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讲述岁月流淌的情感故事——再婚家庭
婚姻破裂,抚养权争夺失败
李大姐与前夫的婚姻,终究在岁月的风刀霜剑中支离破碎。
曾经恩爱的夫妻,到最后为了孩子的抚养权对簿公堂。

成长于再婚家庭的她,早已在岁月的褶皱里深谙重组家庭的五味杂陈困境——那些藏在晨昏线里的微妙隔阂、餐桌间的欲言又止、节庆时的客客气气,如同一幅泛黄的旧画,虽模糊却始终带着刺人的棱角,让她对亲密关系的重构始终怀着近乎偏执的审慎。
李大姐放弃对再婚的任何想象,执意握紧儿子的抚养权,但是儿子是婆家唯一的孙子。
前夫像发了疯似的争夺儿子的抚养权,最终,儿子跟着前夫生活,李大姐虽满心不舍,却也无力改变。
前夫再婚,儿子抚养权变更
离婚后李大姐住在娘家,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着,三年后的一天,李大姐听到前夫再婚的消息,心里五味杂陈。

可让李大姐更没想到的是,再婚不到一年的前夫居然主动把儿子的抚养权给了她。
李大姐看着被扫地出门的儿子,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知道前夫对儿子的舍弃,对儿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伤害,这更坚定了李大姐不会再婚的想法。
儿子的到来,李大姐对母亲和继父更是用心照顾,尤其是非常感激继父的收留。
平时母亲和继父生病住院,李大姐也是自己一人照顾,尽量不麻烦继父之前的其他子女。
母亲病故,无栖身之所
平静的日子又过了七年,李大姐努力工作,用心供儿子努力读书,生活虽平淡,倒也安稳。然而,命运却再次给了她沉重一击。这一年,李大姐的母亲突发心梗去世了,原本看似坚固的生活防线,瞬间土崩瓦解。

李大姐的母亲和继父是二婚,他们育有一个女儿,也就是李大姐同母异父的妹妹。在这个关系复杂的家庭里,继父的一儿一女早已各自成家,过着自己的日子,平日里与李大姐一家交集甚少。而这个妹妹,一直以来都是家中最难 “对付” 的角色。
母亲在世时,妹妹在母亲的管束下,还算安分守己,可母亲这一走,妹妹仿佛脱缰的野马,彻底没了约束。

母亲的个性比较强势,这个妹妹遗传了母亲的强势,但没有母亲为人处世的清醒。继父的谦和倒是一点没继承,反而让同一屋檐下的李大姐受到了熏陶,从小到大李大姐事事都让着这个妹妹。这反而助长了妹妹更加跋扈的个性。
那段时间,妹妹的婚姻也亮起了红灯,家庭的不顺让她愈发暴躁。在妹妹眼里,李大姐随母姓,如今母亲不在了,李大姐就成了彻头彻尾的外人,没有理由继续住在娘家。
母亲和继父再婚的时候就怕继父的一儿一女会有心理压力,继父当时说李大姐可以跟继父姓。被母亲拒绝了。
母亲当时考虑的是,如果继父百年之后,不想让李大姐卷入父母遗产风波。这样继父的子女不必担心,李大姐也不要生出不该有的想法。母亲一直是人间清醒的女人,母亲的这个优点李大姐继承了。
继父的一儿一女没有起事端,这个同母异父的妹妹倒是先跳了出来。

妹妹隔三岔五就跑到娘家闹事,不是指责李大姐霸占了娘家的房子,就是抱怨李大姐没尽到照顾继父的责任。继父本就是个好脾气的人,以前家里大小事务都是母亲操持,如今面对妹妹的无理取闹,他既心疼女儿婚姻不幸,又不知该如何处理妹妹和李大姐之间的矛盾,急得整日唉声叹气,身体也每况愈下,短短几个月,就病了好几次。
继父是个好人,李大姐看着继父憔悴的模样,心里满是不忍。自从随母亲来到继父家,继父对李大姐倾注了厚重的父爱,李大姐对继父的抚养恩情感念一辈子。

她本就受继父温和性格的影响,脾气温和,不愿与人起争执。
尽管妹妹这般刁难,她也从未想过要与妹妹针锋相对。可如今,娘家被妹妹闹得鸡犬不宁,继父又因此病倒,李大姐知道,这个娘家她不能再继续住下去了。
向生活低头,无奈再婚
李大姐拒绝了继父的一再挽留搬出了娘家,带着儿子在外租房子住。
儿子此时正好是面临中考,为了便与儿子上学方便,就近租的校区房子,加上课外补习费用。
生活的压力如潮水般向李大姐涌来,她一个女人,带着儿子,既要工作维持生计,又要操心儿子的学业,实在有些力不从心。

