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需求评审或者方案讨论时,产品经理常常需要面对其他人的灵魂提问:“这位产品经理,请你说说你的方案好在哪?”对于这个问题,你会如何回答呢?本文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答案,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产品经理的灵魂拷问
这周有个产品小伙伴提出了他的一个疑惑,具体情形大概是:
领导要求出某个需求出产品页面;团队里有产品和UI的角色,他们讨论完具体的功能需求后,就都分别进行了原型页面设计;完成后他们各自阐述了自己方案的优点和理由,但是他们都没有说服对方。他们觉得自己的方案更能满足需求,而对方的方案有很多潜在的问题和风险。他们开始争执起来,无法达成一致,让这位小伙伴十分苦恼。
相信各位产品小伙伴对这个场景应该很熟悉。在需求评审的时候或者方案讨论的时候,时不时会遇到来自别人的挑战,比如“你凭什么觉得你这个方案就是好的?”,又或者是“我觉得你这样设计不好,但是又说不出具体哪里不好?”,此时大家的心里肯定是“#%!……#&#*(崩溃中)”。
那么,我们要如何面对灵魂提问:“这位产品经理,请你说说你的方案好在哪?”
此处可以暂停一下,各位现在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二、构建量化评价标准
恰好p仔本周也接到一个任务,是要针对一个复杂功能的操作路径,进行交互上的优化。正常来说, 我就是先看看现在的功能设计怎么样,大概有哪些不便的地方,然后找优秀的竞品,体验一下相同的功能别人是如何设计的,然后发动“竞品模仿之术”一顿操作,就得到了一个新的方案。
但是!我脑海里突然响起了这个灵魂提问:“这位产品经理,请你说说你的方案好在哪?”,我一时愣住了,然后一些灵感开始在脑海里闪烁:AntDesign 5.0、用户体验度量、潜变量、显变量、量化标准等等,最后在我脑海里蹦出3个指标,分别是“用户体验路径长度”、“有效操作次数”和“消耗时长”,于是我得到了一个解答就是:要用可测量的指标对我的方案进行评估结果的量化。
于是我用思维导图对优化任务的思路进行拆分:
这样其实我构建起一套针对xx交互方案的量化评价标准,通过使用用户体验路径长度、有效操作次数和消耗时长3个可测量的指标,结合预设好的任务场景(也就是输入和输出已经明确),来对不同方案的结果进行有意义的横向对比。同时我们在评审方案时,可能会收集到新的建议,要评估是否接受改动,一样可以形成新的变体方案【C’】、【C”】等再使用量化评价体系“跑”一遍得到对应的结果,再进行结果对比,评出有无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