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练轻功可以3步上房

发布者:暗是睡着的光 2022-4-10 17:27

导语:无论是武侠小说,还是古典神话,轻功情节必不可少!现实生活中怎么才能拥有飞来飞去的轻功呢?怎么练轻功可以3步上房?片中怎么练轻功飞起来的?有没有最快最简单的轻功练法?有,道家秘传轻功练法。本门轻功分天地两盘练法,地盘功成可蹿房越脊,身轻如燕,天盘功成可乘风驱气,凭空悬浮。由于天盘练法已经涉及仙术范畴,这里不做引述,只是对地盘练法做一介绍。

怎么练轻功可以3步上房

道家秘传轻功练法

轻功尤为一绝,问他轻功到底有没有?具体如何练法?他告诉我:“轻功的确存在,而且比社会上传说的更神奇”。后来他跟我讲述了轻功的源流、传承以及具体的练法,他还说这功夫要合着身体发育同步练习,一旦成年,就飘不起来了。

本门轻功分天地两盘练法,地盘功成可蹿房越脊,身轻如燕,天盘功成可乘风驱气,凭空悬浮。由于天盘练法已经涉及仙术范畴,这里不做引述,只是对地盘练法做一介绍。

此功练法从少年开始,男孩八岁,女孩七岁练起。男孩八年功成,十六岁停止,女孩七年功成,十四岁停止,日后只要经常操演即不退功夫,练法如下:

一、走壁功

1、 跑板

取木板一块,长一丈二尺,宽一尺二寸,先斜立墙垣,约高三尺。练时后退十余步,蹬地助跑,离板一步处上板,疾跑至顶,落下反复练习。然后逐渐抬高,直至木板直立仍可登顶为功成。

要领练时全身放松,脚掌用力,下颚内敛,收肛提气,用头顶百汇穴引领起跑。也可身负重物跑板,提高功力,但切记不可蛮练。此功练成可以借助蹬力于墙上直跑八步,长余高墙,飘腿而过。

二、冲举功

1、 蛤蟆跳

仔细观察青蛙坐立姿势,然后效仿,按照它的起跳方式起跳,先练跳远,后练跳高。练时全身放松,手脚四肢用力,下颚内敛,收肛提气,用头顶百汇穴引领起跳,力求跳的高落的轻。此法看是简单,但肢体打开大合,伸缩有序,如弹簧发机,急如风火。故要天天练习,一生不可间断。

落地时一定要屈膝蹲跨,减缓落地冲力。

2、 一鹤冲天

此功又名顶功、冲举功,是练提纵术的最好练法。练时用竹片两根,长度适当,量人腿长短,宽两寸,周围修理光滑,不可磨人皮肉。练时紧靠练功者后退弯处,以膝盖为中心,上下相等。然后用布条缠于腿上,松紧适度,务必不让人腿打弯。然后在梁上悬一软物,气球棉球均可。然后功者立于下,练时全身放松,脚掌用力,下颚内敛,收肛提气,用头顶百汇穴引领起跳,使身体横空拔起,碰撞悬物,力求高跳轻落。此功练时最苦,也最出功夫。听太师爷讲,直膝拔一寸,屈膝跳一尺。所以要刻苦练习,不可荒废。

三、轻身术

1、踩砖

用完整砖头三十六块,于平地上,一小步一块,先平放,如前法收肛提气,下颚内敛,蹑足潜踪,顶头悬裆,用百汇领跑,到头后往返练习。等跑平稳后再侧立跑稳,最后竖立跑稳即功成。此法主要练习提气和脚下稳健功夫,功夫好的从山上跑着下山,脚底不失准头。

2、走箩筐

买一个大笸箩,竹子编的最好。内装砂子,重量与体重相等。再找一勺子,每日练完功后去除一两。练时提起上去环绕行走,如八卦转圈,要领和趟泥步相同。功成后砂子去完,任可转圜行走为妙。

此法和万籁声前辈所传相同,唯不同处是练习时要顶头,悬裆,下颚内敛,收肛提气,用头顶百汇穴引领行走。

3、跑弓

用竹片做弓二十四个,弓弦力度在三十斤左右。再用一木料做成梯形平托,顶部开口,将弓背固定,然后三弓相连,使其不会摇晃。弓弦中间穿缠一布结,长三寸,做落脚之处。练时一步一组,共八组一字排开,功者放松入静,排除杂念,收肛提气,举步上弦。下颚内敛,蹑足潜踪,用百汇领跑。当前脚在弓弦上下落时,立即迈步过第二弓弦上。如此到头后往返练习。练至跑弓时人在弦上,而弓弦下落不出一指,撤下一弓,改跑两弓,功成再去一只,最后单弓任然可以轻盈跑过为此步功成。此法主要练习轻身提气,功夫好的可做掌上之舞。

3、踏线

找木工做八个如方桌之物,唯独不要桌面,将其翻转过来平放,四脚朝天,于各桌腿顶部打孔备用。然后用绳子编一圆形直径一尺的网片,如蜘蛛网状,四角连一绳子,穿过四角桌腿小孔,垂于腿侧。最后用秤砣四个,栓于四根绳子末端,绳子长短以铁砣落地时,绳网刚好在桌腿顶部张开刚好。秤砣先大后小,开始单个从十斤开始,日后逐渐减小,最后用四个一斤重的铁砣为功成。练时放松入静,排除杂念,收肛提气,举步上网。下颚内敛,蹑足潜踪,用百汇领跑。当前脚落网下落时,迈步过第二网上,如此到头后往返练习。此法是修炼轻身术之绝密方法,功成身轻如燕,据师爷说修为好的,七尺男儿用秤称过不出三斤。

4、走砂踏雪

前面几种功夫成后,平时可于松软细砂或雪地中实地操演,要领如前,唯独步子要小,频率要快,据说一秒钟要换过三步才行。要求功成不留脚印或仅留微微印痕为佳。

5、水上漂

选一水池,宽八尺,长三丈,水深三尺。池中加水离岸边约一寸左右。当前几部轻身功夫有成后,最后再练此功。练时用圆形木板八个,厚约一寸,四周打孔,用四根绳子固定于岸边,让八个木板漂于水面,一步一个,不可歪斜。所用木板直径先大后小,从九寸开始,然后分别是六寸,最后到三寸。行功之时,放松入静,排除杂念,收肛提气,举步上板。下颚内敛,蹑足潜踪,用百汇领跑,步子要小,频率要快。要求水不湿鞋,可轻易快速跑过为妙。

