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翻篇,新东方和储殷都赢了,董宇辉和《读者》都输了

发布者:宇宙独孤 2023-3-7 01:37

随着储殷一句“关于读者文摘的最后一次声明”,他和新东方以及董宇辉粉丝之间的争议基本可以翻篇了,这次争议由储殷评价“董宇辉也就是九十年代读者文摘水平”开始,到储殷发布“最后一次声明”结束,延续了三四天的样子。

从客观角度讲,学者型网红储殷这次引发的争议,新东方和董宇辉并没有直接参与,《读者》杂志也没有卷入,从头到尾,储殷面对的基本都是新东方尤其是董宇辉的粉丝。

也就是说,新东方、董宇辉和《读者》杂志都是被卷入的,算是躺枪,这件事在网络上吵了好几天,似乎和他们无关,但似乎又和他们有关。

既然事情基本翻篇了,我们可以盘点一下,在这件争议事件中谁是赢家谁是输家。

一、新东方,最大赢家

新东方自始至终都没有参与此次网络争议,至少没有公开和直接参与,所以新东方可以感慨一下:莫名其妙的流量又增加了。

由于现在的新东方已经不是之前的新东方,从培训和家教逐渐转型电商带货的他们非常需要流量,自然也需要曝光量,因此,白赚流量的事情对于新东方来说就跟捡钱差不多,所以新东方和俞敏洪这一次等于啥也没干,坐在家里捡钱了。

二、储殷,赢家

首先强调一件事,不少自媒体没搞清楚情况,说储殷因为他评价董宇辉也就是九十年代读者文摘水平向新东方道歉,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储殷在“最后一次声明”里强调了,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批评过董宇辉老师。

之所以储殷向新东方道歉,那是因为他在直播时被很多董宇辉的粉丝嘲讽和谩骂,一时激动口不择言说“网暴我的很多是新东方员工”。

这就属于典型的没事找事了,没有任何证据证明那些董宇辉的粉丝就是新东方的员工,所以储殷的话太过于片面和极端,道歉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

虽然网络上看起来批评储殷的文章和网友占多数,但实打实讲,这次储殷依然是一个赢家。

首先,储殷也是网红,属于学者型网红,既然他也是网红那流量对于他来讲也和现金是一样的,有流量就有钱,不管是被夸还是被骂,起码这一波流量储殷是赚到了。

如果挨两句骂就能赚钱,估计全网大多数网友都会趋之若鹜。

其次,批评储殷的网友多数并不是储殷的目标客户群,对于他来说不仅不疼不痒,还进一步夯实了他的现有粉丝群体。

打个也许不太恰当的比方,高考只考二三百分的考生群体吐槽高考考题太难,根本就不会有人关心他们的吐槽。但高考能考六七百分的考生群体如果吐槽高考考题太难,出题部门就需要重视一下考生们的吐槽了。

明白了吧,储殷的目标客户群体根本不是那些骂他的董宇辉粉丝,相反,董宇辉粉丝越骂他,越能夯实储殷的现有粉丝群体。

当然,这个简单的逻辑对于二三百分的群体可能是理解不了的,但懂得自然懂。

综合来看,储殷挨了骂被网暴,自然不是好事,但流量增加和粉丝黏性增加也是实打实的,他当然也是一位赢家。

三、《读者》,输家

储殷所说的“九十年代读者文摘”现在的名字叫《读者》,创办于1981年的兰州,一开始的名字就叫《读者文摘》,创刊第一期首篇文章就是被拍成著名电影《牧马人》的张贤亮小说《灵与肉》。

1993年由于美国《读者文摘》提出的版权问题,《读者文摘》改名《读者》,名字虽然变了,但改变不了《读者》在全国的风靡程度。

1998年国家统计局曾对北上广和成都等大城市居民期刊阅读率进行过随机抽样调查,最后结果显示每一百个居民里的《读者》阅读人数高达12人,排在第二名的是《知音》,却只有4.4人。

