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婚姻,就是互相适应
作者:喇嘛哥
胡适与江冬秀,一个大学问家,一个自由主义的传统婚姻;一个裹脚的旧式女子。一个是名闻天下的新学术领袖,一个却是大字不识几个的小脚太太,两个人看似根本没有什么共同语言的家庭,却相伴一生,出双入对。胡适一生以惧内为荣,在很多场合大讲特讲自己惧内的段子。胡适多次在文中提到妻子江冬秀,言语中不乏钦佩之情,最为典型的就是江冬秀帮助梁实秋的妻子辩护的桥段。每次讲起来胡适都是满眼的情义。他说江冬秀有男子气概,办事果断、泼辣。梁实秋要和他好脾气的太太离婚,江冬秀看不过去,就帮助梁妻。闹到法庭打官司的地步,江冬秀也不害怕,亲自到庭为梁妻辩护,终于使梁实秋败诉,这事在当时轰动了整个京都。夫妻两个也常常以此作为笑谈。晚年胡适曾对秘书胡颂平说:久而敬之这句话,也可以作夫妇相处的格言。所谓敬,就是尊重。尊重对方的人格,才有永久的幸福。
梁思成与“天仙”林徽因与“煮妇”林洙的两次婚姻,很多人津津乐道的是前者,郎才女貌,才子佳人的绝配。但是林徽因去世后,梁思成很快与林洙成家,尽管当时从家族到社会没有人祝福他们的婚姻,认为梁思成再婚是对王子公主的高尚爱情的亵渎。但事实上,61岁的梁思成在自己的文章中多次流露出,这是他最温馨的一段人生。事实上也是多亏了这位女性,她以自己单薄的身躯和“卑微”的爱温暖着一个惊悸的灵魂。梁思成晚年谈起这段婚姻,还是温情认为:人生还可以有另一种形式的“活着”——像千千万万普通人一样,和一个对自己知冷知热的女人,筑一个遮风挡雨的巢窠,过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俗常日子。
好的婚姻,永远不要妄想去改变一个人,而是去适应。我哥打呼噜的阵势,方圆五里路上都能听见,器宇轩昂,铜钟暮鼓的感脚。我嫂子刚嫁过来的时候,常常为了打呼噜而生气。三十年的婚姻过去,我哥依然是那个打呼噜山响的我哥,我嫂子却成了那个只有呼噜声才能入睡的我嫂子。用我嫂子的话说:偶尔我哥出门几日,没有呼噜声总觉得不安全。这就是适应。
常常听老年人说,不进一家门,不做一家事儿。生活在一起久了,就有了夫妻相。这就是适应和融合。多年的婚姻都能把彼此的左手当成右手,是长在身体之外的另一个自己。你伸手,他就知道要挠背,你吃饭,他就知道要大头蒜。好的婚姻就是一种默契,这些默契,是经过岁月的调理后的适应。
婚姻就是一种经营。既然决定在一起,哪怕他的方言再难学,也要学习,这才能保证把他的经历拷贝在你的身上。也许,你在和他的家人交往的过程,才发现他曾经的胆怯和隐忍,他没遇到你之前经历的那些艰难和茫然。因为爱,你才会心疼。这就是婚姻。婚姻很细碎、很具体,婚姻也很庞大,背后是整个家族的习惯和莽莽苍苍的他的故乡。很多时候的和谐,是因为容忍。很多时候的迁就,是因为爱他。于是婚姻里的他(她)长在你的经历里。所谓的相濡以沫、风雨同舟不就是牵绊和陪伴吗?
电视剧《新结婚时代》里有这么句经典台词:你不是嫁给了某一个人,而是嫁给了这个人的全部社会关系。你们俩的结合就是两个家庭的结合,他娶了你,就等于娶了你的一切,包括你的社会关系、你的父母……婚姻对于每一个人的意义,不亚于再出生一次,重新适应彼此的生活环境。婚姻就是彼此适应,彼此放下,方能长久幸福。很多时候,婚后的情感是攒下来的,你给我一些宽容,我就回报你一个温馨,你给我一份体贴,我就送你一份浪漫。婚姻里的爱是可以零存整取的,你冷我记得捡柴,你热我送你绿荫。我闭着眼睛都能摸的找你手心里的痣!
柴米油盐的夫妻,食的是人间烟火。天天像韩剧一样,你死我活的较真,保证生活里最多活一集就得离婚。我相信,婚前的每一个家庭都是奔着一生一世而去的,但是有了婚姻才发现,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前的恩爱,是用多少回人后的磨合才修来的果实,当然有些闪婚或者恋爱的时候隐藏的太深,没发现对方人品上出了问题。闪婚闪离也是正常和明智的选择。一些细小的、琐碎的情节,适应是好的婚姻必经的路程。别无他法。
有一句话说的挺好:婚姻不是改造,而是适应。两个人,一辈子,过着过着,你才发现长相都发生了变化,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幸福的婚姻,首要的是放下所有的道理、评估和对比,学会遗忘,只看当下,原来发现和一个有缺点的人在一起,你才是男神或者女神,因为你的能力和作用左右了他的人生。一个人为另一个人创造一片天地,就是婚姻!适应了彼此,你才发现时光如此从容,沉默也觉得舒适,半夜醒来,一摸床边,他依然鼾声均匀,梦话连连,这就是家,满满的温暖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