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日变破产日,孩子有了攀比心怎么办
8月30日报道,大学即将开学,不少大学新人已经开始添购用品,有家长为子女购买iPhone、iPad和MacBook的“苹果三件套”以及生活用品,花掉3个月薪水,忍不住直呼“太可怕”。
据香港《经济日报》8月29日报道,对于开学日变“破产日”,有专家认为,这是父母的“犒赏心理”在作怪,以及新生的“邀功心理”作祟。
太湖学院新生小余接受内地媒体采访,向记者出示她的开学物品清单,上头列了衣帽类、学习类、生活用品类、电子产品类等多个项目。她强调,列清单是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带,而且很多东西家里都有,不需要另外购买。不过,单子上的苹果手机和一台笔记本电脑,两样加起来花费1万多元(人民币,下同)。她说,在同学之中,她的花费仅是一般水平。
iPhone、iPad和MacBook一样不能少
“手机、电脑、生活用品,学费,细细算一算,吓了一大跳”,一名家长胡先生说,在儿子高考前承诺,如果他考上大学,便答应他想要什么就买什么。
“现在一算,太可怕了,先是参加了一趟夏令营旅游,又购买了iPhone、iPad和MacBook的苹果三件套,花掉了将近3个月的工资,现在马上就要开学了,还要给他买品牌行李箱等生活用品,上大学四季的衣服都要买新的”。
另一名家长指出,家里的经济状况有些差,为了让儿子上大学,已经去申请了助学贷款,但即使这样,儿子的电脑和手机也是不能缺的。“别人家孩子都有,也不能亏了自己小孩的,他上大学的花费我有点吃不消了,我现在只盼望他到了学校能好好学习”。
为充“行头”父亲3个月工资不见了
根据报道,实际走访电子产品卖场会发现,在开学前准大学生成了消费主力,而不少促销广告也明确指出只要学生拿录取通知书就可以享优惠。一位销售人员透露,一天最多的时候能卖出10几台电脑。
另外,有一份调查显示,手机是准大学生的最爱,而基本“入学装备”整体花费至少8000元。专家分析,开学日变成“破产日”,这是父母的“犒赏心理”在作怪,以及新生的“邀功心理”作祟,还有商家的蛊惑利诱。
专家认为,父母不必因为孩子苦了累了这么多年,现在终于金榜题名,而产生“犒赏心理”,这样容易导致非理性消费,而且容易让孩子滋生相互攀比的心理,这对孩子成长无益。
开学日变破产日,谁的错,应该怎么办
每年大学开学之际,都是准大学生们疯狂购物之时,一些商店尤其是一些电子产品商店,在打折优惠的喧嚣声中,赚了个盆满钵满。与此相对应的,是许多家长掏尽腰包,家庭经济负担加重,入不敷出,家长们不禁发出感叹:开学日变成破产日。
大学新生开学,当然应该买些生活用品和电子产品,但是购买这些产品应该从家庭实际情况出发,量力而行,适合而止,而不是突击花钱,过分花费。但是受社会上攀比、奢靡之风影响,一些准大学生超前消费,花费额度已经远远超过父母承受能力。
实际上,为了大学生活方便,必要的通讯设施比如手机以及上网设备比如电脑是可以购买的,关键是不要追求高价位、高档次、名品牌。而其他诸如床上用品、四季服装、洗刷用品、基本餐具等等物品,倘若家里有,就可以带到大学去用,用不着到商店购买上档次的物品。
之所以准大学生们追求高配,一方面,一些准大学生担心低价物品“拿不出手”“摆不上桌面”,另一方面,家长们的“犒赏心理”以及准大学生的“邀功心理”在推波助澜。对此,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勤俭、俭朴是最美的品德,奢侈、浮华是一种可耻行为。要让孩子知道,人的价值是通过多种渠道体现的,比如学识与能力,比如品质与素养,而不仅仅是财富和高档物品。
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考个好成绩,高考之前就许诺孩子考上大学之后买高档用品。这种做法很难培养孩子成为一个体谅父母、克勤克俭的人。考大学是孩子为实现自己未来前途应该付出的努力,有什么可“犒赏”的,作为孩子来讲,考上大学,又有什么可“邀功”的?
所以,对于准大学生们盲目攀比、盲目追求高配的做法,家长们千万不能一味听从,更不能怀着“犒赏心理”不顾家庭实际情况,超前满足孩子的虚荣心理。有道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旦孩子养成奢侈浮华的心态,再加以改正就难了。
孩子有了攀比心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