当三寸木板可以轻松跑过后,然后改为油皮纸练习,(现代可用薄膜代替),最后直接与水上疾行,据说太师爷年轻时可走数十步之遥。此法是练蹬萍渡水秘术,练者珍之。

4、万法归一

当前面几种轻功都练成后,每日可于无人之处,高来高走,陆地飞行,走草跨木,逾越攀沿,蹬萍渡水,自由自在,尽兴往来,力竭乃止。

5、备注

以上道家秘传轻功地盘练法已经和盘托出,未作丝毫保留。今整理出来一是让这千古秘技重见天日,使其能成文化遗产得以保护。二是让有缘学习跳高或喜欢轻功者有个参考练习的法子。其中功夫真假,学者细心体悟,认真操练后自然明白贫道言无虚出。

此套功法,是历代师门秘授,不肯轻传。怕有歹人学后做梁上“君子”,贻害社会。这里奉劝修者,如今已不是冷兵时代,纵然你练成一代飞贼,身法如穿云燕子,也逃不脱子弹的攻击。所以权当体育锻炼,有成后可参加体育之跳高比赛,为国争光可也。

怎么练轻功可以3步上房

像武侠片里那样飞来飞去的功夫的确是没有,但是轻功也是存在的,只不过现在人肯下功夫的几乎没有了。

一说轻功人们就会想到飞身上房,就会想到飞檐走壁,人类能不能完成这些呢?能;通过特殊的训练一定能,现在不是有一种运动叫跑酷吗?你看看那些跑酷高手不正是体现出传说中的轻功吗?飞檐走壁真的是如履平地。

有很多人也不止一次的跟我说;世上没有轻功,如果有干吗不去参加奥运会呀!可以稳拿跳高金牌,这些话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难道人家奥委会就没有规则?没有规定动作?无知,无知至极,按你说的不用找轻功高手,去杂技团找那几个钻转动地圈的演员就可以了,一个圈直径有多少?差不多90公分吧?5个叠起来多高?差不多4米5吧?杂技演员几个小翻再一个打翻就能从最顶上的圈里钻过去,如果允许何不让他们去奥运会拿冠军!

轻功,是靠两条腿,并结合力学原理,实现在垂直物体上攀爬一定的高度。轻功的练习方法有很多种,以下轻功三步骤,易学易练,效果显著。

1)练习倒挂金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脚尖的力量,脚尖有力我们才能在墙壁上行走更自如。

动作标准如上图,上身约九十度,也可以与脚垂直(头朝地面)。

时间长短因人而异,循序渐进,一天两次,一周均可见效,直到一次可坚持20分钟以上,这时脚力已具备相当功底。

注:练习时头与地面不宜过高,手可接触地面,为安全起见,应铺上垫子,或者有人在旁,做好安全防护。

2)蛙跳是增长两腿功力最佳方法之一,练习蛙跳的确很累,往往越累的功法就是越有效果的功夫,铁锤磨针,非一日之功,坚持不懈,功到自然成。

3)练好倒挂金钩和蛙跳,再练走壁功就游刃有余了,怎样让自己在垂直的墙面快速向上踏上3、4步,并达到5—6米的高度,却非一日之功 ,走壁功的原理就是速度和力学点,必须在反复的练习中,去用心琢磨,如此持之以恒,你一定能实现轻功梦想。注意了轻功只是武术的一种走壁,翻越高墙是可以的,至于飞起来什么的就是武侠里面的现实中没有的

只能慢慢来,说到现在许多人会说:这不就是武侠书上说的“内力”嘛?是的,内力、内功、气功,你可以用许多名词来形容它,它们所指向的就是同一样东西。神在造人时,是按照他自己的形象为样本的。那么,我们可大胆地推测神很可能也有丹田,或曾经有后来更进化了,并且他的丹田应该比我们强大的多。

世界各国的传说中,上古时代的人有神力,后来慢慢消失。我认为也许是上古的人的丹田更容易发动,发动后的可用力量更强大。可后来人犯了罪,神就使人的丹田麻痹下来,无法再像以往那样自由任意的受控制,所以人就失去了超能力。当然神并没有彻底破坏人的丹田,如果有人愿意修身养性苦苦练习还是能重新激发丹田,这应该就是气功的起始.
 

气功大师李凤山。武侠小说里的绝世轻功真的存在吗? 电影里功夫厨神竟有真实版? 知名的气功大师李凤山日前上中视《改变的起点》节目,自揭年轻时为了练就飞檐走壁等各式神功,接受了难以想像的恐怖训练。而一身武功绝技从不私藏的李凤山除了广传气功武学,甚至还训练了一批功夫厨神,煮菜前得先练功,才能烧出一手好菜,简直是食神真实版再现!

气功大师李凤山。(中视新闻提供)

中国武学总是充满传奇盖世色彩,一身功夫绝技的气功大师李凤山,被主持人问到「电影里飞檐走壁、轻功水上漂等功夫,真的可以练得成吗?」李凤山师父缓缓道出当年他秘练轻功,曾苦捱了无数个地狱特训的日子,『40公斤的铁砂衣穿在身上,每天要跑步还要跑山、甚至还要爬树…再壮的人跑完后还是气喘如马…这样的铁砂衣一穿就三年,每天除了洗澡是不能脱下来的…』,李师父回想当时每天的体力都被消耗殆尽,练到连思考能力都没有了,『一阵子以后师父突然要我们把铁砂衣脱下来,再试试爬墙爬树,结果就跟那个猿猴一样,一窜就上去了,那个时候我真的体会到那种身轻如燕的境界。』

气功大师李凤山。(中视新闻提供)

长期致力于以「吃素、 练功、 发大愿」来健体养生的李凤山师父,对自己门下餐厅里的厨师们也有特别的要求及训练,『这个练功容易让人稳定,尤其是在厨房,功底如果不够的话,厨师光是煮一锅汤,中间跟人家发生冲突,那个煮出来的汤让人家喝了都会有火气。』『有的人刀功要好,速度又要快又要稳定,万一心性不稳定,他突然想到别的事情,就容易发生问题。』李凤山师父餐厅的厨师们每天这番功夫练下来,个个都像真实版的「功夫食神」啊!

