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叫学问?

发布者:旧时光暖心 2024-7-11 19:15

原创 孙行者SJA 行者无忧SJA 2024年07月07日 09:03 山西

我们经常提到学问这个词,人们通常理解为知识就是学问,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

知识是知识,学问是学问,是两码事。那么,究竟啥叫学问呢?

学问,“学”离不开“问”,“学问之道”“学即需以问”。求知悟道仅靠读书学习是不够的,还要勤于思考,善于辨析。

正是通过“问”,才能提升你对所学知识的辨识能力、反思能力和拓展能力,进而获得长足的进步,获得丰富的学识。

“问”实际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技巧。何为“问”?问何事?问何人?

“问”就是反思,就是提问,就是请教。我认为在学习中,首先要问自己。对任何事物其中之理多问一个为什么,其中的道理在哪,是什么,为什么?

通过学、思、问,理解掌握万事万物的规律法则道理,从而形成自己独立独到的见解,这就叫学问。

这就是说,我们要带着问题去读书、去请教、去实践,首先要自己思考问题,反思所接受的信息或所接受的知识,究竟是什么意思?

应怎么理解?与书本、与老师、与实践有无不同,有什么不同,为何会这样……学必思,思必问。独立思考,审慎追问。

只有带着问题去学,在思考中领悟知识,才能真正将知识深化于心,才能真正进入知识的殿堂。

儒家不也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修学次第吗!

读书学习求学问没有多少窍,功夫要下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刻苦阅读是基础,在此基础上还要用心去读,带着问题去读,这才是正确的阅读方法。

一边读一边问“为什么”,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反复对“其所以然”追问“其为何所以然”,如此节节审问之,很快就会理明而法透,很快就会义理纯熟,见地清明。

“博学之,审问之”可比喻为将东西吃进肚里,“慎思之,明辨之”则是将吃进肚里的东西进行消化与提炼,最后落实到“笃行之”。

如果不带着问题去学,即便博览群书,遍访名师,不深入实践,我们所看到的知识也可能只是一闪而过,没有在大脑中形成印记,不能转化为自己的知见,最终变成人云亦云,难以获得真学问。

真正的学者不光是学富五车,更应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有独立的见解。

当然,学问不仅仅是问自己,还要向别人问,即向别人请教。

孟子曰:学问之道无它,求其放心而已。

可见,学问是让自己放心安心之理。学问是会做人、会做事的道理,而且是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样才叫学问。

学问是指做人做事的道理,是在做人做事上边学边问而获得的道理才叫学问。

普通一般的说法,“读书就是学问”,错了。学问在儒家的思想里,不是文学。

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

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做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

那么学问从哪里来呢?

学问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识,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做人做事上去体会的。

这个修养不只是在书本上念,随时随地的生活都是我们的书本,都是我们的教育。

随时随地要有思想,随时随地要见习,随时随地要有体验,随时随地要能够反省,就是学问。

真正为学问而学问,“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该做的就做,不该做的杀头也不干,所谓“仁之所至,义所当然”的事,牺牲自己也做,为世为人就做了,为别的不做。

人情世故我们能够去把它圆满,然后怎么样?对道理一边学习,学习道理之后反省自己,之后改进自己,之后实行道理,我说明白了吗?

如何做学问?会读书的人说话时,说他自己的话,不堆砌名词,不旁征博引;反之,引书越多的人越不会读书。

真学问的人,学问可以完全归自己运用。假学问的人,学问在他的手里完全不会用。

刘开在《问说》中也说,“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这些话都说明了“学”与“问”是治学的两大途径。若要求学问,则不仅要“学”还要“问”,不仅要善于学习,还要善于反思,善于发问,如此才能做好学问,才能有真学问,才能有大学问。

“学问”一词还包含了另一层含义,就是“学”与“问”必须相辅相成,“问与学,相辅而行”。

相辅而行的意思就是说,要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求知治学之道,在于学而不止,在于问而不停,在于认真读书,在于教学相长,在于实事求是,在于勤于思考,在于不耻下问。

只有把握好、实践好这一根本道理,我们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真正获得学问,才能使自己的学问日益精进,获取广博的知识。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2024、7、7、撰码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立删。

行者无忧SJA宏扬优秀传统文化,科普儒释道中医中药常识,净化心灵,强健体魄,和谐社会,完善自我,答疑解惑,助人为乐,共同成长!6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孙行者SJA

您的鼓励就是我的动力,感恩有您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人划线

为你推荐
返回顶部