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经典古诗,首首经典,最后一首被誉为“孤篇盖全唐”

发布者:双子絃綵蓝少 2024-7-18 17:17

#夏日生活打卡季#

中国十大经典古诗:

一、杜甫《登高》;二、崔颢《黄鹤楼》

三、王昌龄《出塞》;四、王之涣《登鹳雀楼》

五、 李商隐《锦瑟》;六、张继《枫桥夜泊》

七、杜牧《江南春》;八、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九、李白《早发白帝城》;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中国,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其文学艺术宝库中的古诗更是璀璨夺目。这些古诗不仅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在众多古诗中,有十首作品因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深远的影响,可称为“中国十大经典古诗”。这里的每一首都承载着独特的韵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人们广为传颂。

一、杜甫《登高》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被封为“七律之冠”,是五十六岁的杜甫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流落到了夔州,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这首诗。

这首诗被封为经典有两个原因,第一是结构严谨。诗中语言精练,通篇对偶,充分展现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精妙掌握。后世对它的评价是“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第二个原因便是情感的饱满。杜甫在九月九日登高,有感而发,抒发了自己常年漂泊的痛苦、孤独无依、老病孤愁之感。尽管是抒发愁绪之作,可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

二、崔颢《黄鹤楼》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是唐代诗人崔颢的一首登临怀古的七言律诗,也被后人评为“七律第一”。作者在还乡途中逗留武昌,登临黄鹤楼,遥望汴州,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故而提笔写成了这首满怀乡愁的诗作。

这首诗从律诗的格式上来说,比不上杜甫的《登高》。但它也被后世一些学者尊为唐人七律之首,其重要的原因便在于其韵律之美。

整首诗不仅气象恢宏的气势,还有虚实结合的意境美。诗中写了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这些景色变化奇妙,令人向往;更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千古悠悠的对比,形象鲜明,色彩缤纷,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

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对这首诗的赞叹,也是它能跃居七律第一的原因之一。

三、王昌龄《出塞》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唐朝被称为“七绝圣手”的王昌龄所作的七言绝句,也是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之一。明代诗人李攀龙曾推这首诗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王昌龄早年赴西域途中。见战争频繁,带给人们无穷的灾难,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渴望和平的《出塞》。

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是这首诗能位列七绝之冠的原因。诗人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下笔,把亘古不变的明月与代表了国家疆域的边关联系在一起,写出了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百姓共同的悲剧,以及他们希望边境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护卫世世代代永无战争。

诗歌之美,往往是从这些很平凡的文字中体现出来的,而如何运用这些文字,才是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

四、王之涣《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诗六首在世,这是其中一首五言诗,被誉为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

整首诗意思浅显易懂,虽然只有短短二十字,却以铿锵有力之笔势,绘下了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不仅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更是深入人心,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

特别是后二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常用来勉励奋发向上的世人,借以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

五、 李商隐《锦瑟》

锦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是晚唐极负盛名的诗人之一,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他擅长律诗,这首《锦瑟》是他的代表作,因为语言优美被世人喜爱,堪称最享盛名。可这首诗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说法。也因为这个原因使得这首诗成为了最为经典的古诗之一。

作者在诗中追忆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等典故,营造出朦胧的意境,最后道出“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悲叹,以此来感伤自己不幸的遭遇。

华美的词藻,精工的对仗,含蓄的用典,幽远的意境,整首诗只需要看文字便可使人产生无限的美感,坠入唯美的意境中去。

六、张继《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是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这也是典型的因为一首诗带火一座城的案例:寒山寺因为它名扬天下,成为游览胜地。

张继在诗中讲述了一位夜泊姑苏的他乡游子看到江南深秋夜景的感受,勾勒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以此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

淡淡的月光,悠扬的钟声,孤寂的渔火,都成为了诗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共同构建了一幅充满韵味和意境的夜泊枫桥图。读之令人心驰神往,仿佛身临其境,与诗人一同感受那份深沉的思乡之情。

七、杜牧《江南春》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同时也寓意着杜牧对国家大兴寺庙的担忧。

迷人的江南,在诗人妙笔生花的描绘里,更加令人心旌摇荡。辽阔的千里江南春景如画,绿叶红花相映,莺歌燕舞相随。水绕水人家里酒旗在春风中招展。南朝又有多少佛寺笼罩在烟雨之中呢?

朦胧的江南,美丽的春色,使得整首诗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八、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诗佛王维笔下一首著名的送别诗,被评为“唐人别诗,此为绝唱”。诗中所描写的是最常见的离别,特别之处在于王维将惜别之情,写得深挚而不哀婉,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渭城的清晨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湿润空气中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客舍旁青青的杨柳,在微风中摇曳生姿。此刻,诗人与友人即将分别,举杯相劝,饮尽此杯后出阳关,便是无尽的荒漠与孤寂,再难有故人相伴。

它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首展现人生离别之痛的经典之作,让人读后不禁感慨万千。

九、李白《早发白帝城》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是诗仙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人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轻快融为一体,用夸张的手法,把自己的奇想融进祖国的大好河山之中,随心所欲,自然天成。明人状元杨慎称赞是:“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朝霞满天的清晨,踏上归程乘舟而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坠云间。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可以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李白以轻快明快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从白帝城出发的行程和所见所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和自然的热爱,也是晚年的李白身上散发着的极具感染力的乐观与浪漫情怀!

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是初唐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有着“孤篇盖全唐”的美誉,是诗人借陈隋的乐府旧题,以江月为主题写就得一篇古体诗。

这首诗有如此高的美誉,在于两点:一是立意,诗人总结前人的经验,借乐府旧题谱写出天下众多人的心声,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一直令后人传诵不已;二是语言,自然隽永的笔触,宛转悠扬的韵律,洗净了六朝宫体诗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被唐后世诗人借鉴。

全诗共三十六句,紧扣春、江、花、月、夜,以月为主体,在江的背景下,抒写了漂泊的游子与不眠的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有上升到宇宙万物的哲思,也有深沉、寥廓的意境美。

这十首古诗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它们以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每一首都值得我们去品味和传颂。

让这些诗在我们的心中永存不朽。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