怎么练轻功飞起来的

1994年,我上小学四年级,我哥上初中一年级。那时候,我俩攒钱汇款买了一本武功秘籍,准确地说,是一本轻功秘籍。书的封面,画着个和尚,他半蹲在一个大水缸的边缘,貌似刚从地上飞上去的。我说:"这大缸太牢固了,司马光绝对砸不烂。"我哥说:"咱们开始练习吧。"

照着书中的要求,我们购买了两套绑在小腿上的沙包。我和哥哥开始每天绑着沙包上学,于是上学的脚步变得极其沉重。我很用心练习,出家门和快到学校大门的时候,都是跑步冲刺。那时我家在四楼,我们开始在上楼梯时采用双脚跳跃式,从一开始的一次跳两级台阶,慢慢变成跳三级。有时候想挑战一下四级,但我怕变成"四级残废",基本上都选择放弃。

那是一个晴朗的周末,我和哥哥站在乒乓球桌旁,将小腿上的沙包卸下。尽管我们明白,电视上的那些从地上飞到墙上的轻功,都是采用"倒带"达到效果的,但我们还是毅然决定"起飞"一次——原地双脚起跳,征服乒乓球桌。

哥哥先在原地垂直起跳,并让我看看是否超过了乒乓球桌的高度。我说:超过了。他"噌"的一下就上了球桌。哥哥居高临下,说:"弟弟,你上来,就像我这样。"我说:"我......我再练习一下。"我一边原地跳,一边想了想我的同桌晶晶姑娘--可能要永别了,课桌上的"三八线"可以抹去了。我双腿一用力,脚尖一弹,眼睛一黑,小腿胫骨直接撞上球桌边缘,跪倒在桌上。哥哥赶紧帮我检查伤势,说:"破皮,没事。"我说:"哥,你轻功好,以后我们打坏人时你攻上,我攻下。"

现在想来,当时的我们其实已经在练习跑酷了,进入了飞檐走壁的最初级阶段,看到墙我们都会靠瞬间加速在墙上留下一串弧形脚印,嘴里哼哼哈哈的。

在一次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做了一次百米跑测试,我跑了个第二名。第一名跑过来与我惺惺相惜,他说:"差点就被你追到,不然我轻功白练了。"我说:"啊?轻功?"他说:"这是我的秘密——保密哦!"我点点头。放学后,第一名拉着我到了一个角落,从书包里抽出了他的轻功秘籍。"啊!大缸!"我喊道。

我急匆匆赶回家,向哥哥汇报情况。哥哥沉默不语,闭着眼躺在床上,没脱鞋。芦笛牌录音机正放着一首男女对唱,男人的声音比较柔。后来,我才知道他叫张信哲,而那首歌叫《对你有一点动心》。接下来的日子,哥哥常常那样躺着,那样听着歌。对此,我有点耿耿于怀,开始怀念起与哥哥一起练习轻功的日子,开始痛恨那些绵软无力不知所云的情歌。

那仍然是一个晴朗的周末,我再一次站在乒乓球桌旁。一只鸟站在电线上看着我。

当我站在乒乓球桌上时,耳垂下有风划过,一种站在世界肩膀上的感觉顿时占领了我整颗心脏。我迫不及待地冲回家,哥哥仍躺在那里。我说:"哥,我成功了!"哥哥轻声说:"弟弟,你过来,躺在这儿。"我走过去,躺下,十指交叉放在肚脐上,眼睛刚闭上,音乐就流淌进我的心里。那些歌词、那些旋律让我有点措手不及,副歌部分,晶晶姑娘的样子竟然在我脑中成为一幅纯美的简笔素描。

我跳了起来,拿着沙包夺门而出,在院子里跑出一身汗。

时光毫不犹豫地自顾自地埋头前行,整个初中,由于我的轻功基础,只要是用腿的体育项目,我都表现不错,听过终点线旁女生的尖叫,吃过三级跳时扬起的沙子,挡过对方前锋的重炮轰门。中考体育,除了铅球,其他两项用脚的项目都是满分,当时我很后悔小学没买那本《大力金刚掌》。到了高中,练习轻功的日子越来越少,光天化日之下反复跳上乒乓球桌的举动会被视为脑子进水。随着学习任务日益加重,我深刻感受到:轻功让我步履轻盈、健步如飞,却无法让我的学习突飞猛进,也无法让我跟上女生早熟的思维。为了学习,甚至要把自己的青春暂时活埋。

工作后应酬很多,大学时候开过酒吧的我早已对酒产生了恐惧,但常常不得不喝。有一天,我们公司请某局领导吃饭,这位领导很有个性,一坐下来就叫服务员把酒全撤了。他说他想多活几年,他说他从小就喜欢运动,他说他不喝酒这个习惯惹毛了很多领导......他说了很多话,但让我最吃惊的是,他笑着说他小时候练过轻功。我第一个大笑起来,他也大笑起来。我明显地看见,他眼里泛着一抹光。

轻功的基本练法

轻功概述

在传统武功中,轻功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古时练武之人,不论习哪家哪派的功夫,都极重视身法的轻灵,若动作呆滞,则不仅难以制人反易为人所制。故习武者,多兼习轻功。

轻功的原理

轻功与现代体育运动中的跳高、跳远形式相近而实质不同。现代的跳高、跳远,在起跳之前,一定要先奔跑鼓势,奋力而跳跃,猛起猛落,落地沉重,如石下坠。而轻功则不需要奔跑鼓势,只须两足一蹬,即可起高和跃远,其起如飞燕掠空,其落如晴蜒点水,着瓦不响,落地无声。轻功与现代体育运动中跳高、跳远的不同,就在它“轻”和“稳”的特点。能“轻”和“稳”,全赖浮劲在身。《北史》曾记载,禅定寺旗幡竿上绳索断了,有沈光者口里衔着绳索,拍竿而上,直至龙头。事毕又透空而下,以掌拓地,倒行十余步,时人称为肉飞仙。沈光的绝顶功夫乃是苦练而得,即经过若练轻功,体内充满浮劲,故透空而下则如鸟之翼。现代物理学告诉我们,地球上一切物体下坠,都是由于地心的吸引力。排除地心的吸引力,则可自由地上升下降。飞机体质不知比空气多少倍,但由于有发动机所产生的冲力而可在天空自由翱翔。人体也大大地重于空气,以一般人的体质,难升墙上屋,就是从屋顶下坠,也难免折骨断筋。故人要排除地心吸力,必须有一种浮劲。古传内家轻功,以跌坐炼气,或早或晚行功,能将气自由提起与沉着,数年之后能起数丈之高,身轻如羽,墙壁可走,水面可行。印度瑜珈中就有能使人体在空中飘浮的独特修行法。在本站中,我们将介绍的几种武林罕见奇术,这几种功法各有特点,练成皆能随意使身体腾空。

实验证明,生活在有静电场和磁场的地球表面的人,体内存在着生物电流。不过一般人带电都很弱,辐射量也很小。而当人体中某一组织兴奋的时候都可以产生电的变化。即兴奋部位比安静部位的电动势或电位低。

许多气功功法都注重意守丹田,气功名家蒋维乔先生在冈田静坐中说:“丹田是人生精神精力之库。”意守丹田,使丹田部位的神经受到刺激而兴历,由兴奋而产生电的变化,当练功达到高深境界时,人体内的生物电现象会很强烈,静电富集也相当明显。当意守上丹田时,百会穴区域正电荷大量富集,整个头部有向外膨胀的感觉,脸面变红;与此同时,脚底涌泉穴区域(坐着时是会阴穴区域)的负电荷与地球表面的负电荷相排斥,人体就获得了向上的浮力。随着功夫的由浅入深,其程度将由感觉到真实,浮力也越来越大。