《读者》月发行量长期稳定在四百万册以上,曾被誉为“中国第一期刊”和“亚洲第一期刊”,在世界上的排名也长期位列前五,截至2019年累计发行量达到20亿册。

虽然《读者》在互联网时代有些掉队了,而且早期的很多鸡汤文也成了被调侃的对象,但没有人能否认《读者》和前身《读者文摘》在九十年代的风靡程度,几乎代表了一个时代。

储殷说“董宇辉也就是九十年代读者文摘水平”,其实是一种对董宇辉和读者文摘双重不屑,看不起董宇辉,也看不上读者文摘。

不过,就像储殷自己举的例子一样,如果说“你(董宇辉粉丝)也就是黄晓明那么帅”,显然在这个对比中,黄晓明是一位输家。

《读者》和《读者文摘》好歹在九十年代贵为国内和亚洲第一期刊,如今却被拿来和一个直播带货的促销员网红对比,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如果放在九十年代,有人说俞敏洪的水平跟读者文摘一样,估计俞老师能高兴半年,怎么到了二十一世纪,读者文摘的对比对象居然沦落到董宇辉这样的促销员,这真是赤裸裸地羞辱。

别看“读者文摘”的流量似乎也增加了,但一方面这是一种反面流量,另一方面估计董宇辉的很多粉丝也不清楚九十年代的读者文摘有多牛,他们在九十年代不是读者文摘的客户群体,现在也不是《读者》的客户群体,这种流量有毛线用。

四、董宇辉,最大输家

奇怪吗?董宇辉是新东方下属的一个促销员,网络上支持他的人和骂储殷的人似乎更多,怎么新东方和储殷是赢家,董宇辉反而成了最大输家?

第一,这次争议暴露了董宇辉粉丝群体的画像。

相信了解九十年代读者文摘的人都会清楚,储殷把董宇辉和九十年代亚洲第一期刊对标,无疑是过度拉高了董宇辉的实际水平,储殷的口气确实不屑,但客观上却属于盛赞和狂吹,把董宇辉吹到这么高的地位也是没谁了。

没想到,董宇辉的粉丝居然还不领情,还要去网暴储殷,这就让人大跌眼镜了。

董宇辉的粉丝这么做,一方面暴露出他们可能真的没什么文化,连九十年代读者文摘的水平都不了解。另一方面他们可能真的反智,居然认为董宇辉比九十年代读者文摘水平高得多,两者对比是在贬损董宇辉。

这种粉丝群体画像被曝光,对于董宇辉和他的粉丝来说其实都不是好事,就好像一位“如饥似渴”读书的青年,刚夸完他爱读书有文化,结果发现他连书都拿倒了。

第二,董宇辉粉丝的反智表现破坏了董宇辉的路人缘。

笔者之前文章中说过,储殷说董宇辉是九十年代读者文摘水平,俞敏洪会欣慰,董宇辉会窃笑,这是白捡了便宜的事情,如果有人说“储殷也就是鲁迅的水平”,你看储殷会不会窃笑。

可董宇辉的粉丝却认为董宇辉吃了大亏,还要去网暴储殷,这种反智表现会让其他路人对董宇辉和其直播间产生“敬而远之”的心态,等于董宇辉的粉丝群体被固化,难以再吸收新鲜流量。

这其实也是饭圈现象的终极走向,从娱乐圈小鲜肉到直播带货网红,凡是粉丝群体出现反智现象,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饭圈迅速固化,粉丝们只能自娱自乐,网红们只能反复割同一块地的韭菜,这对于带货的网红和被割的韭菜来说,都不是好事。

从这个角度讲,那些笃信“九十年代读者文摘不配和董宇辉比”的粉丝和“糖水就是好喝”的粉丝也没有什么区别。

就因为这种不理智饭圈的存在和泛滥,董宇辉啥也没干,反而成了这场争议中的最大输家,正所谓成也粉丝,败也饭圈。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