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米/文
储殷教授说董宇辉,其实也就是九十年代《读者文摘》的水平,我觉得不但没有贬低宇辉,相反,为宇辉增色不少。
虽然我不知道储教授内心是欣赏宇辉还是瞧不起他,但我认为,能把一个90后小伙子水平比作九十年代《读者文摘》的水平,说明宇辉不简单。
如果他是赞宇辉,那他的“也就是”的确用词不妥,从语言角度说,“也就是”就是只不过而已 ,或许理解成, 最多只能够的意思,明显有点瞧不起了。
你怎么能理解我们对《读者文摘》的感情呢?
它曾是几代人的美好回忆,它曾伴随我从青年时代走向中年。我从82年开始订这个杂志,订了三十多年。至今,我的家中,还有几百本,仍舍不得弃之,时不时还拿出来,留恋其中。
记得,因为八二八三年丟失了两本《读者文摘》,于是又从出版社邮寄了这两年每年的合集。每天都在期盼着早点到。
如今,家中珍藏的八二八三年的这两本泛黄的《读者文摘》合订本,是那个时代渴求知识,渴望读书,最珍贵的最美的收藏。
那清爽悦目的封面、淡淡飘散的墨香、启人心智的文章,经常会给人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
我从中读到大量中外经典短篇小说,传记文,散文,现代诗等。还有许许多多精美的励志小杂文,小幽默等等。它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它选入的文章都是中外经典,是我们这些文艺青年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度。
每月收到《读者文摘》,都是最兴奋最激动的时刻。
后来它改成半月刊,改名《读者》。它创下了“中国和亚洲第一期刊、世界排名第四期刊 ”的神话。
《读者》一个时代文化的旗帜!几代奋斗者的精神食粮。
当《读者》达到巅峰辉煌的背后,是互联网的崛起,一个新的阅读时代已经悄然来临。互联网的崛起势必伴随着《读者》们的落寞。
“轻飘飘的旧时光就那么溜走,转头回去看看已匆匆数年”。时代无论怎样变化,它是几代人的青春记忆和情怀,都难以抹灭它在我们心中的永远。
至今,我还保留着买书来阅读的习惯——我喜欢翻开书页带来的墨香。
每一本《读者》都陪伴我走过艰难,拼搏的时光。家中的每一本书,都见证了我走过的岁月和心路。每每走进书房,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满满都是灵魂的香气!
致敬!《读者文摘》我青春的记忆!
感谢储殷教授,让我在纷繁的世事中重新走进我的青春记忆一一《读者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