内家轻功以吐纳打坐,炼气行功,其理玄妙,除有恒心苦练外,尚需有较高的悟性。除内家轻功外,古时习武之人练的轻功虽方法各异量归结起来,不外乎顶功和铁锡碑两种。所谓顶功,即垂手直立,用脚前掌向上跳,此练弹劲,不可屈膝,不可用拙力,多练则可增身体的汲取功,把体重提向顶部,不使下沉。这与一般飞机的发动机安装于机首,恐属同一原理。但人无羽翼,若无强劲的内气与地心引力相抵斥,则难以在空中作片刻停留,更谈上不凌空飞行。此为顶功练法不如内家轻功之处,所谓铁锡碑,即用锡瓦铁衣附于身上,按一整套的程序练功。本来人身重于空气不知有多少倍,为何反加上许多重物而求身法的轻灵呢?这是因为,如果仅以自身的重量练功,开始固然不觉得沉重,但练久也不会觉得轻松。正如现代体育中的跳高、跳远运动,经过刻苦锻炼,成绩虽能逐渐提高,但却达不到轻的境界。所以轻功练法,必须先在体重之外又加上各种重往返,这样一开始就感到很沉重,但经过艰苦锻炼,就会逐渐适应而不觉沉重。一旦去旧附加的身外重物,自然就顿感十分轻,行走奔跳也会非常的舒适和迅疾。轻功练成之后,窜上纵下如飞菩落叶,在平地行走,则步履轻疾,不扬微尘。只要脚下有一点凭借之物,借得些微承受力,就可履其上如平地。古时相传的草上飞、雪上飘、水面飞行等,皆是仅凭微小的借力。若脚下全无凭借,铁锡碑功功夫练得再高深,也难凌空而行。

练顶功和铁锡碑者,在运用轻功之时,一方面须将内气运至头顶,使全身重量都提到上部,这样只要脚下稍有凭借也可行于其上。另上方面行动又要求迅疾,使其势连绵不断,若稍一迟缓,则气不吸力,力自下沉,力下沉则身体复重如常了。

古时传下的轻功,以顶功和铁锡碑的习练较为普遍,有章可循,稳实可学。身体健康的青年人,若掌握其功法,加上自己的刻苦练习,都可成功。除了武林中普通习练的轻功功法之外,历史上各家各派尚有多种更为隐秘的轻身功夫。其练法不一,其功境也深不可测,我们将在最后选几种介绍给大家。从这几种功法,我们或可窥见各大门派神奇轻功之一斑,有志者若更能依法苦练,证悟玄境,将乃光大中华武功的莫大幸事! 练习轻功必具的条件

习练轻功,必先看有无条件,就顶功和铁锡碑而言非常重视年龄、体质和毅力(内家轻功在年龄和体质上要求较宽,但重毅力和悟性)。练功习武最好从孩童之时就开始,往昔习武世家,小孩在几岁时,父兄即督促其练功,更有甚者,婴儿在襁褓之中,父母即为其按摩槌捏,即所谓胎骨功。五六岁的儿童心无杂念,意志专一,心境尤如碧空清澄朗澈,此时教之练功,心专而易成。又因儿童筋骨柔软,动作灵活,对各种架式模仿能力强,入手快,见功迅速。学习轻功,特别是习练顶和铁锡碑,年龄非常关键,俗谚“童体练轻功,一直往上冲;成人练轻功,总是不是不成功。”一般轻功从10周岁左右开始最合适,过早则筋骨未固,易致伤损,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过迟则筋胃“老化”,不仅练功太过艰难,用铁锡碑更易损伤。

在身体素质方面,要求健康,无疾病,还要求身体动作轻灵,因起高跃远,无不以轻为功,而身躯肥硕的人,由于体质条件所限,纵使苦练,也难望大成,当然,内家轻功也有些殊胜的练法,身躯壮大亦可成功

在毅力上,习练轻功要有超出常人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因为练习轻功(特别是顶功和铁锡碑练法),自始至终,至少要10年左右的时间,其中之艰难困苦,非常人所能忍受,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是不可能练成功的。正因为条件之严,练功之苦,故轻功习之者少而成之者更少。

传统轻功练习必备设施

练习轻功需要很多用具、设施。如木桩、弓房、跳台、铁衣、铅瓦、铁鞋、跑板、护踝等等。

1、木桩 选用坚实的圆木制成,其规格一般直径2寸,长2尺,一半削尖埋入土中固定,另一半露出地面之上,各桩距离以练功者步子的距离为度。

2、跳台 用砖砌成长方形的台身,其规格一般为长5尺,宽3尺,又用同样大小的木板制成台面,盖于砖上,板下四周有约1尺长的边,刚好套在砖台之上,使练功者跳上时不致动摇。初练时高3尺,以后逐渐加高。跳台的另一种制法是做一木架,四脚埋入土中使其牢固,架上铺以木板。台前可挖一沙潭作为起跳点。

3、沙坑 在泥地上挖一深3尺,直径3尺的圆潭,底下铺一层厚沙。随着功夫增加,坑亦逐渐挖深,直至超过头部一尺深为止。

4、铅瓦 用铅制成瓦的形状,内一面略为凹进,如半圆形,与腿形相吻合。一般从4两(16两制)起,逐渐增为半斤、一斤、二斤半、到三斤半为止。也可用铁块来代替。铅瓦要用死铅,方法:将铅放入火中烧红,再放入猪血中粹之,并浸泡三天。如此再烧、再浸泡,总七次,再埋入土中七七四十九天,即可除其“火毒”,然后按练功者小腿外形制成轻重不等铅瓦备用。

限于篇幅及个人精力,且真正练者并不多,这里我姑且偷懒一下,其如弓房、铁衣、铁鞋、跑板、护踝、布架、腿带、竹箕等具体要求及制法,不再介绍,如有需者可与我们联系,为您邮寄。

基础功

学习轻功之前,宜先练基础功——丹田内功。现在的人,身体虽强弱各异,但若未经过气功锻炼,大多上焦满蚀,下焦虚陷,气机紊乱,意气不和。丹田内功就是以特定的方法锻炼人身三宝精、气、神,使百脉通畅,丹田之气充盈。晋代许逊在《灵剑子》中云:“气若功成,筋骨和柔,百关调畅。”丹田内功性命双修,这里为轻功基础,修好命功阶段即可。

功法:

练功时,先做好三调(调身、调息、调心)详细参见基础功>>>三调篇)。简要介绍如下:

第一步:按调身要求摆好姿势,以坐势为佳。全身放松,排除杂念。

第二步:调息,先缓慢地呼出三口气,边呼气边意想着将体内毒素、浊气由全身毛孔放出。然后再做吸气,边吸气边意想干净、清新的宇宙精华之气由百会穴往下流过膻中而至丹田,再意想此精华之气慢慢地滋润全身,全身干净、透明。

第三步:双眼平视,似看到千里之外的光景,即使在黑暗的屋里,也要做这样的观想。如此片刻,目光逐渐移近,垂帘回光,返照祖窍,下观鼻尖,似将千里之光收至目前。此时闭口,鼻呼鼻吸,舌抵上颚,摒除杂念,将千里之光随双目下注丹田,实则以先天之性光下照丹田,并轻轻意守丹田,凝神寂照,神归照临之所,即是真气凝集之处。似守非守,勿忘勿助。

收功:每次练功半小时至1小时后(初学亦可20来分钟,渐增至1小时,甚至数小时),即可收功。收功之时,不可骤然睁奶离去无意想浊气从全身毛孔放出,同时观想宇宙之真气清新、洁净有如甘露从头顶流贯全身洗髓,洗入地下。如此三遍,才慢慢地睁开眼睛,然后可做些自我按摩动作(详见后面辅助功),再缓步行步数分钟,结束练功。

火候:

习练丹田内功,不可不明火假,掌握火假决定功夫的进程和质量。然历代丹家视火假为不传之秘,道都南五祖中之一薛道光赋诗云:“圣人传药不传火,从来火候少人知,莫将大道为儿戏,须共神仙仔细推。”

何谓“火”?何谓“火候”?《脉望》曰:“以气摄精谓之药,以心炼念谓之火。”火,实际上就是指意念,意念的运用,或叫神,或叫我之真意。《金仙证论》曰:“火者社也,……皆我之真意。”火候,指的就是炼丹中用火的掌握。《悟真直指》曰:“金丹全赖以火候修持而成。火者,修持之功力,候者,修持之次序,采药须知迟早,炼药须知时节。”用我们现在通俗的话讲,火候实际上就是指用神(意念)来调息(调节呼吸)。但火候之法度,实难掌握。其中谈得最多的是文火和武火,《医学衷中参西灵:论医士当用静坐之功以悟哲学》中云:“盖静坐之时,用脑中元神,所谓文火也。采阳生时,用心中识神,所谓武火也。由斯而论,静坐之时用文火,当名为凝神照气穴至采阳生时用武火,言可谓凝神入气穴。”元神无意,火起犹温,识神意到,故火起甚烈,对于火候的一般规律,被誉为“万古丹经王”的《周易参同契》云:“首尾武,中间文,始七十、终三旬。”练功之时,主要就是调起火力,念不可起,起则火燥,意不可散,散则火冷。练功中,前半段用武,但又不可故意加重意念呼吸,必须注意武火是在练功过程中形成的;火起之后,则勿忘勿助,自然无为,以文火温养之。练功火候,历来全凭师傅指点,或自己在功中去摸索、领悟,逐步把握其中的要决。道家丹鼎门有“八字火诀”:“似是乃是,自然而然。”学者可细细参悟之。

按语:大道至简至易,本功不仅有助于轻功的修炼,且对健身祛疾都有很好作用。

辅助功法

1、丹田贯气法

丹田贯气法是内功(包括内家拳)的辅助功,此法传之于武术名家张占魁,张又传入室弟子张雨亭。

初习内功,许多人最感困难的是丹田取得得气感。所谓得气感即意守丹田或引气下沉丹田时,丹田处有一股气流跳动。往往有一些人,虽练了很长时间的功,但毫无丹田得气感。究其原因,既有练功不得法,也关于各人身体素质。丹田贯气法即是针对上述情况的一种辅助功法。可以练丹田内功的前后行之。具体练法分三步:

第一步:两腿微曲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微成内八字,十趾抓地;舌尖轻抵上颚,悬顶,竖项,微收颔,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提肛松采、松小腹,两手自然下垂于两腿侧,全身放松,意守丹田,虚心涵空。两眼平视远方或垂下眼帘视鼻端。

第二步:接上势,两手紧握成拳,分别移向后背,以背食指根部(即拳尖)抵住各一侧的肾俞穴(本穴在第十四脊椎,即腰二椎下凹窝,左右向外各量一寸五分,按之有痛胀感,即为此穴位),要用力,以穴位感到有力或痛胀为宜。然后晃动腰腹部,先左扭——前仰——右扭——后俯,顺时针成1圈,幅度要尽量大,共晃动80-100圈,接着逆时针晃动80-100圈。当然,如感晃动太吃力,可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注意:晃动时,一定要晃动腰腹部,以小腹丹田部位带动腰部晃动,头部要保持端正,保持内功身法要求,千万不要以头部去带动腰腹晃动。否则不仅感到吃力,更会导致内气上浮,头晕、脑胀。

晃动后稍停,意守丹田,可以两拳尖在两肾俞穴揉动30~40下,要用力,以穴位有酸胀热感为宜。

第三步:接上势,两拳变掌,从肾俞穴分别经两胁前移,紧贴小腹。拇指紧按小腹上缘,余四指向下,紧按小腹下缘,两手虎口相对,中间突出丹田部位,然后上下拦动小腹30~40次,此时意守丹田,气沉小腹,切不可上浮。

本法一般习练10~60天就能获得丹田有气感,注意练功期间要节制生生活。本法又称:“晃气海,抖丹田”,还能医治腰腿乏力、心率不齐等病症。

2、按摩洗髓法

相传达摩有《洗髓金经》传世,但其修炼之法却一直秘而不宣。宋人司议郎蒲虔贯的《保生要录》中谈了些导引按摩之法:“故手足欲其屈伸,两臂欲左挽右挽如挽弓法,或两手双拓如拓头法,或两拳筑空,或两手臂左右前后轻摆,或头顶左右顾,或腰胯左右转、时俯时仰,或两手相捉细细捩如洗手法,或两手掌相摩令热,掩目摩面,事闲随意用之,各十数过而已。每日频行,必身轻目明,筋节血脉调畅,饮食易消,无所壅滞。体中小不佳,快为之即解。”这些内容,古往今来为人们练功养生所常行。

