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儿子一天天地长大,父亲肩重,心更重。在从做儿子到做父亲这个角色的转换过程中,其内心是喜悦与无措相交织,自己从中慢慢地去品味出父亲的内涵,其间还时时回味自己幼时曾经与儿子相似的经历,不管是天真的,幼稚的,无知的,还是荒唐可笑的。其实在儿子面前,父亲的心情就是这么复杂,其内心与言行就是这么表里不一。
育儿方知父母恩。初为人父,才知作为父亲肩上的责任,才会慢慢地读懂父亲这部人生大书。初为人父,对自己父亲的感觉和态度与幼时会逐渐截然不同,由幼时的敬畏、叛逆甚至憎恨转变为尊重、理解与同情。平时在外奔波,难得短暂的团圆日子里,和自己日渐苍老的父亲促膝谈心,相互递着烟抽,相对饮着几盅,此时父子俨然亲如兄弟,父亲早已失去了昔日的威严,而自己也已慢慢地品味出父亲的苦涩,原谅父亲曾经的过失,深感父亲所应有的庄重。此时父亲其实内心很有一种失落,如同皇帝将皇位让于太子,自己做起太上皇一样,有一种大权旁落之感。与此同时,看到儿子已经长大在外闯荡社会,终不能与其朝夕相伴,内心一种孤独感也油然而生。
儿行千里父母忧。儿子长到一百岁,在父亲面前也不过是个孩子。儿子超越父亲远走高飞,父亲自然企望、高兴。然而,父亲内心深处那种失落与孤独却丝毫不减而与日俱增。无奈之余,父亲便会深爱起自己的孙子来。父亲视孙子是儿子的复制品,希望从孙子身上寻回往日儿子的影子。爷孙关系俨然不同父子,爷孙之间俨然没有了长幼。孙子可以拿着玩具手枪命令爷爷举手投降,要爷爷学狗叫,捉迷藏,比赛跑嘲笑爷爷耳聋眼花,老态龙钟,可以骑在爷爷头上驾马,甚至顽皮忘形得将尿憋着洒到爷爷的头上。同样是面对顽皮的孩子,父亲打儿子,巴掌棍子下去,切切实实,儿子如临大敌,灾难临头。爷爷打孙子,却鸡毛掸子,隔靴搔痒,孙子只是掩面边哭边笑,而爷爷却暗自又气又笑。
父亲是一部大书,儿子是父亲的作品,也是父亲交给社会的一份人生答卷。年幼时,我们常常读不懂父亲,直到自己长大,直到自己已为人父重新打开父亲这部大书,用自己的人生续写这部大书,创造自己作品的时候,我们才能读懂父亲,同时深深体会作为父亲身上所肩负的人生的、社会的、历史的责任,时刻鞭策自己,要交给社会一份满意的人生答卷。
父亲如书,读懂父亲,感受亲情,品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