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字珠玑的经典诗词,会一个算你厉害

发布者:头上长蘑菇 2024-9-28 19:18

唐宋八大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犹如璀璨的明星,照耀千古。他们不仅散文写得好,诗歌创作也不逊色于散文。

他们的诗词,或婉约或豪放;或清丽或质朴;有的情真意切,有的充满理趣。

上次,我们已经说了四位诗人,今天让我们一起吟咏另外四位诗人的诗歌,品味个中情味。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

作者不由发出感慨: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一个人所处的角度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

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就需要跳出原有的认知与成见,多角度地看问题,才能走出迷雾。


怀渑池寄子瞻兄

苏辙

相携话别郑原上,

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

行人已渡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

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

无言骓马但鸣嘶。

渑池,在历史上是一座颇有名气的古老小城。于苏辙而言,这是一个特殊之地。

嘉祐元年,苏轼和苏辙随父亲同往京城应试,曾在渑池一寺院投宿。嘉祐四年,苏辙曾被任命为渑池县主簿,但因为准备来年的应制科考试,惜未赴任。

嘉祐六年,苏轼将赴陕西任职。兄弟俩二十余年的形影不离,如今各奔东西,苏辙对哥哥依依不舍。因为想到哥哥会途经渑池,他对往事进行了回忆,写下此诗。

整首诗,既有对苏轼的怀念,又有对往事的追忆,更有对人生无可奈何地慨叹。无论是如何变化,兄弟情谊永不变。

亲情,是一个人在这世界上最大的依靠。

家人间彼此的鼓励与呵护、理解与支持,是人生最大的财富与取之不竭的动力源泉。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一日,王安石去拜访友人,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茅草屋檐打扫干干净净,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亲手栽种,整齐成行。

走到庭院外,只见一条小河环绕着田园,丛绿缠绕如带,两座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来绿色。

王安石看到眼前美景,情不自已,提笔在墙上写下这首清幽小诗,对主人进行盛赞。

屋子干净,内心清净。茅檐要长扫,心灵更需要常放空。

心思纯净,天地宽广,人生从容;心境清明,宠辱不惊,格局大气。

一个人做到家净、人净、心净,幸福安康常相伴。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海上滔天的巨浪,像云彩般高涨,涌过去了,又急急退了回来;强劲的北风刮着,夹杂着数声轰雷。

我站在楼上把四面的帘子高高挂起,然后静静地躺下,欣赏着暴雨,欣赏着雨中重峦叠嶂的风采。

山雨欲来风满楼。海上千山急雨更是气势骇人:雨未至,先是风吹、云涌、浪卷、雷鸣……

风雨将至,应当关窗才是。诗人此刻偏要敞开四面窗户,“卧看千山急雨来”并在心里呐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诗人的从容自若,力求上进的坚定形象定格在眼前: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

以不变应万变是处世的最高智慧。

生活中,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情况,我们需要保持冷静与理性,静观其变,就能找到最优解。

世事无常,内心有常。经得起暴风骤雨,就食得起酸甜苦辣。

八位大家,境遇不同,诗歌风格迥异,使诗歌的百花园万紫千红,同时也给人们以启迪与智慧。

让我们诵读唐宋八大家,学习先贤风骨,领略唐风宋韵,增加人生智慧。

作者简介:小荷听雨,喜欢阅读,感知文字温暖。心向阳光,前行写作路上。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