《勿药元诠?金丹秘诀》载有著名的“十六宜”:“发宜常梳,面宜多擦,目宜常运,耳宜常弹,舌宜抵颚,齿宜常叩,津宜数咽,浊宜常呵,背宜常暖,胸宜常护,腹宜常摩,欲道宜常摄,肢节宜常摇,足心宜常擦,皮肤宜常沐浴,大小便宜闭口勿言。”这些养生诀简单易行,收效显著,是我国人民在温长的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这里,我们从配合习练丹田内功及轻功的角度,删敏就痢,取其精华,编成按摩洗髓19式。这些辅助功法用于功前功后,睡前醒后,可疏通气血、调整阴阳,柔筋强骨,增强功效。辅助功或整套操作,也可选择部分动作,若能习之以常,持之以恒,必对习练丹田内功、轻功,强身健体产生莫大的功效。

(1)搓手

双手合十,两中指对鼻尖,一上一下地对搓手掌,直至发热;手掌发热后,再互搓手背,先以左手掌搓右手背,复用右手掌搓左手背。搓时手背不动,手掌在手背上来回搓。

(2)浴面(干擦脸)

以搓热的双手掌贴于两颊上,大拇指交于太阳穴处,双掌一上一下地抚浴整个面部。一上一下为一次共行36次。

(3)干梳头

双手掌按于前额,手指朝上,十指为梳,稍用力由前额经头顶百会梳至后脑,共行36次。

(4)运转百会

两手重叠,内外劳宫穴相对(男子左手在下,右手压右手;女子右手在下,左手在上)置于头顶使劳宫穴紧贴百会穴,推动头皮旋转。先逆时针转16次,再顺时针转16次,反复共36次。

(5)按摩眼部

以搓热之双掌捂在眼部,以掌心劳宫穴对准眼睛。逆时针方向转6次,再逆顺时针方向转6次,反复共36次。

(6)擦鼻梁

两手握成空拳,以大拇指第二节一上一下循按按鼻梁。一上一下为一次,共36次。

(7)揉按太阳穴

双手掌按着前额,两大拇指按着太阳穴,同对按逆时针方向揉转6次,再按顺时针方向揉转6次,再按顺时针方向揉转6次,反复共36次。

(8)鸣天鼓

用两手心将两耳翼向前压伏,以两手的中指和食敲打风府穴,使耳内有如击鼓般的轰鸣。连做36次。

(9)叩齿

上下齿相叩击36次。

(10)漱口

将上下牙齿相叩,用气漱口,共36次。

(11)搅海

用舌在牙齿的内外以顺逆方搅、舔各36次,然后将口中唾液分3次咽下。

(12)搓两耳

用双掌分别按住两耳,做上推下搓运动。向下推时手掌以柔劲充分按摩耳、耳轮等整个耳面及听会、听宫、耳门等穴位和耳旁的上关、下关穴位;向下搓揉时用手掌按摩耳背。如此一上一下为一次,共做36次。

(13)拿项

用整个手拿住颈项,配合呼吸,吸气时抓紧上提,呼气时放松。左、右手轮换,共做36次。

(14)揉肩

用左手托住右肘揉左肩,顺逆为18次,然后用右手托住右肘揉右肩,顺逆各18次。

(15)揉摩腹部

双手重叠于小腹之上,先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向顺时针方向揉转36~108圈,再两手交换位置,逆时针方向揉转36~108圈。揉时手掌紧贴住腹皮,但不可重压,均匀缓慢地揉动,腹皮与手掌一起动。

(16)搓两肾

两手掌置腰背,两手指尖相对,两手劳宫穴对肾俞穴,配合呼吸,吸气时两手向上搓按,呼气时两手向下搓按。可稍用力,但以舒服为度。一上一下为一次,共做36次。

(17)揉按膝关

两腿放平,大腿与小腿成90度,两手掌分另置于两膝鹤顶穴上,顺时针揉按6次,逆时针揉按6次,交替揉转共36次。

(18)搓涌泉

用左手劳宫穴搓右脚心涌泉穴,右手劳宫穴搓右脚心涌泉穴,一推一送地搓,左右各36次。

(19)搓揉肾囊

先用左手揉搓肾囊(女子搓揉小腹)36次,再换右手36次。

轻功初级功

习练轻功,特别强调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最基础处起步,由易到难,由浅而深,老老实实地按步骤进行,不能擅自跨越某一练功步骤,此其一;其二,每日练功,在强度上也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一口吃一个胖子,不顾自己身体的承受程度而接命加大练功量。贪功冒进往往损伤身体而练一日养十日,欲速反而不达。循序渐进,是每个练功者要时时把握的一大原则。

轻功初级功由跑步、跑桩、跑砖、顶功几个练功层次组成,其目的在于锻炼脚步的轻稳和身体的浮劲。

一、跑步

跑步功夫可为轻功的基础之基础,此步功夫少年八九岁左右就可开始练习。

1、跑前准备:

准备活动的内容可以自己编排。一般先由走至慢跑几分钟,再做些徒手体操、将上肢、躯干、腿和脚都做充分的活动,特别注意转动脖子、腰、膝和脚部。准备活动进行10~20分钟,以全身发暖微微出汗 度。然后可立即做跑步练习。

2、跑时两腿的动作要领:

练习跑步注意两腿的动作很重要。跑步时从前脚触地点到身体移动重心线下,这阶段称重心脚着地缓冲阶段,这个阶段身体对前下方的地面造成压力,因而产生一个向后上方的支撑反作用力,阻碍人体的前进。尽量减少这个阻力的办法就是脚的着地点要离身体重心射影线近一些,脚着地后膝关节迅速弯屈,作好缓冲动作,以减少这个阶段的阻力。

由脚移到身体重心射影线下,到脚离开地面,称为后蹬阶段,这是形成向前跑的主要动力阶段。此阶段的要点是后腿蹬直,髋、膝、踝三个关节应充分伸展,由此获得向前的推力。

两腿是义叉运动的,当一条腿后蹬时,另一条腿则向前摆,前摆动作和后蹬动作同时进行。前摆的要点是方向要正,并带动臀部向前。

后腿蹬地后,人体就腾空而起,在腾空阶段,动作要放松,让身体随着惯性向前。在整个跑步动作中,后蹬腿的肌肉积极收缩,而在脚落地的缓冲和腾空阶段,肌肉要尽量放松,这样就能跑得更轻松、更快、更远。

3、跑时脚着地的要领

跑步时脚着地一般有三种情况:脚掌先着地;脚跟先着地;全脚着地。三种情况,应该采用哪种呢?我们有必要先了解脚的结构特点。

除少数人的脚是扁平之外,大多数人的脚是弓形的,有所谓的“脚弓”。脚弓由主要由骨骼和韧带组成,其结构象个拱桥,能承受巨大的压力,坚固而富于弹性。脚部还有很多关节,关节里的软骨和韧带副于弹性,跑动中能缓解外力的震动,从而保护人体不受损伤。

