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古诗大全 走进古人的春节情怀

发布者:冰残飞雪 2022-5-18 11:14

春季是我国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这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可以说春节就是我们生活中不能或缺的,因此不少的古诗就对春节有不少的描述和赞美等等哦。那你知道春节古诗有哪些吗?今天就带着大家从古诗的角度去感受一下春节吧。

众所周知,春节也叫过年,“年”在古时候称呼是不一样的。比如:唐尧虞舜时期将“年”称作“载”,夏朝时候称为“岁”,殷商时期称作“祀”,到了周朝开始称作“年”。所以,我们现在常常说的“年”,就是从周朝开始的。到了西汉汉武帝时期,春节正式确立,当时被称为正日或者正旦。值得一提的是,在民国以前,春节是迎接立春的,正月初一一般称为“元旦”。到了民国后,公历1月1日被称为“元旦”,正月初一被定义为“春节”,也就有了常说的“一年两头春”的说法。

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已经有了庆祝春节的记载,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能说明过年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据记载,描写春节的诗人,三国曹植堪称鼻祖,他有一首《元会》,诗人描绘出春节祥和欢快的情景,从此历朝历代的诗人,便开始以春节为主题创作诗文了,正是这些文人通过文字的记载,让后人得知古代人过春节会有更多的仪式,一些习俗到如今已经消失,只能靠着想象意会了。

在古代,有一部分关于春节的诗是应制之作,因为从历史角度去看,春节礼俗一般是由上及下,有官方到民间而形成,因此在春节这个大日子,朝臣们会写诗记录,这类诗一般体现出端庄典雅,气势恢宏的艺术魅力。当然,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日子,诗人借此抒发心绪。他们的情感是丰富的,有对过往生活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还有漂泊在外无法与家人团聚的悲伤,总之情感复杂,体现出我国独有的民族心态。如果拿我国过春节的欢庆场面与欧美过节狂欢做对比,那么我国的文化底蕴与民族精神,西方人是无法比拟的。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有一首著名的《元日》,这首诗短短两句,但将春节写到极致。这首诗是他拜相后,为了摆脱宋朝的危机,上书改革,同一年的春节,他看到家家户户在准备过节,联想到社会新气象,有感而发做出此诗。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便描写出过春节欢闹的场面,人们饮屠苏酒以庆祝春节。二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意思很直白,描写太阳升起,家家户户门上桃符旧换新。这是一首即景之作,内容取材民间,写出放鞭炮、饮屠苏酒,换桃符等欢度春节的民俗。

我国传统节日的古诗词,是中华文明的特色,博大而深远,诗文中展现出民俗民情,暗含着民族思想与道德修养,让我国文化经久不衰又发扬光大。古代文人用细腻的笔法与尖锐的视角,让民族精神融入于文字之中。在历史的长河中,诗文不单纯是文字,也不仅只有欢闹情景,更重要的是诗文还可以唤起后人对春节的情意,让后人不要淡忘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不论是哪个民族,不论是身居何方,只要流淌着中国人的血液,我们必须承载华夏文明的精髓。今天是大年初一春节,我们一起来欣赏十首关于春节的古诗,体会古人细腻的情感与春节情怀,相信你会受到感触。

拜年

文征明 〔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己亥除夕拜年作

蔡新 〔清〕

蔡州万里竟废眠,新夜寰宇除旧颜。

拜得天伦穷地远,年年此夕尽团圆。

己雨初润干涸地,亥士高歌振霄宇。

喜如劲风破灰霾,乐君眸清见红日。

拜年人

苏泂 〔宋〕

来车去马拜纷纷,岁岁年年不惮烦。

拜得老人山上去,一番儿女各当门。

贺岁

刘克庄 〔宋〕

遍行海角与天涯,烟阁云台不似家。

无肉并无子猷竹,失侯不失邵平瓜。

难藏白发惟菱照,晚悟朱荣若槿花。

惭愧孙曾来贺岁,劝翁椒酒各斟些。

新年作

刘长卿〔唐〕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卜算子·江上见新年

朱敦儒〔宋〕

江上见新年,年夜听春雨。

有个人人领略春,粉澹红轻注。

深劝玉东西,低唱黄金缕。

拈底梅花总是愁,酒尽人归去。

新年五首

苏轼〔宋〕

北渚集群鹭,新年何所之。

尽归乔木寺,分占结巢枝。

生物会有役,谋身各及时。

何当禁毕弋,看引雪衣儿。

新年

贾岛〔唐〕

嗟以龙钟身,如何岁复新。

石门思隐久,铜镜强窥频。

花发新移树,心知故国春。

谁能平此恨,岂是北宗人。

新年

真山民〔宋〕

妆点春光到眼边,冻消残雪暖生烟。

杏桃催换新颜色,惟有寒梅花一年。

新年呈友

许棠〔唐〕

一月月相似,一年年不同。

清晨窥古镜,旅貌近衰翁。

处世闲难得,关身事半空。

浮生能几许,莫惜醉春风。

这10首讲过年的最美古诗,可以让孩子暂时忘掉恐慌,过个好年。

今年过年,你是在家里陪伴家人共渡难关,还是在他乡无法归去?

