不切合实际的一类“鸡汤”。

举个例子:

“如果你觉得你的XX不好,你就去建设它;如果你觉得XX不好,你就去考GWY做官;如果你觉得人们没素质,就从你开始做一个高素质公民;如果你觉得同胞愚昧无知,就从你开始学习并改变身边人……”

这段话,大家都熟悉吧,至少不陌生,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不切实际、虚无缥缈的“鸡汤”。

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我们认识问题和做事的基本原则,理论需要结合实际,才能判定其是否有意义。

脱离了实际的理论,实质上就是一种空谈,一种空想,也就不具备任何指导实践的能力了。

再看这段话,乍一看,觉得有道理,仔细一琢磨,其实是一种有毒的“鸡汤”,不具有任何可操作性的理论,就是歪理了。

不光是歪理,还是一种移花接木、转移责任的歪理,它选择性的将相关责任、职责进行了模糊处理,继而转嫁给个人。

可以说,比起前两类“鸡汤”,这类虚无缥缈的歪理,其实都算不上“鸡汤”。

真正的励志“鸡汤”,偶尔说一说,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但若天天讲,反复讲,那就脱离实际了,容易让人反感。

现实中的我们,需要少一些“鸡汤”,多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多一些脚踏实地。

有“鸡汤”不错,那如果再能多来点“饼子”、“馒头”等干货,那就更好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