跑时用脚跟先着地的话,由于要脚跟需滚动脚前掌才能进行后蹬,需要一个过程,影响了前进速度。又由于用脚跟着地,足弓的缓冲作用发挥不出来,产生较大震动,容易引起膝关节的损伤,更会引起大脑和内脏器官受到震动而损伤,所以一般跑步都不会采用脚跟着地的方法。

脚前掌先着地是较好的方法。在脚的各个部位中,脚骨和韧带集中在脚的中部和前部,脚前掌宽而薄,弹性较好,以脚前掌先着地,可维持身体平衡,缓冲外来的震动和阻力,所以跑步练习以脚前掌先着地为好,开始可能较费力,可先用全脚掌着地,练习一段时间后,再逐渐采用脚前掌先着地的方法练习。

以脚前掌先着地的方法练习一段时间后,还要更上一层楼,改为仅用脚尖点地而跑。只有这时,才具有初步的轻功练习特点。因为用脚掌着,步伐踏实,而踏实则身体就能轻灵;用脚尖点地,则步虚,步虚则身体易轻灵。当然脚尖点地而跑,难度很大,只能循序渐进。

二、跑桩

跑桩是轻功初级功的第二步,分跑马桩、九宫桩、梅花桩几种。

1、马桩

当以脚尖点地跑的练习进行约半年之后,就可进入马桩练习了。

马桩的制作:以长2尺左右,直径2寸左右的圆木,根据自己步伐大小一步一桩,一字直行排开,至少二三十根,条件允许可直排数百米远近。

对于平时只在平地奔跑的人来说,初上桩,其难度是非常之大的。桩面很窄,跑时只能用脚尖,着力处非常小,稍有不慎,就很容易踏空,初时,可先练习桩上行走,由慢走到快走,再过渡到跑,同样先慢到快,循序渐进。练跑之初非常困难,一个月左右可稍熟悉,如苦练半年一年,就是闭上眼,也不会踏空。

九宫桩

九宫桩是一种有奔跑次序的桩式。用与马桩相同的桩木九根,按九宫方位埋好,练习时从一宫到九宫,又从九宫到一宫不断循环于九根木桩之间,速度也是由慢而快。(九宫桩排法:九根桩分别编号为1~9,由北到南三排每排三根,我们面对北方,次序为:5、1、7;6、9、3;2、8、4。)

梅花桩

所用桩木与上同,在土中钉成梅花五瓣的形状,每五根桩为一组,多则六、七组、,少则三、四组。跑梅花桩,不同于马桩的直来直去民不同于九宫的从一而九从九而一的规定路线。马桩只有前进之法,九宫虽较马桩灵活,但线中有一定的规矩。跑梅花桩则前后左右随意奔跃,既锻炼脚步的轻灵,又可练习躲闪腾挪,轻如狸猫,敏似猿猴之功。梅花桩难度很大,需经长期苦练才能纯熟。

整个跑桩功夫,重在锻炼脚下稳劲,不致发飘,是为轻功的重要基础功夫。

三、跑砖(跑弓)

在跑桩功夫练得纯熟之后,脚下的稳劲和身体的灵活性已相当可观,就转而练习跑弓。跑弓功夫是由稳劲向浮劲过渡的阶段。跑砖一法,其目的和效果与跑弓大致相同,如因弓房设置有困难,可改练跑砖。跑砖这功,随砖 不同放置,可分为三个阶段。

1、平铺砖

选较厚的砖360块,平铺地上,每距一步放置一块,排成长列,练功之时即在砖上来回奔跑,此步功夫,看似比梅花桩还要容易,但它要求点砖即过,不可发声响。

2、侧立砖

待在平铺砖上能自如地往来飞行,毫无声响时,再将砖侧立起来练习。此时在步伐的轻、稳上要求更为严格,直至在侧立砖上奔走而能寂然无声,砖不绝不倒时,则转入下步。

3、竖立砖

此时将砖直竖起来,直竖之砖更易倒伏,能落脚的面积更小。这一步功夫严格锻炼落脚的准、身法的轻和稳。等到练得奔跑自如而砖安稳不倒时,还可另选薄砖练习。不断加大难度,久久纯熟。跑砖之功即告大成。

四、顶功

顶功是练向上弹跳之劲。选一平地,身子正直站立,两手下垂,两腿并拢,用脚前掌向上弹跳。跳时两膝盖不得弯曲,同时意念上引,也就是意想头顶向上顶劲,有一鹤冲天之势。如久练之则意到气到,以意领气,功到自然成。每天早晚练习,不计次数,感到疲劳炎止。能直膝跳起1寸,则屈膝可跳起1尺,直膝跳起1尺,则屈膝可跳起1丈。所以古时练功家云:“一寸管一尺,一尺管一丈”。顶功如能练到直膝跳起1尺,则轻功的初级功功夫就算练成了。

五、习练初级功的注意事项

1、轻功初级功运动量大,消耗体能多,练功期间,注意饮食营养,保证睡眠,少年人每天可睡10个小时左右,最低不能少于8小时。

2、初级功与丹田内功同时习练,丹田内功可安排在晚上子时(23时到凌晨1点)。

3、要特别注意安全。桩功、砖功都有一定的危险性,精神集中,由慢而快。

4、练功后出汗太多,不能马上洗冷水澡,也不宜用冷毛巾擦汗。出汗时全身毛孔开张,骤然遇冷,容易感冒。

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要长久坚持,不可一天打鱼三天晒网。

轻功中级功

学功者经过二三年的艰苦锻炼,在初级功的各的练习项目都打下坚实的基础后,就可转入中级功的学习了。

对于轻功中级阶段的锻炼,各门各派的方法可说是五花八门。应该承认,自古传下的种种练功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锻炼的目的和效果,但若无师傅亲传,往往在众多的练功项目面前莫衷一是,不知该练哪种,先练哪种。这是许多学习者感到非常困惑的难题。我们经过对各门派、各种练功方法的进一步考察,并结合前人练功的成功经验,将轻功中级阶段的功夫概括为“为檐走壁”和“踏雪无痕”两大类。前者为向上跳跃之法,后者为平行奔走如草上飞、雪上飘、水上行等之法。每类之下,各选最稳妥有效的练习方法若干项,并说明其练习的先后次序,使学习者有章可循,有法可参,不至于苦自摸索而走入歧途,徒费许多时间和精力。我们在中级功中所安排的练习项目,是传统上各门派中最普通的常规练习方法,其锻炼效果是经过时间检验的。至于内家轻功中的各种中层功夫,我们将在后面的各派精纯轻功中作介绍。

“为檐走壁”和“踏雪无痕”各有许多锻炼项目,我们依功夫的进阶安排于后,希望练功者一项一项循序渐进地习练。不可专挑自己喜欢的项目练,也不可擅自打乱项目的先后次序而练。循序进行,一项一项地打下坚实的基础,是达到上乘境界的最佳途径。

按语:鉴于轻功练习的艰难困苦,非有超人一等的毅力与决心不可的,而现代人多心气浮躁,不能有始有终,更无此毅力决心,当然也无此精力,无非存在着一种猎奇的心理,而轻功的练成不存在一丝一毫的投机取巧之处,故在此对中级功的功法只作大概介绍,让大家对神秘的轻功练法有个大概了解,也就足够了。当然这也是在下偷懒的一个借口罢!

