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艺术》就是生活的哲学

发布者:谁的歌声 2023-4-2 02:16

文/张谊和

非常感谢林语堂先生的《生活的艺术》,读来是收获满满。

生活的艺术是一个“执中而不失其正”的生活哲学。简单一点就是“度”的把握,如辛弃疾曾说“物无美恶,过则为灾”,即任何人的生活中都不可“过度”。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

在物质生活方面,你看“吃喝拉撒”哪一项不是这样?吃多了不行、吃不上了也不行;喝多了不行,不能喝了也不行;拉多了不行,不能拉了也不行;撒少了不行,撒多了也不行。林语堂在“生命的享受”人类的快乐属于感觉一节中说:人类的快乐都发自生物性快乐。他说美国的的一位大学校长每年的新生演说,总是讲那句有智慧的话:“我要你们记住两件事:读《圣经》和使大便畅通”。当时真不理解大学校长的“智慧”之处,还是在大学新生开学的演讲上。后来慢慢地也就知道了,无论哪一项“过度”了,都会使身体致病了。前段时间一直想写一下老年人的生活问题,吃药比吃饭多,与药相伴是常态,生活处处在“矛盾”中。如患有痔疮最核心的问题是防止便秘,你要防止便秘必用点泄火的药,可泄火了,胃又不行了。你老年了要补点钙吧,可补钙后又便秘了。相互都矛盾着——时时有矛盾,处处是矛盾。

在精神生活方面,林语堂关于“真文学”和“真实文学”的论述,非常的认同。“真文学”是自己的所观、所感、所言,而不是摘抄别人的收获与感言。“真实文学”是生活中心灵的碰撞,观念如流泉,到了非写出来不可,写出来如释重负的感觉文字。当一个作者觉得他的头脑中有如电阵一般的搅扰,觉得非将他的观念发泄出来不能安,乃将它们写在纸上觉如释重负,这就是文学的产生。同样,如果出卖良心作违心之论,那就如堕胎一样,落地即死。还有他的做“人”可,做“文”也可,但做“文人”不可观点,也告诫人们不要贪图名利,且出名的文人都是死后才出名的。你不可能等到出名那一天,因为你已经死了。所以人们不要让自己的灵魂和欲念发生病变,不要拿欲求和奢望衡量进步,不要比房子、金钱的多少,让自己的精神不安宁。

读林老先生的书真是享受,每个章节都有收获。读林老先生的书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哲学也可成为轻松的拉家常,而整理读书笔记则是崇拜的举动了。整理《生活的艺术》笔记35000字,A4纸27页,可谓“巨作”了。相当于看了一遍书,整理笔记又写薄了这本书,校对整理的笔记又巩固了一遍书。特别的是校对时,又多次翻开书,核实不准确的字词,也防止真正定稿后应用时“以讹传讹”吧!加之前期搜索的关于林语堂的百度简介材料,还有时常不时常关注林语堂的材料,算是全方位熟悉了林先生。

在《生活的艺术中》中“推荐”了许多的书,都纳入了自己的购书目录。如张潮的《幽梦影》“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生活是永远读不完的书,真正的“生活的艺术”是一生都要“读书”,更是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另解吧——书就是路,路就是书。

生活的艺术就应如艺术的生活。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的许多观点,就是现代提倡的“康养”概念,尤其是“人类即会因预防疾病而进食,而不再为医治疾病而吃药”,给人们以更多的指导。所以,人们不要糟蹋自己良好的身体,真正出问题了后悔也来不及了。推荐大家读一下林语堂的书,一书一卷、一菜一饭,为生活所必需,这是生活的哲学。

(图片源自网络)

《当代散文》由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办,散文双月刊,主要发表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欢迎山东籍散文作家申请加入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年举办各种散文活动,为作家提供图书出版服务,欢迎联系。联系电话:13853164811、18765312921、18653131587;投稿邮箱:ddsww2022@163.com

壹点号当代散文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