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的研究中,韩国科学家宣称他们在常压室温下发现了一种超导材料,其临界温度达127℃,就能引发超导现象。
于7月22日,一组韩国研究人员在arXiv上发布了一篇预印本论文,纷纷声称他们成功地开发出了一种室温超导体,名为改性铅磷灰石(LK-99)。这一材料在环境压力下,只需温度达到400K(即摄氏127℃)便展示出了惊人的超导特性。研究人员通过多个关键参数的验证,包括零电阻率、临界电流(Ic)、临界磁场(Hc)和迈斯纳效应,确信了LK-99的超导性。
令人瞩目的是,与以往借助温度或压力等外部因素引发超导性的尝试不同,LK-99的超导性源于微小的结构扭曲,而这一扭曲是0.48%微小体积收缩引起的。更具体地说,当铜离子取代铅-磷酸盐绝缘网络中的铅离子时,产生内应力使得圆柱结构的铅发生变形,这一独特现象导致了圆柱界面内超导量子阱(SQW)的形成。SQW的出现意味着电子在量子阱中的移动时电阻降为零,从而实现了LK-99的超导性能。
如果该论文的结果确实得到验证,那LK-99将成为世界上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其高能源效率将在交通运输、能量储存和输送、量子计算机以及可控核聚变等领域引发突破性进展。
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该篇论文是否已提交同行评议期刊,并且其结果的可复现性也存在一定争议。尽管如此,这项研究成果仍为科学界带来了无限想象空间,也期待着未来的进一步研究与验证。
根据澎湃新闻报道,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闻海虎表示,对于韩国量子能源研究中心声称合成的常压室温超导体改性铅-磷灰石晶体(LK-99),他们仔细分析了数据,从电阻、磁化和磁悬浮等方面,认为这些数据不足以说明它是超导现象。闻海虎指出,判断一个材料是否为超导材料需要看它是否能进入超导状态,而韩国团队的数据并不足以证明。
此外,据《科学》新闻援引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的理论物理学家Michael Norman的观点,未掺杂的铅磷灰石并非金属,而是一种不导电的矿物。他还指出,铅原子的重量可能会抑制振动,使得电子更难配对。另据财联社消息,上海市超导材料及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洪智勇也表示,韩国研究团队所报道的超导体很可能不是室温超导。
综上所述,闻海虎教授分析了韩国团队的数据,认为这些数据不足以说明其所声称的超导现象,并怀疑其为假象。此外,Michael Norman理论物理学家提出了铅磷灰石不是金属、铅原子重量抑制振动的观点。洪智勇也指出,韩国团队的测试手段和方法与国际认可的验证超导性能的测试方式相差甚远。以上观点提供了一些具体理据来支持对该超导体的质疑。
江湖辣评:“室温超导近破茧,超导材料新观点。未知真实为何在,科学探索永不完。”
不知道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