一、飞檐走壁练习法

整个飞檐走壁功夫的练习项目大致有:跳坑、跳台、点豆、跳沙、带铅、带铁、着鞋、拈功、跳墙、游墙等几种。

跳坑

跳坑练习是在初级功顶功练至直膝仅用弹轻跳起一尺后接着进行的。开始练习跳坑时,先挖三尺深的坑,人站坑中,先向前,再向后、向左、向右,分别练习纯熟,能轻灵而上后渐渐加深坑的深度,直到达到超过头顶一二尺左右。以后再带铅如法练习,功夫日深。

跳台

跳台与跳坑虽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仍有所区别,两者可同阶段练习。练法,先做跳台,起始三尺左右,逐步加高。先是面对跳台,再背向、左侧向、右侧向分别练习,以跳上不发出声响为好。

点豆

点豆功夫,必须在跳坑、跳台功夫练成后才能进行。练法与跳坑、跳台同,只不过在起跳的地面上铺一层木板或石板,并在板上再铺一层黄豆或豌豆。开始时注意滑倒,本法主要是练习逐渐减少脚下的借力,功成后,可借微小力量跃起。

跳沙

跳沙主要练来回跳跃之法。此法比点豆难度更大,因豆的质地重实,只要能止住它的滚动,有功夫者脚点其上,也还能承受得住。但湖沙细小而松软,很轻的物体点到上面还会留下痕迹。如要求人跳其上而不留痕迹,其难度可想而知。此法是人体完全立于沙上,而是人在坑中跳起,仅用两脚尖轻轻在沙上一点,稍微借力,即返身跳回,沙上不许留下脚点的痕迹。方法是将坑上边沿四周都铺上厚厚的湖沙,然后人立坑中,向前跳起,在脚尖稍微触及沙时,就立即拧身向后一跳,回到坑中;然后向后跳出,如法再跳回坑中,再向左、向右如法练习。

跳沙之法在轻身功夫中非常重要,如果不善于往回跳,则功夫就仍很粗浅。如我们跳入一高墙之内,身子已飞过了墙,却突然发现落下之处是水池或壕沟等,决不能下,此时就可运用这种功夫,回跳出墙。或者飞身跃入,忽然踩上翻板,势必下陷坑,为人所擒。有了这种功夫,脚下只稍一借力,就可飞身而出,不致为人所算。

铁锡碑

带铅、穿铁衣和穿铁底鞋之法,习惯上统称为铁锡碑。当然并非仅是带铅、穿铁衣和穿铁底鞋就能生效,还在此过程中结合跳坑、跳台、跳沙等法同时练习。铁锡碑练功比之空身跳跃可说有事半功倍的功效。在功成后,将铅瓦、铁衣、铁底鞋卸掉之时,要逐渐卸去,次序应由上而下,即先脱铁衣,再脱铅瓦,最后去掉铁鞋,在每去掉一样后,要先适应一段时间,再去掉另一样。注意,千万不能由下而上。

一般是先带铅瓦练习,二年后脱去铅瓦再穿上铁衣,三年后,铁衣不脱,再缚上铅瓦。铅瓦需用熟铅制成,先选用较轻的,一般以四两一块为宜,双腿各带一块,每隔三个月加四两,逐渐换上厚重的铅瓦。初练不可贪功。缚上铅瓦时,要用丝棉衬垫在里面,再合在腿上,外面用绷带紧紧缚紧,使它固定,否则在跳跃时,因震动而与腿骨摩擦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切记,带上铅瓦后,即便在洗澡时,脱下后,也要马上缚上,不能卸下。

一般带铅二年后,就可以穿铁衣练习了,先将铅瓦去掉,穿上铁背心,最初重七斤(古十六两制)。三个月后将铁加重,以一斤为度,以后每月加一次。一年后,铁衣已有二十斤,此时不需再加,再将铅瓦带上,从每边腿四两重开始,约一个月加重四两,加到每腿七斤时,不必再加,将铁背心换成铁袄,从二十五斤开始,三个月后加一斤,加到四十斤为止。此时,仍能行以上功夫,不感到疲倦困苦,功夫也就达到八九成了。

注意,以上加重时间间隔可根据自身条件适当延长,待完成适应不觉困苦时再加重。千万不可贪功。

练习轻功的人,对于穿鞋也是十分讲究的,不同常人。开始练功时,先穿较薄毛布底鞋,此时尚无什么功夫,跳纵时容易打滑跌倒,毛布底鞋较涩滞,可以稍为借力。稍后,可将鞋底加厚,使之稍有重量,脚下不致发飘。再进一步则用牛皮制成鞋底,此时借其滑溜的特点,练习爬爪之力。功夫过半后,就换上木底鞋,再进一步就需穿铁底鞋了。每只脚加重到四斤为止。

跑墙

跑墙功夫不是练习腾跃,而是锻炼仅凭两脚尖的功夫,粘住墙面,直升而上的能力。此功从跑板练起,跑板先钉有横木,支起一端,形成一定坡度,先逐级跑上,再逐级倒退下来。逐渐加大坡度,并削底横木的厚度,最后撤掉横木,直至跑板与墙面平贴为止。此功关键全在善于借力、奔跑迅速两点,如稍一迟滞,则立刻下降。

游墙

游墙又名爬壁功、挂画。擅此术者,能以背贴墙,用肘踵之力,在墙面行功,形如壁虎游于墙上,故名。此功与跑墙相近,只是人的位置与跑墙正好相反,跑墙是面对墙面,以两脚尖之力奔跑而上;而游墙则是以背贴墙靠两肘两踵之力而上。此法练习十分不易,能成全功者仅百分之几而已。开始先练习仰卧于地面,在地面上行走纯熟,如蛇行,再在一凸凹不平的墙面上练习,逐渐敲平墙面,日久功成。

拈功

拈功是专练以指借力的,以辅助腾跃之不足。主练大、食、中三指,先练拔桩,钉一直径一寸左右圆木于地面,用三指拔出,交替练习左右手。再于墙上钉立若干横木,露现墙面少许,以三指拈住,使身体悬空,在上面游走自如后即可成功。

为你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