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方言丨说说武汉人整天挂在嘴边,却不会写的“跍”

发布者:微微一笑 2024-11-14 15:1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的文化价值更是不俗。通过方言,可以窥见一方水土的文化特征。我们传承方言,就是在传承文化。

目前,武汉方言在文学作品、媒体上频频出现,这归功于它的蓬勃生命力,也离不开传承者、运用者的不懈努力。方言传承,最重要的是在生活中运用,要通过人们的口耳相传,把方言一代一代传下去。

跍,又是一个很多人会说不会写的字。

跍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是:蹲貌。即蹲着的样子。它在很多地方的方言中都存在,但各地的发音不同。在武汉话里,它念做kú。

在武汉话中,“跍”的意思就是“蹲”,同时也和普通话的“蹲”一样对应着两个意思。

”的第一个意思即“两腿尽量弯曲,像坐的样子,但臀部不着地”。

如彭建新在《红尘三部曲·孕城》中写的:“一个模样周正的中年妇女,撑一把黄油纸伞,跍在戏园门口,守着一篮花,花摊开在一块湿毛巾上,她有一声无一声地吆喝……‘栀子花!茉莉花!栀子花咧!’”

再如:“小两口在北京打拼,孩子随奶奶在武汉生活,奶奶只会说武汉话。孩子去了北京,妈妈让她上厕所时蹲下来,孩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原来她只听得懂奶奶说的‘跍倒’(蹲着)。”

”的第二个意思是“待着;闲居”。

如:“老王啊,你辛苦了一辈子,退休了要享点福唦!同老伴一起邀几个人出去旅游,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莫老在屋里(家里)跍倒。”这里是说呆在家里。

再如:“吴成的儿子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也不肯出去找工作,就一直跍在屋里。”这里是指没有工作闲在家里。


来源:“书香武汉”

编辑:阿杰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其它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