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了一个麻雀吃食的实验。在院子里的圆桌上,倒扣一个筲箕,用两根约三十厘米长的君子竹,支起筲箕嘴的两个角,麻线在竹节扎结,拉直,线的另一端扎在筲箕背上。这是简易的捕鸟笼,鸟进了筲箕罩,触碰麻线,筲箕会自动落下来。

我藏身在厨房里,半掩着门,盯着圆桌。一刻钟后,来了六只麻雀,站在圆桌上,东张西望。其中一只麻雀进去了,小心地吃着饭粒,吃了几粒,停下来叫几声,其他麻雀便也进去吃了。在筲箕嘴,我没有扎麻线,筲箕不会罩下来。

我撒了三次饭粒,麻雀都会以同样的方式进食:由一只麻雀先试探性地进筲箕啄食,确定安全了,再通知其他麻雀一起享用。
2019年9月,我去鄱阳湖做候鸟保护调查,余干县野保站站长雷小勇讲了小天鹅进食的故事。上百只小天鹅去湖滩觅食,由一只小天鹅先吃,半小时后,吃食的小天鹅没有发生意外,其他小天鹅才开始进食,若有意外发生,其他小天鹅就会飞走。

做过麻雀吃食的实验,我相信了雷站长的观察结论:为同类的生存而牺牲的精神,并非人类所独有。
爱是一种天赋。
(摘自百花文艺出版社《风过溪野》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