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有一段日子,过的很不愿意描述,但那本32开的杂志《辽宁青年》尤其是它的卷首语,曾经充当了我的指路明灯的作用,不夸张。
过去不愿意详细描述的事情,其实现在想想也不是多么大的事儿,无非就是八零年代,自己的高考第一志愿落空,自己最想上的大学和自己最喜欢的专业,没有被如愿录取。
那时候觉得是天大的事情,仿佛觉得人生走入了黑暗,我的人生将由此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变的从阳光明媚变成了阴暗潮湿,年少的我,钻了牛角尖儿,那一年我18岁。
后来其实也的确是我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录取的大学和专业跟第一志愿的大学和专业,天壤之别,我不仅仅是说知名度和所学专业。
我从理想中被日思夜想的那所全国最出名的师范大学录取,毕业后为人师表,变成了最终被也还算出名的化工大学的化工专业录取,毕业后必然变成工科的化工工程师。
这个落差一度让我无所适从,我在迷茫中挣扎。就在这个挣扎过程中,我没有因为诸多失意性格扭曲,《辽宁青年》和继它之后见到的《读者文摘》起了很大作用,以至于自我感觉,到现在都是满满的正能量。
它们和几个好友的信件成了慰籍我心灵的灵丹妙药,想起来就心里暖暖的。不思量,自难忘。
后青年(好像没有这个说法)和中年时期,这本小名为《读者文摘》的杂志又成了我的好伙伴,直到现在,逐步进入老年,床头还放了一本,他陪我差不多四十年?回头看看,不平静。
那册《辽宁青年》,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再出版,在某一年,突然见不到了。倒是《读者文摘》变成了《读者》以后,一直到现在还有,如果哪天我去书店看到了,是一定要买回来的。
好的文章,当然经得起岁月打磨。
#以书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