无论如何,今年过年的种种新闻和经历,都会成为我们的回忆,深深印烙在我们心理,给我们前行的希望和力量:因为,不会有比这更糟的了。

今天,我要分享几首绝美的古诗词,都是讲述过年的,有喜庆快乐,有憧憬未来,也有思乡心切,家长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品品,跳出当下,看看古人是如何应对人生中的喜庆和不如意。

你会发现,我们当下所经历的,古人其实也都经历过。再回头看看我们当下,也就没有那么多忧虑和恐慌。让我们细品过年带给古人的幸福or忧愁or希望,和孩子一起,忘掉恐慌,畅想未来。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释义: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王安石的这首名篇,把新年的喜庆,描写的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诗经七月》

西周

朋酒斯享,日杀羔羊,跻彼公堂,

称彼觥,万寿无疆。

韩国人曾经还想把“春节”申请为他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是有点不自量力。要知道,我们中国人过年的传统,从禹舜时期就开始有记载,已超过4000多年的历史。《诗经》中的这首,就是最好的证明,足够啪啪啪打他们的脸。

《祭灶词》

宋?范成大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古人的过年,也是从农历24祭灶神(小年)开始的,一直到正月30结束,比我们现在人过年还要久,还要隆重。

《共内人夜坐守岁》

梁?徐君倩

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

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

帘风开入帐,烛尽炭成灰。

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

这首诗写春节美食的,伙食的丰盛程度,相比我们,有过之而无不及。

《客中守岁》

唐?白居易

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

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

白居易的这首《客中守岁》,把不能回家的游子心情,写得淋淋尽致,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不能回家的无奈。

《除夜作》

唐代: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这首也是异乡人描写过年的心境,如果你家有亲友在外地过年,可以让孩子读读这首诗,就更能理解异乡人的多愁善感。

《守岁》

宋?席振起

相邀守岁阿咸家,蜡炬传红映碧纱。

三十六岁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

古人也有很多大器晚成的。三十六岁,对于古人来说,都不晚,何况现在人呢?撸起袖子加油干吧,珍惜年华,努力拼搏,为家人、为自己搏出一片天。

《除夜太原寒甚》

明代:于谦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请捎个信去告诉居住在远方的友人,眼前尽管天气寒冷,这点寒冷算不了什么,不必为它发愁。春风已经吹来,离我们不远了,就在我们房屋的东头。

非常适合送给为了梦想、为了家人努力拼搏的人们,当然,更适合送给今年武汉的朋友。

《 田家元日》

唐代: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一年又开始了。我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农事。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农家人推测今年的收成,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

普通人,亦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

《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宋?辛弃疾

谁向椒盘簪彩胜?

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

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

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

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

新的一年来临,正当美好年华的美人们,争着从椒盘中取出春幡插上两鬓,春风吹拂着她们头上的幡胜,十分好看。我不是不喜欢春天,而是那种生活早已成为的遥远回忆,往日为了花期而常把春天虽怨恨。今年春未到时我就开始探询花期,但花期短暂,开晚了让人等得不耐烦,开早了又让人担心它很快凋谢。今年是元日立春,花期应可定,可是开春之后风风雨雨尚难预料,谁知这一年的花开能否如人意?

爱国词人辛弃疾,把新年的喜庆欢乐和对未来的憧憬彷徨,雕刻在辞藻间,让人读来如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

读完这些过年的绝美古诗,爽否?读一首好诗,犹如品一段人生。是的,有位教育家曾这样说过:

用故事喂大的孩子,自然通达人性;

用音乐喂大的孩子,自然通巧灵性;

用诗词喂大的孩子,自然拥有格局;

喜欢在诗歌的世界中徜徉的孩子,会有着更深厚的文化底蕴、素养和自信心,性格沉静却不乏思考的能力。在日常的生活中,孩子娓娓道来的诗句,更会让人惊讶于他宽广的见识和眼界。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