身边的朋友看着李大姐艰难的处境,纷纷给她介绍对象,可李大姐每次都婉言拒绝了。在她心里,头婚的失败让她对婚姻有了深深的恐惧,她害怕再次受到伤害,更害怕新的家庭会给儿子带来不好的影响。
然而,现实的残酷终究还是打败了李大姐。
儿子考上了省重点高中,未来的三年李大姐要付出的辛苦更多。
理想是一回事,现实的残酷让理解不得不低头折腰。
为了给儿子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为了给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李大姐最终像生活妥协了,接受了朋友为她张罗的一次又一次相亲。
她对相亲对象的要求很简单:有住房,有稳定的工作,并且不介意她带着儿子。
在一次次的相亲中,李大姐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可都没有遇到那个让她心动的。直到有一天,她遇见了徐先生。
徐先生55岁丧偶,比李大姐大了十几岁,有一个女儿定居在澳大利亚。
徐先生为人温和、善良,性子喜静,是个工程师。
徐先生和李大姐认识也是纯属意外。
在中年相亲群体中,徐先生的条件算是很优秀的,无负担,有房有经济条件。
原本媒人给徐先生介绍的相亲对象是另外一个人,但是被中间截胡了。

相亲截胡
媒人是李大姐同学的姐姐,意外听自家姐姐有这么一个优秀的相亲资源,直接就给拦下来了。
相亲那天,李大姐的同学带着李大姐就去见徐先生了。
李大姐见了徐先生第一印象很好,但是李大姐还是很真诚的把截胡这个事情告诉徐先生了。
徐先生见多了很有目的性的女子,他也察觉了李大姐不是之前看相片的人。最初也把李大姐当成目的性强的女人了,经过交流以及李大姐的真诚相告。
徐先生觉李大姐是个很有原则的女子,有自己的相亲条件,也都是摆在桌面上说。徐先生觉得可以试着和李大姐交往一段时间看看。

在得知李大姐的情况后,他没有丝毫的犹豫,明确表示不介意李大姐有一个正在读高中的儿子。
李大姐看着眼前真诚的徐先生,心里泛起了一丝涟漪。她已经过了恋爱脑的年纪,头婚的失败让她变得格外清醒,她深知结婚是为了过日子,是为了相互扶持,共同渡过生活的难关。
在与徐先生的接触中,李大姐发现徐先生的家庭关系简单,没有那些复杂的财务纠纷和家庭矛盾,这正是她梦寐以求的。
而且,李大姐自己从事财务工作,供儿子读书虽然有些吃力,但也还能应付,她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一个稳定的住所。徐先生有自己的房子,这一点正好满足了李大姐的需求。
相处过程中,李大姐也一再声明,她不会觊觎徐先生的任何财物,徐先生能在她最困难的时候,给予她和儿子一个栖身之所就万分感激了。
徐先生的条件虽然很好,但李大姐也没有急于结婚,而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相处磨合之后,才慎重的做出了结婚的决定。

二婚遇良人,母子有了栖身之所
婚后,李大姐的儿子住校,懂事的儿子深知母亲的不易,每个月只回家一次,当天回来,晚上就返校,尽量不给母亲增加麻烦。
李大姐看着懂事的儿子,心中满是欣慰,也更加珍惜与徐先生的这段婚姻。
李大姐的儿子每次回来,返校的时候,徐先生都会主动给孩子买一些零食额外还有零花钱。

日子过得很快,有一天,继父突然生病住院。李大姐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立刻和徐先生赶往医院。
在医院里,李大姐忙前忙后,照顾继父的饮食起居,徐先生也在一旁帮忙,主动承担起了陪护的工作,一陪就是好几天。
继父看着忙得不可开交的李大姐和贴心陪护的徐先生,心中满是感动,他拉着李大姐的手说:“闺女啊,多亏了你和徐先生,要不是你们,我这把老骨头可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李大姐眼眶湿润,说道:“爸,您别这么说,您是我爸,照顾您是我应该做的,徐先生也把您当自己的父亲一样看待,这都是我们心甘情愿的。”
在李大姐和徐先生的悉心照料下,继父的病情逐渐好转。

