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2022年的经济数据出炉了,为什么和我们的生活感受有差距?

发布者:伶伶茗 2023-3-20 22:14

《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10207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5698元,比上年增长3.0%。国民总收入1197215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52977元每人,比上年提高4.2%。

这一系列的经济数据都是增长的,有很多朋友就对此表示疑惑,因为确实,在2022年全年,我们经历了最严格的疫情防控,全国几乎所有的经济重心都受到了影响。

另外就很多人的切身感受来看,也觉得去年挣钱非常的难,甚至生活都受到了影响。

人们的真实感受与这些统计数字之间出现了很大的差距,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们今天就举例子来说一说如何去理解和看待这些统计数据,我们经济的问题在哪里?今年有可能向哪些方向努力。

统计数据显示,经济总量是增长的,国民收入也是增长的,但是我们没有感觉到增长。其实这也很正常。我们看具体数字分析就发现问题了。

我们拿城镇就业人口来举例子,去年城镇就业人员4亿5931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也就是说前年的城镇就业人口是4亿4725万人。全年城镇就业新增2.6%。

去年经济增长是3%,意思就是一百碗饭变成了103碗,但是吃饭的人也从100人变成了102.6个人,基本上还是一人一碗饭,感觉不到什么变化。

所以我们前些年一说GDP就是要保8,保6,就是这个意思,只有说GDP增长到了一个数字,才能给人一种生活没有倒退的感觉。

这还是在大面上算平均账,但是我们知道,具体到每个人的感受是不能算平均账的。我们从企业分类上,就能发现不小的差距。

国有控股企业利润23792亿元,比上年增长3.0%,股份制企业61611亿元,下降2.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0040亿元,下降9.5%;私营企业26638亿元,下降7.2%。

这组数据说明,去年除了国有控股企业是挣钱的之外,剩下的全都赔钱。

外资企业赔的最惨,然后就是私营企业,日子相当的不好过。

当然这是从总体上来说的,个体上也有小日子过得不错的,比如比亚迪这些企业。

现在有必要思考一下,为什么只有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增加了呢?是因为我们去年砸下来18万亿的投资来拉动经济,国家对第二产业投资的增速达到了10.3%。

而这些资金,最顺利的渠道自然是通向国有控股企业的。

可以说,如果没有国家投入的18万亿的投资拉动,国有控股企业想要盈利恐怕也是不可能的。

国有控股企业才有多少就业人口啊?我没有具体的数据,但是有一个广泛的说法就是:国有企业加事业单位安排就业8000万左右,民营企业承担了90%的社会就业率。

那么国有控股企业有多少人就可想而知了,大概不超过总就业人口的5%,只有这些人感觉经济是增长的,那剩下的95%生存在总体亏损的行业,自然是感受不到经济的增长。

当然了,剩下的95%虽然总体是亏损的,但也有很多个体是挣钱的,比如刚才我们说的比亚迪这样的企业。有一部分人挣钱了,那么再剩下的只能是亏得更多呗。

还有一组数据,就是恩格尔系数,也能看出实际感受的不同。2022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5%,但看这个数据看不出什么,所以我们要连着看。

恩格尔系数越低说明生活质量越高。

2015年我们的恩格尔系数是30.6%。2016年是30.1%。2017年29.4%。2018年28.4%,2019年28.2%。这都在逐年下降,我们的生活是越来越好。

然后疫情来了,2020年我们的恩格尔系数一下升到了30.2%,2021年经济不错有好转是29.8%,到了去年又变成了30.5%。这个值和2015年是差不多的,也就是我们的生活感受跟2015年差不多,这样说您是不是就感觉到正常了呢?

我们举这些例子只是说明,数据归数据,我们的实际感觉归实际感觉,这两者有关联但并不是密不可分的。

在2022年那么艰难的国内外环境之下,取得3个点的经济增长是很不容易的,今年我们彻底放开了,加上去年的基数比较低,今年取得更高一点的经济增长是可期的。

但是,今年有今年的新问题,那就是外贸出口已经不能依靠了。

外贸进出口数据从去年的四季度开始,已经连续四个月下滑了,今年一月份甚至出现了逆差。今年外贸能不拉后腿都谢天谢地,不要指望它能对经济有拉动作用了。

那么,我们今年的经济就只有靠投资和消费了,拉动内需市场是我们唯一的希望。

投资这一块不用有什么疑问,刚开年的时候,各地的投资项目计划基本上都出来了,一月份是各地方的两会,会上提出的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期目标,最低的都有6.5%左右,高的有15%左右。这些投资能保住我们的制造业的基本盘。

难的就是消费,这是个上下都知道的老大难的问题,你怎样去保证居民兜里有钱,或者最起码给一个未来会有钱的预期也行。这才是解决消费问题的根本。

目前各地方刺激消费的政策一直都不小,但基本上还都是采用消费券的方式刺激,这只能是带动一部分有钱居民的消费。这只是治标,给不了人们一个未来会有钱的预期。

而让人们觉得未来会有钱,才是治本之道。


—— E N D ——

点个赞再走呗......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