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某市中考的作文题为“食趣”,题目中只有一句提示语:“生活处处有趣味,单是食趣就颇多。”
“食”为“表”。我们每天一日三餐离不开食物,与食物有关的故事应该有很多很多,所以选材似乎很简单,素材貌似信手拈来,可是,我们不能只关注“食”,还要关注“趣”。
“趣”为“里”。但“趣”又不能是简简单单吃吃喝喝的“趣”,可能是在一家人一起制作某种食物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那种其乐融融的状态,或者是在参与时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等等。
汪曾祺的一句话或许能概括这个题目背后隐含的所有信息,他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这句话朴素而别有深意。如果考生能通过“食趣”写出生活的滋味,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写出积极乐观的生活观,那作文就基本成了。
现在来欣赏两位考生的满分作文,一篇记叙文,一篇偏向散文。
本文“食趣”十足,通过一个简简单单的事情,呈现一家人相亲相爱的美好画面。
“趣”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我”观察螃蟹颜色的变化,一家人忙着解草绳,爷爷第一个吃螃蟹,“我”咬不动蟹钳。
如何表现“趣”呢?
首先是抓细节,小孩子看见好吃的手舞足蹈没什么奇怪的,没想到爷爷表现得比小孩子还着急还兴奋,“他双手一握,眉头一拧,咔——”这句一下子把气氛点燃了;其次是感受细腻,当蟹壳由青慢慢变红的时候,作者的感觉是“锅里有一个看不见的魔术师”,这个形容就很有意思,写出了人物内心的惊奇与欣喜。
作者也善于构思,家里每一个人都“出镜”了,而且方式都不一样,爸爸绑,妈妈蒸,“我”旁观,爷爷带头吃,热闹又温馨。本文的“趣”是有灵魂的,因为一家人其乐融融,那点点滴滴的“趣”就有了非凡的意义,或者说,是每个成员真诚实意的付出,让整个家庭充满了欢乐。
两篇文章的内容和风格都不同。
上一篇《食趣》着眼于“看”与“听”,重在渲染吃的氛围,字里行间洋溢着欢声笑语;这一篇重在“看”“嗅”和“品”,文字间流淌着特别鲜明的色、香、味。前者是小吃货,后者是个美食家,前文偏动,后文偏静。
哪一篇更好呢?个人更喜欢第二篇。
本文貌似写豆腐脑,实则写吃的心境,而写吃也是在写生活。在吃之前,先欣赏它优雅飘逸的热气、晶莹剔透的色泽、轻柔温润的风姿,这就好像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做什么事都不要心浮气躁,要学会享受当下;在吃的过程中,或者一勺一勺地细细品尝,或者酣畅淋漓地大口吞咽,这似乎告诉大家平时要注意把握学习、工作的进度和节奏,不可一直慢悠悠,不要总是急于求成;还要在意和谁吃,就像我们交友一样,要和意气相投的相处。这不仅讲了“吃”的趣味,更讲了生活的乐趣。
另外,语言细腻,如丝绸一般;布局合理,如精美的建筑;小事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这思维不像十几岁孩子。
你喜欢哪一篇?为什么呢?欢迎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