而经过这件事,李大姐和徐先生的感情也更加深厚了。
徐先生的亲朋有什么大事小情,不用徐先生开口,李大姐都早早的帮徐先生安排好。
徐先生帮人做设计会有一些收入,这些钱徐先生让李大姐收着,但都被李大姐拒绝了。李大姐说已经很感激徐先生对他和儿子的收留和照顾,自己不会贪得无厌的。
他们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
二婚相互扶持的幸福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立事早,与此同时,李大姐的儿子也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他在学习上刻苦努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高考那年,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所 211 大学,并且获得了本硕连读的资格。
李大姐得知这个消息后,激动得热泪盈眶,她为儿子感到骄傲,自己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也觉得自己这些年的辛苦没有白费。

徐先生看着李大姐母子开心的模样,也由衷地感到高兴,他知道,这个家因为这个懂事的孩子,变得更加完整和幸福了。
时光匆匆,徐先生的女儿在澳大利亚也有了自己的生活,她留在那里结婚生子,工作十分忙碌。女儿偶尔会给父亲打电话,在电话里,她总是忍不住向父亲唠叨工作和生活中的琐事,言语中满是疲惫。李大姐得知后,心里很是心疼。
一天晚上,李大姐和徐先生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李大姐突然开口说:“老徐啊,我看闺女在那边工作那么忙,照顾孩子肯定也顾不过来。要是她放心的话,咱们把孩子接回国内,我帮忙照顾几年,等孩子上学的时候再送回澳大利亚,你觉得咋样?”
徐先生听了,有些惊讶地看着李大姐,他没想到李大姐会这么说。他感动地握住李大姐的手,说道:“淑云,你真是太善良了,我替闺女谢谢你。” 李大姐笑着说:“这有啥谢的,人对人的好都是相互的,你对我和儿子这么好,我也想为你和闺女做点什么。再说了,照顾孩子我也有经验,你就放心吧。”

真心换真心
就这样,徐先生的女儿把孩子送回了国内,李大姐尽心尽力地照顾着外孙,就像照顾自己的亲孙子一样。在李大姐的悉心照料下,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着,他们和李大姐也特别亲近,整天围着李大姐叫 “外婆”,李大姐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李大姐还给两个混血宝宝报了外语补习班,为孩子以后回澳大利亚提前做准备,李大姐的良苦用心和真诚让徐先生很感动,也让徐先生的女儿备受感动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大姐的儿子也顺利毕业了。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在沿海城市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并且发展得越来越好。
儿子有了能力后,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母亲。他给李大姐打电话说:“妈,您不用担心以后的生活,要是有一天徐伯伯不在了,您就来我这里,我给您养老。咱不惦记人家徐伯伯的房子,您是我妈,我一定会让您安度晚年的。”
李大姐听着儿子的话,泪水夺眶而出,她欣慰地说:“儿子,你长大了,懂事了,妈妈很高兴。你放心,妈妈现在过得很好,徐伯伯对我也很好,你在外面好好工作,照顾好自己就行。”
一晃十年过去了,李大姐也到了退休的年纪。回首这十年的再婚生活,李大姐心中满是感慨。当初她选择和徐先生结婚,很多人都不看好,甚至有人说徐先生只是找个保姆照顾自己。
面对这些流言蜚语,李大姐从不理会。她知道,自己和徐先生之间是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给予对方信任,他们所求都是相互的。在生活的过程中,他们彼此给予真诚,逐渐拉近了距离,成为了真正的一家人。

相濡以沫的
如今,李大姐的儿子生活得很好,徐先生的外孙子孙女去年也回澳大利亚了。退休后的李大姐和徐先生,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闲暇时光。
他们会一起去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会一起在公园里散步,享受午后的阳光;会一起坐在沙发上,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徐先生的女儿也很感激李大姐这几年帮自己照顾孩子,她经常邀请李大姐和徐先生去澳大利亚玩,两个孩子也总是在电话里说想外婆了,让外婆去澳大利亚看他们。

老天眷顾让两个彼此真诚的纯善的人相遇,曾经的诸多不幸,因为遇见了徐先生,让李大姐相信了其实生活真的很美好。
李大姐的二婚生活,虽然一开始充满了质疑和困难,但她凭借着自己的善良、坚强和对生活的热爱,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生活曾经多么艰难,只要我们勇敢地面对,积极地追求,就一定能迎来美好的明天。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再婚家庭逐渐成为了普遍问题,聊聊你知道的再婚家庭关系,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