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历朝历代更迭无数,发生过多少奇闻怪事,相信已经无法统计了。但是,清朝这个中国封建史上的末代王朝,却在即将走向末路的时候,发生了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瞠目结舌的怪事。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三件很难让人理解的事情,看到底是如何发生的。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湖北的沙市,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这件事就是发生在在甲午战争结束后不久。
话说,一名叫堀口的日本外交官来到这里,按照当时签订的条约,为即将建立的领事馆,选择适合的办公地点。可是,他发现,当地的官员却不知道他来这里做什么。难道这些地方官员,没有接到中央下发的通知文书吗?此外,更让人不敢相信的是,这些清朝的官员们,竟然都不知道有甲午海战这回事儿。
其实,当时的清朝政府也有媒体宣传,很多官员都会看邸报,这刊报纸的权威性与现代的人民日报差不多,基本上,多数官员都会阅读,从中了解国内和国际上的一些大事小情。但是,沙市的官员们,竟然连这天大的新闻都不知道。想来,他们的工作也是真够无聊的,连报纸都懒得看了。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大连旅顺,在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军将这座城市攻破了,并在旅顺城内对军民们进行了大肆的屠杀活动,屠杀历时了整整六天。在这近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旅顺城嫣然成为了人间地狱,到处是被屠杀的尸体,血流成河。而且,城市内还不时传来令人毛骨悚然的哀嚎惨叫之声。
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在新街一个名为聚仙茶楼的剧场里,却突然传来了京剧的声音,唱念做打,锣鼓齐鸣。日本人进入这个剧场之后,看到眼前的一幕,不由得惊呆了:在这个小剧场的舞台上,站满了演出的演员,大多是一些10到15岁之间的孩子。此外,还有一些大人,一共有200多人。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就像是没有气息的游魂一般,在台上就如木偶一样,演着京剧,而台下却没有一个观众。
后来才知道,原来,他们是旅顺官员从天津、北京请来的戏班子,后来,旅顺城被攻破了,官员们都逃跑了,留下了他们在剧院里无处可逃。之前,有17个胆子比较大的人,想出去看看外面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但结果都是有去无回,死在了外面。这些唱京剧的人,不知道自己该去哪儿,往哪里逃。所以,就只能像机器人一样,在这里重复着他们熟悉的生活,那就是:不停地唱戏,演戏。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山东日照,话说,在德国占领了胶州湾之后,德国军队则派出了120名德国士兵,坐着四艘小船来到了日照海岸边。在这个海岸上有一个名叫石臼所的滩头处,用石头砌成了非常高大的石墙,墙上留着长辫子的中国人,在这里用平静的眼光凝视着海面。
而手握长枪的德国士兵,对于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反应非常惊讶,中国人面对长枪短炮,竟然能如此平静,而没有一个人抱头逃跑。这个时候,传教士用中国话喊道:“谁能下水,把德国人背到岸上来,就给钱!”这话一出,还真有胆子大的人,把裤腿一挽,走到了水里,开始了背人的工作。
看见有人开了头儿,其他人也纷纷跑来讨工作。就这样,德国人由中国人背着,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并在当晚,不用一兵一卒就将整个日照城给占领了。德国的冯·法尔肯海因上尉,在自己的日记中,曾经这样描写到:“我们只是用了抽一袋烟的功夫,就把日照城给拿下了,不费吹灰之力。更让人们不敢相信的是,敌对的国家竟然毫无反抗,我们就这样迈着悠闲的步伐,兴高采烈地占领了敌对国的土地。”
这三个故事到这里就讲完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大清政府之所以走向灭亡,与官员、民众们的麻木不仁,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然而,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抗战时期,几个日本兵就可以占领一个县城?而普通百姓却不敢反抗,不敢逃跑?发生在旅顺的大屠杀活动,是日本军在中国土地上进行的第一次大屠杀,让中国人第一次见识到了什么叫做屠杀。对于此,中国人在面对外国列强暴行的时候,都表现出了异常的冷漠和麻木。
当然,他们能做的,只是机械性地重复着自己原来的工作,甚至,面对屠刀,都不知道该如何闪躲。只要刀子没有架在自己的脖子上,就跟自己没有关系。他们依旧可以在侵略者的雇佣下做工,即使城市沦陷,国土沦丧,也无法唤起这些人的一丝良知。一城市能麻木到如此程度,可想而知当时整个中国。
而那些平时养尊处优的官员们,更是如此。面对敌人的到来,他们想的不是如何抵抗,而是想着找哪个戏班子来唱戏、享乐,一心只想着为自己捞实惠、讨钱财。他们对于国家大事漠不关心,甚至,连看报纸这么简单的事都不乐意做,更别说在战争之后从中吸取教训了。
看客指的是围观者,他们一般都是冷眼旁观周围事,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神态。其实,一个国家如果这样的看客多了就很危险了。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写到:“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所以说,清朝灭亡也是必然的结果。
参考资料:
【《清朝兴起时期中朝政治秩序变迁研究》、《中国通史·清朝的极盛与中衰》、《追寻现代中国:最后的王朝·晚清的新动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